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04-29 00:00:00孙作东王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1期

为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笔者选择了吉林省通化地区的农村小学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状况

笔者以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为切入点,在对本地区现阶段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进行实际调查中发现:新课标实施以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学习、解读新课标的程度和意识不强,导致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还相当薄弱;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情况还不容乐观,18%的教师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大多数教师只能是在做公开课教学时才用一用,更多地是因为学校条件有限,再加上教师自身操作水平所限,导致大多数教师只是偶尔甚至是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育教学方面有54%的音乐教师在器乐演奏方面和理论知识方面还亟待提高,62%的人认为自己和学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原因,认为音乐教学中的困难主要是备课资料太少、教学条件差、任课太多、备课时间少等;有90%的音乐教师对地位和待遇表示一般和不满,说明音乐教师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待遇还是很低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参加培训的仅占40%,28%的教师偶尔参加过培训,34%的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因为受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学地位待遇不高的影响,有45%的音乐教师从来不进行业务自修,有59%的农村音乐教师对参加科研活动感兴趣,很想参与但不知如何做,仅有13%的教师参加了音乐教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偶尔甚至是从来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说明农村音乐教师渴望在教研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缺乏这方面的有效指导,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普遍低下;教师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主要是最后的唱歌考试,能综合考评学生音乐成绩的教师仅占8%。

二、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的原因

1.办学条件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基本因素

调查显示,我们走访的上百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有充足的办公经费,因此导致农村音乐教育建设不规范。如由于教学资金的紧张,配备全套的音乐教学参考书的学校仅占6%;有76%的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活动室,近90%的农村小学上音乐课只能用录音机代替风琴、电子琴、钢琴……音乐教学设备落后、园舍破旧、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学资料和藏书缺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这种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改变。

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根本

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地方政府依然每年大力表彰升学率高的学校,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工作还是以成绩为重要考评内容,像音乐这样的小科教师自然就很难得到学校领导乃至教育部门的重视和肯定,对他们只是采取文件式的管理和一般性检查管理。长此以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越来越不在乎,工作也越来越不安心,甚至出现多数音乐教师放弃音乐教学而改教别的学科,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新课标要求下的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满足城市教学需求为取向编写的,很少顾及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很难适应,教和学都很困难,很难跟上新课标的课改步伐。上级有关部门虽然也会安排音乐课程培训,但这种集中的培训方式也只是蜻蜓点水,重视理论讲解而忽视实际教学的实践指导,加上学校资金紧张,拿不起培训费、路费和住宿费,这种培训的机会就很难落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身上,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3.师资队伍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关键

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村音乐教师的配备上,只有中心校的音乐教师素质可以获得保证,而村小只能由校长自己决定如何配备音乐教师。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质量低下,其中有音乐教育学历的教师占34%,没有音乐教育学历的教师占67%;专职音乐教师占46%,担任其他学科教学同时又兼职上音乐课的教师占52%,有音乐教育学历但没有上过音乐课而直接改教其他学科的占2%,更有甚者,调查中有一个农村小学,因为从来没有过音乐教师,所以一直以来音乐课均是由班主任代替上,和学生们座谈时,学生们也纷纷说他们很少上音乐课,多数都是被班主任上成数学、语文课了。通过个别访谈得知,在农村学校,也有一批正规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因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偏见的影响,认为教音乐课低人一等,因此改教语文、数学等主课。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4.音乐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决定性因素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改理念落后,缺乏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的渗透和引领;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和不完整,专业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专业本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5.教学研究及反思能力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潜在因素

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对学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善于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导致教学水平的低下和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

三、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既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也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完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以满足音乐教师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2.更新农村音乐教育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况,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各级领导要切实解决在教师聘用、教学评估、教师再教育、教师奖励制度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出现学科偏科的问题,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其次,要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必须要有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投入和支出。师训部门的投入包括财力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师训的支出包括业务部门的培训性支出和受训人员的所必须的支出。这两方面的投入和支出首先要取决于财政的承担能力;其次要乡镇和村级组织的投入积极性,最后要引导受训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投入积极性。第二,培训内容。对现任音乐教师的业务培训内容应以应用性知识为主,也就是说要实用,这就涉及教材问题。因为受训教师的层次不同,所以教材应该有层次性,即对不同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训部门还没有力量解决培训的教材问题,所以需要市级师训部门和师范学院的支持。第三,组织体系。对音乐教师的培训组织体系要有效,使有限的培训活动能达到最大效果。

4.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教育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教育本身需要不断探索和革新,因此,教育科研就是改革的主要杠杆。目前小学的音乐教育改革信息较多,特别是发达地区在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方面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让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机会共享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并能够经常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的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才可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科研的带动作用,重视教育信息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鹰.绍兴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8(9)

[2] 李玲.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教育教学研究,2010.

[3] 尤志国.拓宽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渠道.中国教育报,2007-09-21(5).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