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模式

2012-04-29 00:00:00王纯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10期

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英语学习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1]我们认为,正常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互动都是多模态的。任何语言的意义都是植根于人类认知的经验,包括文化世界、社会世界、心智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经验,英语也不例外。体验的多样性决定了接受与习得的多模态。多模态英语习得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2]建构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模式需要创造智能化的环境来让学生充分获取英语学习信息,这区别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别的地方来进行学习。这也与仅仅通过网络获取英语学习信息有很大的差异。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模式的目标是要创造让学生利用任何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效英语学习的多层次互动模式教育。讨论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模式建构必须围绕这样三个核心问题:多模态英语学习的心理理论基础是什么?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建构的渠道是什么?多层次互动与多模态如何整合?

一、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的建构

在泛在英语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多层次互动模式学习,使得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体现在最优化的智能化环境所内涵的英语知识获得、英语知识储存、英语知识编辑、英语知识表现、英语知识传授及英语知识创造上,这一体现也将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英语语言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多模态英语学习的心理理论基础

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是单向孤立前行而是呈现出循环环绕式提升,彼此是互为影响的关系。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在口语方面体现出的价值感和在本质信念方面体现出的动机决定了泛在的大学英语多层次互动学习的多模态特征。当然英语学习者适宜而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也有助于促成自己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近而使整个泛在的英语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行为主义心理学一般把“学习”定义为“经验在学习者行为上引起的变化”。[3]这个定义更适合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为适应环境在行为上所作出的求生存的反应,根据这个定义就是一种学习,叫适应型学习(adaptive learning)。在这一点上人类跟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其实语言学习也是个经验过程,它引起在行为潜势上的长期变化的渠道就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也要区分实际行为和行为潜势。实际行为就是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学习后做出来、自己或别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潜势指英语学习者虽然学会了某语法和词汇知识,比如学习者通过学习记住了器物英语的表达方式,但还没有机会使用这个学到的英语。这时我们说这个英语学习者有了用这个词汇和语法去指具体器物的的行为潜势。一旦英语学习者与具体器物相遇,这个语言行为潜势就可以变成语言实际行为。语言行为潜势实际上是在别人观察不到的大脑里的、存贮在记忆力里的。

认知心理学强调大脑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类在与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动时是以“意义”为中介的,而不是用外部可观察到的为直接去互动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当我们见到一个红红的东西挂在树上时,我们不是混沌般地摘下来就往嘴里放,而是先构建一个“意义”:这是什东西?(事物的分类问题);能吃吗?(事物的属性问题)。在大脑里构建了这个意义后我们再作出某种外部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只管外部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则更关注外部行为背后的意义构建。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下研究学习,学习则成为构建意义的行为。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构建意义”不是学习者凭空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意义出来,而是指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教材、教学行为等都属于外部环境)互动时搞清楚外部环境里的东西对学习者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就是通过多模态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学习者自己所理解的意义。

二、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建构的渠道

第一、用角色建模语言[4]是构建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的渠道之一。所谓学习行为模型就是对真实的学习行为进行抽象,突出真实对象中研究者着力研究的地方,省去不研究的地方。这是借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我们用三个基本角色来搭建学习行为的模型框架:①外部环境互动角色,用信息获取—角色表示;②大脑对外部环境互动角色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用意义构建一角色表示;③学习效果的外部行为表现,用实践能力—角色表示。每个基本角色有各自的子角色。信息获取一角色的子角色有:视觉一角色,听觉一角色,触摸一角色,嗅觉一角色,味觉一角色,空魁角色(对空间体效仿一角色等》这里列举的感官角色是针对学习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意义构建一角色所模拟的对象是人脑对外部信息的处理。尽管现代医学对大脑的生理、神经活动有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大脑的许多认知活动还是个不解之谜。视、听、触、嗅、味五个感官更准确地应该说“五个模态”(five modalities)。每个模态有各自的子模态(submodalities)。[4]模态的感受器有的是外感受器,负责处理与外部互动时进来的信息,有的是内感受器,负责接受和处理来自身体内部的信息。

第二、本体多模态之间的恰当的模态转换是构建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的渠道之二。因为模态转换可以增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度,提高内容记忆的持久性。在做模态转换时大脑要花费更多资源,把外来的新信息跟已有的个人知识进行活动,这起到了强化英语学习效果的作用。此外,人类的各种模态之间的互相支持是相当正常的事。比如,当你回忆一位老同学时,假如你想不起她的名字,这时有人给你出示他/她的照片,你很有可能会马上想起她的名字来。同样计算机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化文字材料、图像、照片、表格、音频流、视频流、动画等。人与计算机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摸、发音器官等。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具有直观性和体验性。英语学习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比起其他模态来说,根据我们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察,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视频流记录的是人类活动时,观察者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互动学习。直观体验性学习往往是“暗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不知不觉地就会了。[4]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的直观、体验性学习是技能类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通过视觉跟文字互动去学习技能是付出大而收获小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认为恰当地处理好多媒体资源与多模态的英语语言输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化。

三、多层次互动与多模态的整合

泛在英语多层次互动学习模式的研究方法与重心产生了转换,主要体现在从经验性和定性英语学习模式研究转移到定量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涉及到多层次互动与多模态的整合。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知识点联结的过程,英语学习也不外于此。英语语言表达语块是在英语学习知识网络结构中的种种语言关系和语言节点的重构和建立具有联通的要素。[5]泛在的大学英语多层次互动学习模式,要结合多样的模态输入是“互动导学”的关键所在。[6]泛在的大学英语多层次互动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出发点。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依纲自学,是导学互动的出发点,也是互助交流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在课外研读文本,尝试英语语言交际,以保证学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的效率。规避英语学习模式验证的多维性和模式本质的复杂性必须以多层次互动与多模态的整合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至此我们对多模态的英语学习模式作了初步解析。云计算技术的不断进展为泛在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支撑平台。应用的永久性,获取的便捷性,使用的即时性,较强的交互性,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范围的普遍适应性和学习者的协作性是泛在英语学习的基本特征。泛在英语学习是泛在计算环境下未来的英语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是实现泛在的多模态英语学习模式的核心内涵,多层次互动是其运作的基本要素,否则就是舍本逐木,也就偏离了协作、会话、语义建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外语电化教学,2007(2).

[2] 赵海兰.支持泛在学习(U-Learning)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7(7).

[3] 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2008(3).

[4] 顾曰国.基于角色的建模语言(AML)一:动态行为建模2006.

[5] 杨孝堂.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6] 司陪柱.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建构主义视域.外语学刊,2011(1).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