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让农村学生爱上思品课

2012-04-29 00:00:00胡进彭崇国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12期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虽然胆子小、知识根底不扎实,但他们活泼好动,且大多数人善于形象思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他们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思品课的课堂质量呢?笔者认为,“四步法”是提高农村初中思品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以情激学是关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规律所要求的。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任教的班级,像大哥哥、大姐姐般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讲故事、摆龙门阵等,做他们的贴心人。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教育、感化他们,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原动力,教师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关爱。教师只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第二步,巧妙引入是窍门。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思品课教学有以下三难。其一,思品课的概念和观点十分抽象、枯燥,有的甚至是相去甚远,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一定差距。其二,由于受社会上某些重金钱、重实惠等观念的诱惑,也受重经济、轻品德等倾向的影响,致使农村初中学生普遍轻视思想品德课。其三,教材变动十分频繁,无章可循。这使有的思品课教师逐渐失去了信心,跳槽改教其他学科;有的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有的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还有的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心态。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课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也是活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更要了解、知晓学生的心理和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特别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一定要好好“设计”。每一节新课前,教师应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尽快投入到紧张而有趣的学习中去。如在教学“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教师可引用《开门之前》这幅漫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漫画反映了什么?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怎样规范经济行为?自己怎样利用法律来规范经济行为……由此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采用漫画、小品和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启发教学培养发散思维,突出重点。当前,我们采用的启发式教学备受欢迎。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想品德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等小栏目。可谓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组织、观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在教学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时,教师可结合粤教版教材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设计“案例中哪些人的做法不对,为什么”“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至激发其想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这就会使学生知道,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会使自己养成不良恶习。通过类似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步,重视实践活动,显亮点。由知到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粤教版新教材每课的书后都安排了可探究、实践的内容与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起来。如在讲授环境保护时,可让学生通过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来了解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呢?对此,教师可组织主题班会——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图片,自己组织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如我校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德育小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的住宅、社区周围的环境问题,经过思考与其他同学的商议论证后,再向附近小区诚恳地提出合理化的治理环境的建议。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能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实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灵活运用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辩论会、座谈会、时事报告会等多种课堂形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目标和最终归宿。可见,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四步法”开展思品课教学,就会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关键问题。

作者单位均系重庆市巫山县巫峡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