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将于2月底离任民进党主席一职,民进党将由中执会互选推出代理党主席并任职至5月27日,再通过党员投票选出新任党主席。由于党主席改选预定于3月底领表,目前,民进党内各方势力已积极行动“试水”,党主席改选的大戏正在悄然上演。
在权力卡位战中掌握先机
党主席改选不仅影响2016年“大选”布局,关系到民进党内派系政治实力的消长,也提供给党内边缘人物一个攫取政治资源的绝佳机会。
首先,谁获取党主席一职,谁就可能提前卡位2016年“大选”。党主席之职掌控党机器,主导党内游戏规则,掌握党主席职位无异于为2016年“大选”搭建最好的平台。目前,民进党面临的大环境已显著改善,在2016年取得战绩的可能性大增。蔡英文败选辞去党主席后,党内缺乏“共主”,谁能取得党主席一职,谁就可以将民进党取得的战绩转化为自身的威望,在权力卡位战中掌握先机,为形塑新的“共主”创造条件。
其次,党主席一职攸关派系政治实力消长。下届党主席任期内,不仅面临2016年“大选”,也涉及2014年地方“七合一”选举,党主席手握党公职提名大权,决定党内资源分配流向,越接近党主席的派系越可能获得更大的资源挹注,从而为自身派系打造更强大的基层实力。
最后,可借党主席选举攫取政治资源。民进党内存在大量已经边缘化的政治人物,他们正好可以借此次党主席改选发声,在表明自身力量尚存的同时,向有实力夺取党主席的竞争者要价,趁机攫取部分政治资源。
党魁之争暗潮涌动
目前,党内各方力量围绕下届党主席改选展开了激烈较量。前台南县长苏焕智最早表态参选党主席,并展开征询党内大佬意见的请益之旅。由于苏焕智表示“无意2016”,所以尽管他相对缺乏班底,但在激烈的派系斗争中反而获得了其他派系的支持,谢系、蔡系都持暗助态度。目前,苏焕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能否获得党内的广泛信任,包括能否解除其他有意接班的中生代的疑虑,是否具备协调派系的能力,补强民进党的软肋。相较而言,另一位明确表态的公妈派代表蔡同荣的参选动机则更多的是为派系发声。公妈派一直热衷于党主席选举,但在蔡英文清除“人头党员”之后实力大为削弱,在蔡任党主席期间也相对受到打压。
蔡英文虽然在此次“大选”中失利,但其影响力仍存。2008年民进党在“大选”中惨败后,蔡英文带领民进党从谷底走出,气势不断回升,2012年“二合一”选举,无论是蔡英文的得票数,还是民进党的“立委”席次都有大幅成长。选后,蔡英文在全台展开谢票之旅,获得基层热烈回应,要求她“再战2016”的呼声高涨,“蔡系”也俨然成军。《联合报》民调显示,近四成绿营支持者仍希望蔡英文四年后再战“总统”。因此,如果党主席最终难产,或新任主席难以服众,不排除各派系仍拱蔡英文续任党主席以摆平党内纷争的可能。但在目前,蔡英文受限于承担败选责任而缺乏参选意愿,因此,在党主席的争夺战中,不排除派代理人参选或选择支持特定候选人的可能。
鉴于蔡英文尚未正式离职,党内存在慰留气氛,以苏贞昌为首的苏系在争夺党主席的角逐中采取了“以静制动、暗中布局”的策略。苏贞昌针对角逐党主席坚持不表态,强调在败选检讨之后再做决定,这样既可避免过早陷入争议,又将党内对蔡氏不满的声音充分释放,进一步打压其声势。同时,苏贞昌还积极厚实其基层实力。自蔡英文剔除“人头党员”并削弱党员选举权利之后,苏贞昌是党内少数能够坚持维系与基层互动关系的大佬。早在“大选”期间,苏贞昌就透过辅选“立委”厚植实力。春节期间,苏贞昌又一直亲自给支持者电话拜年。亲苏力量以及苏系子弟兵也不断放话,形塑苏贞昌参选党主席“无人能挡”的氛围。
为了防范“死对头”苏贞昌上位,有党内“智多星”称号的谢长廷在选后高调发声,通过引导议题等方式,坚决抵制苏贞昌当选。首先,谢长廷积极寻找“战苏”人选。他先是表明无意主动争取党主席的态度,力拱蔡英文“再战2016”,将败选的责任归结为“路线问题”而非领导责任。在蔡英文很难投入下届党主席选举的情况下,他先后游说云林县长苏治芬、高雄市长陈菊等党内实力派人物参选。因二人不愿出战,他又转而支持派系色彩不明显的苏焕智,并且不排除亲自参选的可能性。其次,通过合纵连横打造“防苏”同盟。在自身派系力量不足以对抗苏系之际,谢长廷还积极加强与蔡系、游(锡堃)系的联系,试图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汇聚“反苏”力量。最后,透过引导议题“卡苏”。谢长廷率先表示“赞同中生代接班”的主张,谢系更是一面倒主张“世代交替”,引发党内呼应,甚至发出“下届党主席不能选2016”的呼声,其用意明显针对苏贞昌。
