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有效管理

2012-04-29 00:00:00范星辉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5期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总和。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而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作用是关键,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必须结合实际,发挥学校领导的核心作用,力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并在文化建设中实现对学校的有效管理。

一、分析形势,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普通中学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资源、文化积淀等相对于重点学校、名校而言,有很大差距。单名校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人效应,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中学所不能相比的。但现实中有百年名校衰落的事实,也有名气不大的学校成长为当地名校的佐证。因此,一所学校要想发展,关键是挖掘优势,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普通中学,单纯地硬拼升学率是脱离实际、没有出路的。要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升学的学生和适应社会的人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引领全校教职员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精神,构建服务的内容和机制体系,落实服务行动,突出服务效果;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实现自身发展,确立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

二、明确校长定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校长首先应该懂教育,有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懂得按教育规律办事。其次,校长应该懂管理,了解怎样建立组织体系、各个部门有什么功能和联系、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运作体系、采用什么样的运作模式、怎样去运行、怎样去沟通等,才能形成一个非常有序、非常规范、井井有条的运作方式。再次,校长应该懂协调,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解决校内、校外制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整合各方教育力量。最后,校长应该懂政治,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教育发展观。

三、树立优良学风,凝聚学校成员

学校的校风主要体现在学风和教风两方面。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主体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而抓好领导作风建设是抓好教风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任职贵阳四十中校长时,就是从领导作风建设人手,通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勤奋高效的工作团队。其次,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学做人,学文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师中树立“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教风。最后,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润物细无声

校园环境建设既有绿化、清洁卫生的要求,又是学校常规建立良好秩序的要求。是潜移默化的生动教材,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在内的大文化,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建设是一种外在的、能够明显看出来的文化现象。贵阳市第四十中学以“文化铸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和谐强校”为原则,在校园内设置具有育人功能的景点,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使校园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娱乐的理想场所。由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学校巧妙设计各种景点,花草树木布置疏密结合;在学校显眼的位置设立了宣传橱窗,里面贴着:文明、友爱、博学、创新八字校训;教学楼道悬挂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教学楼一楼大厅耸立着象征团结进取的雕塑,上书“扬起世纪风帆”,充分显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同时,为规范教室内环境布置,学校统一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此外,要求各班课程表、值日表和作息时间表的设计及摆放要富有班级文化特色。

五、加强文化建设,铸造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它反映团队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态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等方面。

管理者如果有好的想法、意图,但得不到绝大多数员工的认同、支持,得不到集体、团队实实在在的贯彻,那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团队精神的形成,师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学校能否有效管理有着直接影响。从这个层面上看。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广泛地培养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说管理是要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努力使团队成员能够自觉认同和服从管理。对于团队精神的铸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激励。所谓思想引领,就是用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追求激励人,用健康的、高尚的言论影响人,用人格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努力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管理者和团队成员之间要用真诚换取真诚,用尊重赢得尊重,用理解取得理解。只有教职工能把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外部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管理的效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另外,团队精神的铸造还离不开管理者的执著追求和坚守,做好一件事容易,但将一件好事做到底或做好每一件事并不容易。

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塑造美好心灵

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开展“读好书”活动,鼓励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举办“争做班级小主人”活动,让每个学生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发动“争先创优”活动,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等,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才华,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借鉴与学习的机会。它一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推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朝着高格调、高层次方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有46个教学班。学校注重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如组织一些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稳定的校园秩序、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营造能体现自身办学思想的文化氛围,创设富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化气息的育人环境,让环境与人格相融,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培养高素质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推动学校的管理。如今,一个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在贵阳市第四十中学形成。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中学

(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