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人都在谈论不平等,奥巴马在说,金里奇在谈,罗姆尼也在讲。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不平等也出奇地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欧洲,还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在大多数国家内部,不平等日益加剧可能是事实,但在国与国之间,不平等没有扩大而是在缩小。随着占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东南亚国家走出经济停滞,东西方之间的差距正逐渐拉近。30年前,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43倍,如今已缩小到6倍。这种国与国之间差距减小、国内收入差距加大的现象,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因此,奥巴马拿不平等说事只是一种诡计。他将对不平等的关注聚焦在税收上,但是,企图通过对富人增税来提振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阶级斗争已经过时,阶级斗争并不能带来经济发展。(王博文)
深海中的魔鬼
近年来,南海争端备受关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去年9月,罗伯特·卡普兰在美国杂志《外交政策》上发文指出:“南海是未来冲突之源。”或许他说的没错,因为该争端目前看来似乎无解。但存在几十年的争端不仅未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也不一定引发中美关系紧张。问题在于,如果将南海争端放进冷战思维框架中,“争端演变成战争”就会如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样成为现实。最近,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题为《以实力求合作》的报告,借南海争端鼓吹在亚太扩军备战,而中国的一些观察家也似乎开始急于充当海上冷战斗士。随着美菲强化防御协定、菲越南海采油以及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南海局势将更趋紧张,军备竞赛将更趋激烈。一场新的冷战似乎正在爆发。
(陈庆鸿)
历史的未来 弗朗西斯·福山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持续至今的欧债危机都说明资本主义本身出了问题。虽然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救市计划非常不满,但美国的左翼运动却没有大的起色。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了了之,而右翼力量茶党却方兴未艾。欧洲情况也是如此,左翼萎靡不振,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却在抬头。左翼政治动员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意识形态领域。近几十年,右翼自由主义至上的观念把持了经济事务的思想高地,左翼拿不出可靠的政治议程,缺乏针锋相对的施政计划。缺乏辩论与竞争的意识形态“一边倒”的局面,对自由民主制度的未来产生了消极影响。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正在侵蚀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又是自由民主制度的基石。自由民主制度是否会在中产阶级的衰落中幸存下来?这是每一个有识之士都需要认真思考、应对的问题。
日本国债风险正在增加 野口悠纪雄(经济学家)
市场关注的国债技术指标有利率、平均偿还期、保险费率。其中保险费率以五年保险期内保费相对保险金额的比例表示。当债务无法履行时,由保险业者承担投资者损失。保险费率高意味着市场认为国债无法偿还的概率较高。金融危机后,日本国债的保险费率由万分之一上升数十倍,2012年1月已达1.5%,远高于美国国债的0.6%。另一方面,日本十年期国债的利率仅为1%,远低于美国。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日本国债的实际利率高于美国。美国通胀率为1.64%,日本为-0.7%。因此,日本国债名义利率较低仅是负通胀率的产物,并不代表市场认为日本国债风险比美国低。2010年至2011年,日美国债实际利差已由0.5%扩大至1%,且目前差距还在拉大。这反映出日本国债风险正在上升。(徐永智)
一年多前欧债危机肆虐之时,共同货币——欧元的缺陷往摇摇欲坠的“欧猪五国”身上暴露无遗,斯洛伐克开始后悔加入欧元区,未加入的波兰和捷克犹豫徘徊,波罗的海小国爱沙尼亚却逆流而上,用欧元取代了本国货币克朗。这一选择现在看来很明智。爱已成为欧元区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去年增速达7.9%,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5.8%,为欧盟最低。政府预算出现盈余,消费者和企业主可享受更低的利率,与同为欧元区成员的主要贸易伙伴芬兰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加入欧元区,爱也获得了政治上的保障,进一步摆脱了邻国俄罗斯对其的压力。
加入欧元区前,爱完成了一番希腊所未做到的财政紧缩。本轮金融危机使爱遭受重创,对此政府通过减薪、增税,加大国企分红、冻结养老金等措施满足加入欧元区的财政要求。根据一项政府调查,56%的爱沙尼亚人支持此次转变,42%的人反对。反感情绪将会在未来两月内达到高潮。爱议会将讨论对希腊的救援,根据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分配,爱需出资20亿欧元。对一个2011年财政预算只有60亿欧元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徐刚)
去年发生的福岛核危机促使德国政府宣布实行“能源转折”,不但决定逐步弃用核能,更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研发。默克尔对新能源产业极为乐观,认为未来十年内它将成为德国最重要的产业分支,吸引人才将超过目前汽车和机械制造业的总和。但就目前发展状况看,新能源产业发展尚面临挑战。分析人士认为,核能退出后,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碳排放标准提高已在预料之中,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将因此而受到明显削弱。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培养能力远远难以满足人才需求。即使立即扩大培养规模,人才投入其中仍需数年时间。与此同时,国际范围内新能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该领域的投入也将呈几何式增长。据称,2008年全球新能源研发投资为1200亿美元,2012年就将达8000亿美元。目前德国在该领域尚保持领先地位,全球1/6的新能源技术交易有德国企业参与,因此,德国将继续加大投资,以确保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然而在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财政能否长期对此提供支持尚存疑问。(李超)
人物
鲍里斯·格雷兹洛夫
1950年12月出生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早年担任经济方面职务。1998年,格雷兹洛夫开始步入政坛,2001年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文职内务部长,出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使其在短短数年内成为俄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年62岁的格雷兹洛夫从2002年起担任“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从2003年起连续担任第四、第五届国家杜马主席。2011年12月,格雷兹洛夫卸任,这意味着他从此走下了国家第三号人物的宝座。在被问及卸任原因时,这位寡言少语的政治家表示在杜马主席位子上工作八年时间有些长,有许多以前计划的事情需要完成。但很明显,在此次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的得票数与其他反对派的总票数持平,低于往届,这也是他离任的重要原因。目前,新的杜马主席由前总统办公厅主任纳雷什金担任,而“统一俄罗斯党”党魁的位子也很有可能在格雷兹洛夫卸任后由现任副总理茹科夫担任。看来这位稳重精干的政治家真要“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