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太行老八路的心愿

2012-04-29 00:00:00宋河星
百年潮 2012年12期

山西省黎城县,位于巍巍太行山腹地。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刘贵德就是那个年代从黎城县新庄村参军的太行老八路,现已86岁高龄。当年,他的父亲是秘密党员、新庄村农会主席,长期为村里的八路军做抗战工作,同刘邓首长很熟悉。刘贵德从刘邓首长到他家,就给刘邓首长送信,在刘邓首长的关怀下参军,又到刘邓首长身边担任警卫员,目睹和聆听了首长们在战争期间的一些事迹,同时也留下一个尚未实现的心愿。

在暖岩寺卷烟厂给八路军送信

暖岩寺,坐落于新庄村后1里处的大山脚下,是个古寺院。寺院为两进串心院,有正庙、东西庙,还有7间房,后院大殿里有大佛像。正殿侧后留有通往后山的小门。寺院旁边还有一座12层高的灵塔。庙里有13个和尚。

抗战初期,八路军进驻新庄村后在暖岩寺建立了卷烟厂,有100多位工人。厂领导和工人均穿老百姓衣服。前院主要是工厂区,后院是厂领导陈主任(四川人)的工作区,是一个禁区。工人卷的烟比筷子还长,有马兰花、红宝石等牌子,为白皮烟,先是一盒装50根,后来为55根,从来不对本地人卖。寺内和尚也参加了抗战工作,有的还参加了八路军。

1939年3月,原任儿童团团长的郭沫成到龄参加八路军后,11岁的刘贵德接任儿童团团长,在村口和小伙伴们拿着大刀站岗放哨。不久,暖岩寺卷烟厂负责人陈主任到刘贵德家,征得刘贵德父母的同意和支持,让刘贵德到暖岩寺卷烟厂当了公务员,任务是做日常杂务及护送来往的信件。

刘贵德最早是到山西辽县(为纪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改名为左权县)麻田镇苇村给刘伯承、邓小平送信。后来刘伯承、邓小平又分别迁到黎城下黄堂、南委泉,于是,刘贵德就往下黄堂、南委泉送信。他执行任务最多的是给晋冀豫边区政府送信,也给八路军总部送过信。送信时,陈主任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目的地村名,走哪条路,经过哪几个村。

1939年秋,刘贵德往驻武乡王家峪的八路军总部送过两次信,两次送信间隔不超过一个星期。第一次去时,谷子还长在地里;第二次去时谷子已经被收割后垛在地里。当时,武乡的蟠龙、洪水还被日军占领着。第二次送信时,陈主任给了一个小本和太行区的两张《武乡小报》、《战斗快报》,在《快报》上面写着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住地相隔10多里。送信时,陈主任让刘贵德和同厂的张小堂一起,另外还派一个战士(后两人都是南方人)穿着便衣带枪负责保护。由于三人穿的衣衫都很破旧,于是信就塞在张小堂衣服上的一个破洞里。然后他们带上路条,按照陈主任指定的路线走到王家峪,并把信亲自交给朱德和彭德怀。到王家峪后,刘贵德见到朱德和彭德怀就在一个小院里,分别坐在两块石头上,在用石灰画的棋盘上下棋。由于送的信非常机密和重要,陈主任总是把信折叠成有两个十字的形状。回来时带的收条同样也经过仔细折叠,还是藏在衣服的破洞里。回来后,经陈主任查验收条,没问题才让走。有一次,因为装在身上的信不知什么时候给弄皱了,叠的形状有些走样,陈主任见到收条后,发了大火。而在第二次送信后不久,八路军总部就转移了。

那时,村里的张二明也给卷烟厂送了几年信。张二明主要往平头村、岭西沟那边送的信多。他不识字,从来不知道给谁送、送给谁,只按人家的要求送就行了。有一次,张二明因好奇硬闯暖岩寺后院禁地,被人家捆起来差点给枪毙了。

师部电话总机房、

被服厂、养马房和宿营地

刘贵德家住在新庄村东南方向上,临近村边。他家左边街对面赵火旺家的院子就是一二九师师部电话总机房所在地。这个院子隔壁崖下有宽阔的干石河滩,河滩对面就是高山、峡谷、小道,遇有紧急情况便于观望和撤离。总机房是邓小平选定的,其中有刘伯承、邓小平的专用电话。机房有6个穿军装佩手枪的女话务员,也有男话务员,一天三班倒值守总机。电话线很粗,内为铜线,都埋在地下,通往周围的牛居、上下黄堂、茶壶山、金家岩、孔家峧、佛堂凹、南垴等村。电话总机房有一个警卫排负责保护,警卫战士住在刘贵德家的楼上。还有一个巡逻班,住在路口的小房子里。

