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更新与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让学校的全体成员在这种学校文化的协调、引导及规范过程中,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价值观、信念、气质和精神。这个过程是积淀和传承,更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创新的力量源泉。
一、创造“精品”,以环境文化熏陶人
学校环境文化即校园物质文化,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学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定期向学生征集校园温馨标语,择优录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自主设计的“名画坊”、“音乐廊”、“英语角”、“历史小道”等独具文化特色的景观。移步换景的造园艺术使亭台楼阁、池塘山石与现代化的教学场所和设施相映成趣,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丰富了师生精神生活,映射着学校的精神风貌。
学校在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的独特个性与传统文化底蕴,以优美的环境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心灵美的追求渴望。
二、形成“气场”,以精神文化引导人
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文化之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包括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思想文化、学校三风、特色活动等。
学校围绕着“竹文化”开展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欣赏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虚心有节的君子风度,号召广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像竹子一样,做一个虚心、挺拔、坚韧、刚毅的竹西人。“竹文化”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有力载体,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学校风气,包括校风、学风、教风及管理风气。学校管理工作通过精神文化载体把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化无形为有形,时刻教育引导着师生的成长。
三、追求“神韵”,以制度文化激励入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日常管理所形成的规章体系,也是推进学校顺利发展的坚实后盾。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能够保障个人自主发展的管理章程、教学科研制度、教师行为准则。
学校重视落实制度规范,实行人本管理,在充分理解、尊重、信任与服务的原则下,为教师搭建起互相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真诚去打动每一颗心灵,从思想深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最终使教师达到自主管理。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学生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坚持开展“常规管理优胜班级”、“校园文明之星”等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制度文化,学校才能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激励师生,以制度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
学校因文化而厚重,因精神而长存。“精气神”是一所学校的形象与面貌,是学校生命之树长青的养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精气神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概括,整体素质的内涵,魅力和灵魂的体现。建设学校文化就是通过创造“精品”、形成“气场”、追求“神韵”来培养校园中人的“精、气、神”,而这种健康、昂扬的“精气神”又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责任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