此外,游(锡堃)系与扁系也借党主席改选发声。“大选”后“立委”席次有所增长的游系表示,“不会缺席本次党主席改选”。不过,由于自身实力不济,游系向谢系靠拢的趋势明显。身处狱中的陈水扁也按捺不住寂寞,通过争夺败选诠释权,表明自身力量,企图在民进党主席改选的混乱中攫取政治利益。
作为目前民进党内最大派系的新潮流系至今虽未明确表态,但鉴于新系与苏贞昌有长期合作经验,苏焕智也曾出身新系,因此无论谁出线,新系都能够在党内保持主导地位。
关乎路线方针,世代接班与党内团结
民进党主席的改选,将对民进党的路线方针、世代接班以及党内团结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
一是对党的路线调整的影响。一方面,两岸政策是民进党的软肋所在,往中间调整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由于党主席之争愈演愈烈,对民进党路线的检讨成为派系斗争的工具,为避免成为基本教义派的箭靶,“中间派”的声音又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因此,民进党路线能否调整、如何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任党主席的理念和实力。
如果苏贞昌当选党主席,由于其个性及两岸政策相对保守,不大可能迅速就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反倒会采取淡化两岸议题的处理方式,在“主权论述”上遵循“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精神,在“经贸论述”上采取逐渐开放的态度。如果谢长廷出任党主席,由于他曾提出“宪法共识”,并一度呼吁民进党两岸政策“向蓝营靠拢”,因此他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苏焕智最后出线,由于他不仅面临蔡英文当年所面临的难题,且若没有班底,没有平衡派系的资源与实力等,还相对欠缺处理两岸政策的经验,在党内权斗中更加难以有所作为,调整路线的可能性最小。
二是对世代接班的影响。民进党党员主要由美丽岛世代、律师世代、学运世代以及幕僚世代组成。如今主导民进党运作的是律师世代,甚至有部分美丽岛世代仍时常活跃在台前,党务运作有僵化趋势,尤其是老人政治的阴影正在笼罩民进党,使得中生代面临派系挤压、难以出头的情形,党内呼吁“世代交替”的声音不断。
如果苏贞昌继任党主席,由于他志在2016年“大选”,民进党“世代交替”势将延迟。如果谢长廷胜出,由于他注重组织布局,长期经营自己的“影子政府”,手下子弟兵众多而且形成不同梯队,但其实力还不能与中生代党籍县市长相比。谢长廷是继续培养自己人,还是物色其他代理人有待观察。如果苏焕智接班,由于他缺乏班底,必将有大量中生代被启用,“世代交替”的氛围将变得浓厚。
三是对党内团结的影响。民进党向来是派系共治,即便如陈水扁一般的强人驾驭民进党时也难脱派系政治的色彩。派系共治在民进党成立早期尚有广納意见的民主意义,但随着派系政治演变成山头体系,派系间的矛盾也更加激化,甚至难以调和,苏、谢矛盾即是最典型的一例。
由于苏、谢之间水火不容,其中任意一方上台,另一方都会遭到排挤。相较之下,苏贞昌若上台,为求“大选”胜选还会对谢系有所包容,但谢长廷若上台,则必将全力打压苏系,以防范苏贞昌获得参加“大选”的机会。如果苏焕智上台,党内派系斗争将更加复杂,有可能重回“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