与总机房院子左侧隔壁相邻的就是被服厂。被服厂院子为二进院,都是二层居民楼,有300多名工人,楼上楼下有一二百台缝纫机,全天倒班工作。被服厂不仅有这一处,就是在其他人家中也有做被服的。还有染工队、裁衣队。被服染的都是灰色的。被服厂在新庄村有五六年时间,敌人“扫荡”时就转移到山上。刘伯承、邓小平常来检查,有段时间不到一个星期就来一次。刘伯承、邓小平和刘贵德家里人都很熟,两人还在刘贵德家里吃过一顿饭。邓小平直说好吃,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那时,刘贵德虽已到卷烟厂,但他和刘邓首长很熟。有一次,刘伯承提议让刘贵德到前线去看一下打仗,邓小平说他还小,就不要去了。

紧邻被服厂的张梦喜家的三间房为养马房。房里喂着七八匹马,这些马主要是给刘邓首长和警卫准备的。刘邓首长用时,电话一通知就把马送去。灾荒那年,部队的口粮从1斤半减少到7两,还主要吃的是野菜和高粱,大家都吃不饱。就连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邓小平的妻子卓琳都分配有挖野菜的任务,每天都必须交几斤野菜,以至于人们把山上的野菜都挖完了。饲养马的战士有一个班,有人饿得不行就偷吃马料——黑豆。邓小平有一次用马时,马饿得牵都牵不动,邓小平就叫来班长,说,你就不能少偷吃点,叫马也吃一点,有点劲?这马一点劲都没有,哪行啊?!

新庄村后有一座大山,叫百堤山,山上有几处很大的崖,分别叫下黄崖、中黄崖、上黄崖。这些崖下的地方很大,如下黄崖长约120米,宽处约15米,窄处约8米;上黄崖长约400米,宽约6米。附近还有水,能住一个团的人。如遇战事紧张或特殊情况时,部队就住在崖下或地里。有一次,刘贵德和村里的老百姓见八路军约一个团的人进了百堤山,两三天没出来,原来他们就住在那些崖下。有时候八路军也宿营在地里。在打峧口滩阻击战的前一天晚上,八路军就宿营在新庄村的野地里,老百姓没人知道,只是第二天清早才发现地上睡着一片人,随后他们就一声不响地走了。

秘密交通站,为部队开会烧水、

送饭及地下党暗号

在卷烟厂期间,刘贵德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为部队领导开会时烧水、送饭。最早的一次是为晋冀豫边区领导人召集的一次会议烧水。新庄村的后边有个叫苇地沟的地方,高差有四五百米。苇地沟再往上有一处山崖,叫“避兵崖”,只有一条窄壕能上去,叫“西反井”,得用双手撑住两边的崖壁才能攀爬上去。有一次日军“扫荡”,刘伯承、邓小平就是进入“避兵崖”才躲过一劫的。苇地沟还有一座古寺,据说朱德到过那里。古寺顶上有一户人家,户主人称西湾老二。这次会议就是在西湾老二家开的。主持会议的是杨秀峰和薄一波,参加会议的是各县区的干部。开会报到时,参加会议的人得先到暖岩寺卷烟厂和看大门的人对上暗号,才让上山去开会。否则,看门的人会说不知道。就是在平时,陈主任接待外来的地下党时,也要对暗号。来人中,有穿长衫戴礼帽,看上去很有钱的;有穿破衣服,看上去很穷的。什么样的打扮都有,都说是来和陈主任做买卖的。要是穿长衫的在门外问:有货吗?定些货。陈主任就说有或无;要是穿破衣服的说:给口饭吃吧。再问:师傅可以给点干的吗?陈主任说,可以。让他进来,给他点。这些话都是暗语。只有对上暗号后,陈主任才发话让人去开门。大门平时从外面锁着,开门的时候,里面的人从后院的小门出去,绕到寺前的大门开了锁放人进去,再从外面把大门锁上。

另外一次烧水、送饭是在1940年4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新庄村外的南辿沟主持召开会议。南辿沟是新庄村西南方向上的一条又大又深的山沟。在这条山沟往里1公里多地的小路边上只住有一户人家,并且屋子和院墙都是由沙石砌成的独家小院,院里有堂屋和左右两边的石屋。会议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左侧一间大一点的房子里开的。刘贵德则在其隔壁的半间小屋里烧水。开会时,周围的山头上有8个人持枪站岗,而主人家里的男女三四口人则被集中安排到打谷场上暂时回避。参加会议的有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吕正操、陈赓、陈锡联。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还吃了饭。吃的是由张小堂送来的玉米团子,红、白萝卜加萝卜缨子,烩着少量粉条。

