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特岗计划”的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我国基础教育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就成为了一项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因此,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和中央编办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近几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保障和加强这项计划的实施,“特岗计划”着眼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合格师资,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2009年,中央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实施范围由西部“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22个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2009年被纳入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国家特岗有关政策和要求,河北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地方特岗计划”,2009年共招聘了“特岗计划教师”5178名。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和辅助学生人格成长的教育目的,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亲睐和重视。“体育特岗教师”岗位的设置更是充分考虑到贫困山区教育的不均衡和体育教育边缘化等现象,在河北省每年省级统筹下“特岗计划教师”招聘中“体育特岗教师”的招聘条件放宽为师范类专科毕业生,2009年共招聘体育特岗教师512名,占总数的9.9%,排在所有招聘科目老师的第四位。“特岗计划”教师的服务年限一般为3年,3年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依据有关政策继续留教并纳入当地教师编制,也可以进行其他工作或进修学习等自主安排。至2012年9月,我省第一批特岗教师服务期限尚有一年之计,经过两年多的服务实践,“特岗教师”们的工作现状以及服务期满后的工作意向和今后特岗教师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又成为了学者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河北省体育特岗教师为例,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我省和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二、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2009年特岗计划教师中的部分体育特岗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对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的意向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实地走访石家庄赞皇县、邢台临城县、保定阜平县和邯郸涉县、魏县等地,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261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2.体育特岗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本次调查的体育特岗教师中男性教师196人,女性教师55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本科学历194人,专科学历64人;平均年龄22.4岁。他们中的大多数来源于省内体育专业院校,有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热爱体育教育事业。
3.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
根据实地走访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特岗教师在其支教学校主要从事三项工作内容:体育课的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三操管理和学生体质测试、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其中体育课的教学是最普遍的工作,其次是寄宿制学校的早操和每年的学校运动会管理以及学生体质测试工作。80.6%的教师反映对“日常教学工作”比较满意,83.2%的教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比较在意。一项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在“传授运动技能”、“传授运动健康知识”和“发展学生意志品质和积极人格”方面,年轻的高等体育专业毕业生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的依据学生身心特点教授体育健身方法和健身知识,能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性集体游戏、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成就感,体育特岗教师为农村基层的体育教育事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知识、新思路。“您支教期间,工作中最大的困难”一项的调查表明,“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储备”被绝大多数教师忽略,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场地、器材和时间的保证”被排在前两位,这与之前大多数研究调查结果相吻合,说明贫困山区体育边缘化问题依然是教育政策改革的重点。
动机是维持主体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部动力。调查体育特岗教师“当初参加特岗计划”的主要动机,结果表明当初参加体育特岗计划的动机呈多样化,但就业压力下积极就业、服务支援农村基层义务教育、自我锻炼提高和教师职业理想分别排在前4位;其中男性教师中积极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人群占90.4%,而女性教师中以支援农村教育、自我锻炼和教师职业理想的人群占多数,分别为83.2%、76.8%和69.8%。
对“完成特岗服务的信心”的调查表明,85.7%的教师表明“有信心”完成3年的特岗服务,13.6%的教师“非常有信心”完成特岗服务,20.1%的教师“比较有信心”完成特岗服务。说明在就业压力下,选择特岗教师服务并以此达到自我锻炼提高的目的,是现阶段特岗教师普遍的心理反映。如何保证体育特岗教师安心工作和农村特岗教师健康持续发展是接下来稳定发展基层教育事业的又一课题。
关于“特岗服务计划期满后的打算”调查表明,31.2%的教师选择考虑在服务地继续任教,27.4%的教师选择回家乡或大城市就业,20.7%的教师要考研或公务员,10.6%的教师选择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10.1%的教师选择其他。但是男性教师中考虑继续留教的人群高于女性教师,女性教师中选择考研或其他的人群高于男性教师,这与我们就“特岗服务计划”的动机调查结果一致。
三、贫困地区体育特岗教师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
1.保障政策落实,确保特岗教师工作的基本物质
一项关于“支教期间,困扰最大的问题”的调查表明,“政策的稳定性”、“待遇的保障和落实”和“学习、工作不方便”分别被排在前三位;而“是否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却被排在第四位,与之前“工作中的困难”调查结果相吻合,说明体育专业本科或专科学历能胜任目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和压力下,担心国家政策和待遇保障的落实成为特岗教师最关心和关注的民生问题。国家政策落实到省、市、区和县,一些保障性措施会大打折扣是目前我国多数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难以实施的主要因素,特岗教师担心这些也不为过。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宣传和管理工作,加强特岗教师相关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特岗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为其安心教学和工作创设条件。
2.确保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关注特岗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关于“特岗期满后,您最关心的问题”调查表明,92.6%的教师表明“就业问题”,其中50.3%的教师关注“入编问题”,28.8%的教师关注“就业去向问题”,14%的教师关注“再就业或考研等优惠政策”。结合特岗教师的工作动机分析,特岗教师比较关注职业生涯和自身的成长问题,一份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事业是大多数年轻的特岗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
进一步调查“假如服务期满后,支教学校或地区有编制入编,您是否愿意继续留教”的结果显示,67.9%的特岗教师表示考虑留教,其中21.6%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18.3%的教师表示愿意,28%的教师表示可以考虑,这与“特岗服务期满后的打算”基本吻合。近三成的特岗教师因为热爱教育事业会坚定的留下任教,为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献身;近三成的教师会考虑待遇、保障等现实条件而选择特岗教师,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用事业和岗位留住人才;约二成的教师关注优惠政策、考虑进修学习等自身问题,但对教育事业依然抱有热情,说明特岗计划中有关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等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优秀青年人才参加特岗计划的积极性。
综合上述,特岗计划要想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还须在落实政策保障的基础上,为特岗教师学习深造和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长。
3.加大宣传力度,多方位吸引优秀青年人才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特岗教师岗位设置的进一步扩大,相关媒体的报道、宣传力度也得到了加强。但是两项关于“最初从何渠道得知特岗岗位”和“对特岗岗位有关政策的了解”的调查表明,特岗教师最初是从“原毕业学校”、“互联网上”和“报纸宣传”处得知特岗教师岗位计划的分别是26.8%、40.6%和16.9%;而通过电视、广播或其他途径的比例较小;且大多数特岗教师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也是仅止于“了解一些”,极少数群体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或省内特岗计划政策,但对相关政策的保障实施就知之甚少。
体育特岗教师岗位要想最大力度地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投身到地方教育中,政府、媒体和相关单位、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落实鼓励政策。
各项政策的保障和落实是特岗教师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特岗教师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宣传力度,是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保证特岗教师长效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关心特岗教师的成长,对实际工作中的个人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进行实际调研和解决,是特岗教师岗位培养和吸引优秀骨干教师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