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对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育人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竞争力的增强,都有支撑作用。为此,每所学校都在审视着自己学校的发展轨迹,努力把握属于学校的机遇,即如何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建构起校本课程体系。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正是循着课程这一教育的“根”,在实践中将“自主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学校以“打造自主教育办学个性”为主旨,实践“悦纳经典——师生共读项目”,“综合实践——走进太湖文化”,“科技教育——自主创新发明”三位一体的特色建设,打造“自主教育”的办学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悦纳经典,童心立德
“自主教育”是“人”的教育,而构成真正意义上人的第一要素便是“德”,德是“立人”之本。为此,我校进行了“农村小学生自主吸纳传统道德文化的实践研究”与“中华传统美德体验教育的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新设实验课题“师生整本共读”的开发研究,意图引导学生重拾经典,唤醒道德重建,从而引发学生内律自省、提高修养、完善德性、健全人格,无形地让传统美德教育催发学生主动成长。
一是校本课程建设。在悦纳经典特色项目上,我们“承老纳新”,即在传承古代经典文化的同时,还从现代中外名家的优秀绘本图书、童书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经典著作的育人作用。一方面,我们根据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编写《中国文化导读选编》《校园文化导读》《新三字经》《新弟子规》等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每学期举行综合展示活动,内容有古诗文名篇朗诵会,古诗词表演赛、擂台赛等,让学生真正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师生整本共读”项目,全面铺开师生整本阅读教学,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营造“书香”家庭,评选阅读之星。这一系列活动旨在使古与今、中与外的经典著作形成教育合力,并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意为学生营造一个悦纳经典、修身立德的诗化环境。首先校内做到美化、绿化、净化,令人赏心悦目。其次校园文化规划做到精心设计、富有个性,并形成经典育人体系,校内所有楼、路、廊、园均予命名,如希望路、成才路、求真楼、立德楼、启德文化廊、桃李园等,与“自主教育”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此举意在形成一个催人求真、向善、趋美的“磁场”,让学生目之所及、足之所涉都能接受强烈的“德性”熏陶。
三是经典氛围创设。学校的德育避免传统的说教与灌输,强调德育认知,实施自主教育。学校将学生视作一个个思想独立,个性多样的生命体,重视学生道德的“内化”与“自省”。将经典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引发学生的道德重建上,形成润物无声的经典生存氛围。其具体做法分两部分。一方面,启发学生在“读经”中“悟道”,自然而然地生发道德之心,实现人格提升。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系列活动,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学生发挥小主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在新实施的整本共读项目上,组建一支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的专业队伍。他们能在期初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确立共读书目并在全校展开“师生整本共读”活动,并通过家校联系、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共读的进程,定期开好读书交流会。共读指导中心组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堂读书交流公开研讨课,期末完成阅读评价,推出童书班级共读先进集体和童书阅读之星。
学校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积淀,“德”性之根已深深扎入校园文化土壤之中。我们坚信,透射着独特感染力的传统经典文化定能使新一代少年君子健康成长。
二、走向实践,自主发展
新课程改革凸显领域概念,淡化分科,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成功体验。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学习,注重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过程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在学科中展开研究性学习,从而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一是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自主性课程体系”。学校依托社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形成“走进社区,感悟生活”的特色目标,确立了“走进太湖文化”这一实践活动主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注重两个导向,即外部活动导向内化的影响、结果显现导向隐性的意义,充分体现自主的特色。学校在参观考察、实际应用设计、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意图借助一系列外部活动将活动中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统筹思维内化成为学生个体发展中的“营养”,以影响其今后更长远的发展。
二是根据年级主题设置“初步感知”、“实践认知”、“提炼升华”的梯度式活动进程。初步感知即以浅显的、生动的语言导入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践认知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或有关书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太湖地区所选择的各类文化进行考察,以获得原始素材。再指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包括实地考察、摄影等,将活动逐渐推向深入。提炼升华即学生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画、工艺制作、出专题小报等创造性活动,获得新的成果。通过成果展示促进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
三是注重评价。评价从学生层面来说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层面来说是促进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学校在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等评价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活动能力的评价等,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我校的“走进太湖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与课堂,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成长为完整的“人”,从而“改造自己的生活”。
三、科技教育,自主创新
作为学校,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基于此,我校多年来一直将科技教育和创新活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意识地让自主创新发明伴随学生主体成长。
一是学校通过增加专用教室,备齐教学器材,完善课程设置,新建“智慧馆”等举措,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给学生搭建了多种动手实践的平台,如亲手种植农作物、自己制作军舰模型等,鼓励师生共同研制创造。这些,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是学校十分重视“软”件建设,建立了一支由分管校长带头,几位科学教师和学校里一些有创新才能的“能工巧匠”组成的工作小组,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校园内“你行、他行、我也行”、“时时收获、天天进步、年年提高”等一条条标语和学勉词催人奋进。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思想情感,积极有效地开发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评比活动中获奖累累,学校被推荐为苏州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通过了吴江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验收,被选为市科普基地。
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学校将紧紧依托办学特色,坚持科研与办学一体化的办学方向,走自主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虽然我校的“自主教育”建设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举全校之力,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以自主特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乡镇实验小学将独树一帜地矗立在太湖之畔。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