一二九师师部迁驻南委泉

南委泉为黎城县西井镇辖村,位于县城北27公里处,西南至新庄村4公里。1942年前,刘伯承在辽县麻田镇苇村住。有一天,房东找他说有个事想请他说说情。刘伯承派人调查,村干部说村里在搞减租减息,房东家成分不好,想改成分,不想减租减息。刘伯承感到有点为难,于是就离开苇村,搬到黎城彭庄村,后来又到下黄堂村,住在莫二孩家的西院里,断断续续住了大约两年。刘贵德在卷烟厂期间,每次去给刘伯承送信,都是送到莫二孩家,有专人收信,还打收条,有时候也管饭。有一次,刘贵德还见刘伯承从莫二孩家西院里出来。莫二孩母亲还给刘伯承一个孩子喂过奶,为了保密,让孩子姓张,不姓刘。因为刘伯承经常外出打仗,只留家属在这里。抗战初期,邓小平在南委泉靳宝华家园地的三间房里住过,走了来,来了走,陆陆续续也有两年左右。刘贵德也到靳宝华家园地给邓小平送过信。有一次,刘伯承、邓小平在一起,知道是刘贵德来了,刘伯承就喊:“是小刘来了吗?”叫他进去,并说:“小刘,好好干,不要怕死。”

一二九师师部驻地在战争中经常转移。大约在1943年春,驻河北涉县赤岸村的一二九师师部机关发生了一起打黑枪事件。有一对由上级派来视察的干部第二天就要举行结婚典礼,晚上睡在一起,结果半夜有人从窗外打了两枪,两人被害,案件未能侦破。邓小平恐怕暴露师部驻地,将师部转移到黎城南委泉村。南委泉除驻有师部外,还驻有生产部、军法处,生产部长是张克威。生产部在南委泉组织开荒的部队有500多人,主要是些病残军人,前后驻了八九年,开了很多地,主要种金皇后玉米、西红柿、山药蛋。有一天,刘伯承、邓小平正在岸上的小道散步,突然听得一声枪响,警卫排的人马上朝岸上包围过去,结果是一位老乡用枪打兔子。警卫员弄清情况后,要这个老乡赶紧离开。

八路军撤离新庄村,

领导的交代和惩治汉奸

由于抗战形势不断变化,1943年9月,八路军在新庄村南垴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首长有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及薄一波、杨秀峰等人。会议开了半天,随后部队就开始陆续转移。先是邻村牛居八路军野战医院撤离,后是新庄村暖岩寺卷烟厂,又隔了一个星期,驻新庄村的被服厂在一个晚上由村民牵着毛驴运送撤离。不久,部队全部转移走了。就在卷烟厂搬走前,厂里还请区、村干部聚餐了一顿。陈主任临走时交代说:“在反‘扫荡’中,新庄村牺牲了三名侦察员,这三人是地下党员,以后要在新庄村立个碑,把石金字、石字钱、石子月三名同志的名字刻在烈士碑上,并列入烈士名录,他们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是光荣的。”从此,陈主任的交代成为刘贵德珍藏几十年的一个未了的心愿。

1940年秋末反“扫荡”时,卷烟厂曾在晚上往山上转移。陈主任让刘贵德和张小堂去搬运物资,刘贵德才知道正殿大佛像下挖的地洞里,还藏有一部电台。电台就放在一个木箱子里。靠近寺庙的一户人家也曾看到八路军在他们家的大槐树上安装天线。这时,刘贵德年龄也稍大点了,有些事也渐渐明白了,才知道这个卷烟厂是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有一年,交通站还送给新庄村民兵8杆枪。

卷烟厂搬走后,刘贵德就到驻南委泉的黎城县第五区政府工作,主要任务是给乡村送信。在这期间,日军对黎城进行大“扫荡”,进入新庄村连烧带炸毁掉了暖岩寺的7间房和刘邓首长的养马房。在抗日军民顽强的反“扫荡”斗争下,日军对黎城的这次“扫荡”成为最后一次。而在此之前,新庄村有一个人当了汉奸,竟然把暖岩寺中的大佛像送给日本人,后来这个人跑到武安后被抓住枪毙。另外,日军“扫荡”占据南委泉时,八路军军法处抓住一个来自辽县的汉奸,这人镶着两颗金牙,身上带着10根做着红蓝记号与日本人作联络用的火柴,就在新庄村外被处死。后来,日伪扬言,凡新庄村的人,只要被抓住,就别想活命。为了村民免遭涂炭,村名由“土地庙”改为“新庄”,直至今天。

