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2012-04-29 00:00:00谭华容朱晓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1期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形势对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英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村中学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任务。然而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师性别、年龄、职称等结构不合理

(1)教师中女性的比例大大超过男性,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全面发展;(2)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35岁以下的教师占86%),中老年教师的比例较小,初级职称教师的数量远远多于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1];(3)部分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流失严重,较为成熟优秀的教师纷纷流向城市,造成农村中学英语师资不足。

2.原始学历和英语专业水平偏低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目前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合格率为94.80%,学历基本达标。然而深入调查就会发现:(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原始学历偏低,94%的教师是函授、电大或专科文凭,正规本科毕业的很少,且很多教师还是从其他专业改教英语的;(2)英语专业水平整体偏低,如80%以上的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用英语流利自如地组织课堂教学,英文书写不规范等等[2]。

3.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观念陈旧

(1)80%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没有系统学过语言学、教学法、教育学和心理学;60%以上的教师对《新课标》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及合作学习模式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于教学实践中[3];(2)绝大多数教师固守应试教育模式,没参加过任何教改实验或课题研究工作;(3)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人文教育和兴趣教学缺失,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1)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还是“一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不够,缺乏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2)在农村,89%以上的中学没有多媒体教室,还在使用录音机和磁带,许多教师仍然是一根粉笔一堂课;(3)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不能充分通过网络来吸收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原因

长期以来,与城市中学相比,我国农村中学存在着硬件设施老化陈旧,经费短缺;教师待遇普遍偏低,部分地区教师工资短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等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4]。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由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差距,存在历史欠债;另一方面是由于基础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实行免费教育后,农村中学的各项经费完全依靠财政拨款。而政府财力的紧张导致农村中学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的投入相对减少。

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教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本科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吸引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同时,农村中学还可以聘请一些教学名师到学校来作报告、讲学或柔性引进这些名师到学校作为客座教师。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客座教师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教师学习和应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的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实现教育公平。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只有农村教育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城乡教育差距得到缩小,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才能引得进人才和留得住人才,从而加快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纲要》指出,要“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1)培训内容未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实用性欠缺。(2)培训方式单一陈旧,缺乏实效性。(3)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支持性氛围。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参与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4]。因此创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方式,寻找新途径,增强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寻求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张志富等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在结合农村英语教学与教师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管理、课堂教学、师资能力、学生表现、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研究制定出农村英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5];谭家善提出整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各种模式,通过对培训内容、培训主题、培训对象、培训手段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6];陈姣等通过研究,建立了农村中学教师培训的优选模式,并创新校本培训,遵循校本培训的模仿阶段注重“会教”培训、反思阶段注重“能教”培训、创造阶段注重“善教”培训的新模式[7]。这些研究丰富和创新了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方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4.加大基础研究,推动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农村中学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研究还较少,而现有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很少参与,这样的局面很显然不利于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力度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增设一批专门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参与研究,以推动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农村中学的有机结合。

总体来说,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历史相对较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一般调查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提出问题较多,可操作性对策较少;横向调查较多,纵向跟踪研究较少。今后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可操作模式方面,教师教育评价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在不断进步,各种制约因素在不断克服和消除,最重要的是国家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指出“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而高校、政府、学校要为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教师也要为自身素质的提高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跃娟.论新农村建设中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2] 尚占武.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 谭熔.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4] 魏淼.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5).

[5] 张志富,张海芝,杨丽杰.农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及实效性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6] 谭家善.面向新农村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的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7] 陈姣.农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选择与建议.中国教师,2009(1).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