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对“质量”的内涵理解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走向。笔者理解的质量观是轻负、规范的质量观,均衡的质量观,全面的质量观,是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质量观,这也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一、教师发展是轻负优质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的今天,教育问题追根溯源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近年来,瓜洲中学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增强了教育的竞争力与战斗力。
一是共享名师智慧。目前,我校已形成以全国优秀教师、扬州市名校长、76名市区名师及23名硕士研究生为核心的教师人才梯队,学校教育教学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高端领军型名师,利用磨课、论坛、讲座、课题、博文等广阔空间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引领作用。
二是历练青年教师。这几年,随着青年教师不断加入,发展他们的专业素养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为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学校将培训的着力点放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身上。采取学习和实践结合的张弛有度的方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内容也更贴近教师的成长需求。
三是促进全员发展。在原有的名师工程考核、教师个人年度考核、个人成长规划考核与团体责任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更为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推动不同层面教师的进步与发展。这种不“唯分是图”的绩效观,打破了传统的一刀切与单一l!生,激发了个体与团队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习与科研逐步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在学校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受到不同层面的表彰,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获得生命价值的认可。
二、生本教育是轻负优质的核心思想
学校努力做到目中有人,看到学生,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到学生的一切;学校努力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与活动中学知识、技能,而对生命的尊重使教师们得到快乐、轻松。
首先,落实学生的课堂常规。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便是教、学双方的默契配合,而学的效果与课堂常规息息相关。如果教师长期不去落实常规就会转变为无能力落实,失去课堂控制力,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散漫、无目的,为低效学习埋下隐患。为此,学校制定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常规细则,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一些行为,再由各学科教师进行一定时段的强化训练。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课”调研的重点之一就是教师们对课堂常规的解读与关注情况,并要求这样的常规训练渗透于平常每一课的学习中,力争让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养成固定的“规范动作”。
其次,追求学生的差异发展。在教学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与个性差异,以分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备课中,鼓励教师按照学习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提倡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等环节都要面向全体、分层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掌握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思维的撞击与尝试的机会;在作业布置中,语文、数学等学科尝试了个性化的分层布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好;作业批改中,教师注重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最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全、开足、上好每一门课,不占用学生其他时间,做到专课专用;严格禁止教师加课或挤占学生课余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保证各年级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除了4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外,每天下午,轮流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课外活动,以此减轻学生负担,使更多有个性的学生在各种平台上得到锻炼、展示与提高。学校努力做到,教学质量绝不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为代价。
三、精细教学是轻负优质的有力保障
精细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怀,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等教学常规环环相扣,绝对不能粗糙。学校鼓励教师走精细化的教学之路,将精细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教师优秀细节的积累来造就优秀的学生,形成师生双赢的可喜局面。
—要杜绝马虎备课。备课似乎是教师驾轻就熟的常规工作,但低效课堂的问题往往也出在这一环节。因此,学校特别强调备课时的“学情分析”,要求教师们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对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学生具备的学习基础、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学生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等作全面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的备课才是“用心备课”。课后,要求教师们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方法、效果,生成的课堂意外以及教师教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辨,并将之形成书面的课后反思,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现在,写教学反思在我校已成常态。
二要杜绝粗糙上课。课堂始终是“轻负担,高质量”的主阵地,有效地掌控课堂就能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因此,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不但紧紧围绕课堂展开,而且建立在广泛征集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如“低段写话教学”、“计算问题的分析”等聚焦主题的研究活动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要杜绝低效作业。教师研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业设计。作业的校本研训有效地扼制了部分教师作业布置随意l生、作业批改粗糙化、作业反馈形式化等影响教学质量的现象,使有效作业成为实现轻负优质的突破口。从2009年开始,学校就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学生作业提前做、重点题目先讨论、所有作业重面批、师生共建错题集等措施。通过一个个环节,教师不但了解习题中的知识要点、难点,而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共性、个性。
四要杜绝微效检测。检测及时反馈,学校要求所有的检测成绩最迟到第二天反馈,保证了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不是等学习热情、思维火花消退了以后再讲解相关内容。讲评课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检测重视反思,学校非常重视期中、期末的两次常规检测,要求学生做好试卷分析、订正到位,并形成具体的分析材料。
四、合作文化是轻负优质的助推力量
互动合作已成为学校的文化现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挥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构建合作文化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有利于教师反思意识的构建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持续发展与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是强化学科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校学科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组员们在共同的备课、磨课、听课、辩课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提升着教学业务。
二是强化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全校经常开展同、异学科常规课听课活动。任课教师可以去优秀的本学科教师班中听课,可以到别的学科优秀教师班中听课,也可以到所承教班级班主任那听课;班主任老师除了上述选项,还可以听其他执教教师的课,主要观察和研究其他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管理形式,在比照中提高课堂管理艺术。为了将活动引向纵深,学校还特意开展学科优秀教师的主题交流,开展专题讨论,请不同层面的教师谈听课收获,谈学科教学管理建设,触类旁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强化全体同行之间的合作。很多时候,业务学习往往成为学校工作的布置会或是灌输思想的政治会,而我们尽量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一些教学细节,将更多时间留给有经验有智慧的教师,留给在某个问题上有突破的教师,让任何一名教师都有机会成为业务学习的主角,让他们把一些优秀的细节放大推广,使精细化教学成为集体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意识。
轻负优质是教育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地践行新课程,就一定能在“轻负优质”这条高速公路上走得更远。我们将矢志不渝地上下求索,继续前行,摸索出一条坚实的“轻负优质”的教学之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