参加八路军、观战团和整理档案

刘贵德在五区政府送信期间,萌生参军的想法,于是就多次报名。1943年12月,邓小平等首长把刘贵德叫到驻南委泉靳宝华家园地三间房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邓小平说:“这次参军你报了名,10月份的参军名单中也有你的名字,但军部考虑把你留下。”并嘱咐说:“你要有勇气参加革命,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就放心了。”随后交给刘贵德一封信,让他到太行军区司令部报到。第二天,刘贵德就到位于左权县桐峪村的太行军区司令部报到,月底被安排为作战处黄峰处长的警卫员,之后军部迁到河北涉县赤岸村。1944年8月,他还跟随黄峰以太行军区代表名义到延安,聆听毛泽东、朱德的讲话;随后参加由美国、苏联、加拿大等国组成的观战团,到山西汾阳观摩八路军部队作战。此后,他被调到太行军区侦察队,侦察队共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三个人,刘贵德穿便衣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进行侦察活动。

在军部驻赤岸村时期,刘贵德做的一件极其重要而机密的事就是整理档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作为作战处派去的刘贵德和政治部、专案处分别派去的两个人,在武安县冶陶镇的一个村子里把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根据地,包括八路军总部、师部、军区在内的人事、军事等机密档案封装了二三十箱,每个木箱有1.5米长、1米多宽、1米多高,最后交给冀南总管备案处。平时,在装箱屋子的门口有两位警卫站岗,除作战处长、专案处长两个人可以进屋临时查阅一些资料外,其他人一律不准进入。保卫措施极其严密。刘贵德虽然没念过几天书,但由于在部队里指导员严格要求,背不下字来就不能吃饭,逼着他学了点文化。因是黎城人,所以他偷偷地看了看发生在黎城县的一些重要事件的资料,并把这些机密隐藏到记忆深处。

活捉孙殿英、押送俘虏

解放战争时期,刘贵德从太行军区司令部侦察队到了刘邓首长的警卫团,长期跟随和保护刘邓首长。在汤阴战役结束时,刘邓首长命令,全城搜捕,凡是有麻子脸的人就给弄回来,结果抓了很多麻子脸的人。最后找到一个满脸有麻子的人,穿着破衣服,是他老婆从洞里把他拉出来的。原来这个麻子脸是曾盗掘清东陵的孙殿英,被俘前为国民党第三纵队司令。

刘邓大军出太行时,部队曾在黎城长宁村进行整编。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抓了很多俘虏,里面还有100多名日本人,是日本投降后当了土匪的。邓小平说,我是从太行山出来的,还是黎城编制,要把所有团长以上的俘虏,全都给我押回老根据地黎城,就是有上千里路也要押回去。于是,部队遵照命令,派了一个加强连,还配了一个邓小平所说的“横队”(区别于正规部队“纵队”,由黎城等县民兵组成的民兵连),千里迢迢,押送着200多名俘虏到黎城县境内,交由驻地部队和黎城民兵看管。

八路军首长们的心愿

抗战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曾长期在黎城南委泉、西井、长宁等村战斗生活,多次到新庄开会检查工作。1942年春夏,邓小平、徐向前在刘贵德家曾说过,咱们出来抗战这么长时间了,吃糠咽菜,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让全中国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一定要让后人知道。朝鲜战争爆发后,刘贵德被派到朝鲜志愿军警卫团,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武汉对他说:将来咱们只要活着,以后你从朝鲜返回来,一定把咱们在黎城的时候吃糠吃野菜吃黑豆,和咱们在太行山军民生死与共,八年抗战,辛苦打仗的情况——这你也知道,给咱们留下个名放到那儿,祖祖辈辈知道咱们在那儿吃了苦了。这个名,我们当干部的,也不能直接去要。刘邓两位首长的谈话,显示出他们对太行山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们在战火纷飞年代的一个真诚的心愿。而他们留名的本意,就是要把他们在太行山的这一段历史写下来、传下去。

刘贵德在部队服役长达11年时间。抗战胜利后,曾跟随刘邓大军参加了上党、平汉、汤阴等战役,接着挺进大别山,解放大西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到山西晋城工作,于1986年离休。至今,刘贵德每当回忆起抗战时的情景,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甚至是流泪,因为至今他有一个心愿,就是遵照抗战时期暖岩寺卷烟厂地下党陈主任的交代,给三位地下党烈士立个碑,并恢复暖岩寺。然而,作为一位太行老八路,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这个愿望还远未实现。不仅如此,在刘贵德的愿望中,何尝不想为刘邓首长在黎城县新庄村树立一个丰碑啊!一二九师干部战士曾长期保卫八路军总部转战、开拓根据地,战斗生活在黎城,黎城却没有一处国家级纪念馆。为此,他正向有关部门呼吁:要在黎城为抗战期间的那三位地下党烈士及其他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建立起一座永恒的纪念碑,以了刘邓首长和他个人已超越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责任编辑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