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西方围绕核问题的激烈博弈成为2012年国际局势的开场大戏之一。一方面,伊朗在核问题上立场坚定,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挟利比亚战争获胜之气势,不但施压和制裁举措一再加码,而且对伊动武之声喧嚣尘上。面对空前未有之困局,伊朗将何以自处?
石油牌:手中有油,心中不愁
2611年10月,时任伊朗石油部长的米尔·卡齐米宣布,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503亿桶,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已达到33.1万亿立方米,也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现在石油日产量约为360万桶,日原油出口量约为250万桶。如此丰富的油气资源正是伊朗敢跟美欧叫板的本钱。
其一,伊朗对欧盟的石油出口仅占其总出口量的18%~20%,即便欧盟完全中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尽管会减少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但决不会致使伊朗“伤筋动骨”,况且石油买家并非只有欧洲。而对欧洲来说,在没有找到替代石油进口来源的情况下,完全中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则势必会使本就危机重重的经济更趋恶化。
其二,尽管美欧已向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中国施压或游说,以期这些国家降低甚至中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收效并不理想。1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明确表态说,美国财长访日时,习财长安住淳所言“日本将逐步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仅仅代表其个人意见,不代表政府立场。不仅如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也再次表明,在处理伊朗石油进口问题上,日本不能完全按照美国的时间表和要求做。韩国由于受到美国以朝鲜问题为筹码进行的胁迫,屈从于西方的压力,但仍然希望减少从伊朗的石油进口是以不重创韩国经济为限。换言之,韩国也不太可能完全中止从伊朗的石油进口。印度则明确表示不能遵从美国主导的对伊石油禁运制裁。总进口量的30%来自伊朗的土耳其同样让美国碰了钉子。而中国同样不会以牺牲自身经济为代价中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由此可见,美欧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不过是拳头打在棉花上。
其三,也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已经开始以石油为武器,以“制裁”对付制裁,向西方发起了反击。据伊朗方面的报道,伊朗已经停止向法国和荷兰出口石油。不仅如此,伊朗还向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四国应延长与伊朗签订的供油合同,否则伊朗将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天时牌:重病在身的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的严峻现实也增强了伊朗同美欧叫板的勇气。美欧打击伊朗,必然也会伤及自己。
其一,虽然最近美欧对伊朗制裁之声不绝于耳,制裁举措一再加码,但美欧始终没有对伊朗釜底抽薪,祭出它们的杀手锏——对伊朗石油出口和伊朗中央银行完全禁运和制裁。这并非因为它们对伊朗发了慈悲,而是投鼠忌器,惧怕伊朗石油出口中止引发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使本已重病在身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其二,以色列一直声称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但一直是干打雷不下雨,因为一旦采取军事行动,不仅伊朗会拿起石油这一“利器”进行还击,占世界石油日均供应量26%的整个中东也将无法正常向世界能源市场提供原油。那时,国际原油价格必然大幅飙升,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遭受重创,这是任何一国都无法承受的,所以美欧和以色列必然会审慎掂量军事行动的代价。
地利牌:扼守“海湾咽喉”
“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石油通过印度洋输往世界的必经之地,承担着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应,海湾产油国90%以上的原油都需通过这一航道向外输出。不仅如此,这里还是美军向伊拉克以及其他海湾地区国家输送武器弹药和部队供给的通道。
伊朗果真有封锁此战略航道的能力吗?伊朗的回答是肯定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像喝水一样容易”。的确,伊朗不仅控制着与海峡互为犄角的附近三岛,而且在海峡北岸伊朗海军基地阿巴斯港部泊着伊朗仅有的三艘“基洛”级潜艇以及大部分护卫舰和轻型战舰。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封锁海峡的能力,伊朗还在霍尔木兹海峡最南端的一些岛屿上构筑了大量的岸舰导弹阵地,在正对着霍尔木兹海峡的东南海岸伊朗革命卫队的军营里也列状了一些防空火炮。“阿拉伯新闻网”2月13日报道说,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成立了一支特殊的“海上武装力量”,并装备有自杀式小型舰船。美军认为,伊朗现在明显增加了在海湾地区的海军军力。
最近,伊朗围绕霍尔木兹又打出一张新牌。据俄罗斯《消息报》2月8日报道,伊朗与阿曼海军新近达成合作协议,两军将“共同保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首先是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和海峡对面的阿曼达成某种默契后,伊朗显然更有能力在必要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人和牌:齐力可断金
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1月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后,伊朗谢里夫理工大学的300多名学生齐声要求改学核专业。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核问题专家沙农·凯勒的说法,伊朗民众完全支持政府捍卫国家的核权利。换句话说,正是有伊朗民众的强力支持,伊朗政府才能强硬回应西方的压力。
当然,在回应美欧的打压和封锁时,态度固然重要,但军事实力更为关键。所以在强硬发声的同时,伊朗最近还频频通过军演展示其不容忽视的军事实力。岁末年初,伊朗在其南部海域举行为期十天的“守卫90”大规模军事演习,多次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伊朗革命卫队2月6日也开始在东部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地区举行代号“联合殉难者”的军事演习。
不仅如此,在面临西方军事打击时,伊朗也相信自己能够强有力地回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驻军、以色列,乃至部分欧洲地区。因为现在伊朗已经生产了数百枚“流星3”型弹道导弹,该型号导弹的射程约1600公里,并可携带重达500公斤的弹头。2009-年,伊朗又成功试射了新的两级固体推进的“泥石2”型弹道导弹,射程达1900多公里,可以覆盖部分欧洲地区。
盟友牌:不是一个国家在战斗
多年来,伊朗一直和中东地区坚持抗美、抗以的伊斯兰运动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真主党、杰哈德等力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旦面临美欧、或者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在进行反击的同时,有可能迅速地在加沙地带、黎巴嫩南部开辟新战场,使战火在中东蔓延开来。届时,真主党武装很可能会在黎以边境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报复行动。早在2006年黎以边境冲突期间,真主党就向以色列发射了4000多枚火箭弹,给以色列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损失。今天,真主党的武器库更加强大,包括很多射程更远、甚至能打到特拉维夫的火箭弹。哈马斯也可能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动火箭弹攻击。此外,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什叶派已经掌控政治生活的主导权。伊朗长期与之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甚至伊拉克什叶派精神领袖西斯塔尼本人就是伊朗人。伊拉克库尔德人也大多来自伊朗,库尔德执政联盟一直是伊朗的盟友。
在全球层面,伊朗也并不孤单。在伊朗拥有重要战略利益的俄罗斯已经强烈警告西方不要对伊朗发动攻击,俄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甚至说,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将是一个“重大错误,一个明显的错误”,对地区和全球稳定都将构成深远影响。不仅如此,俄罗斯还坚决反对对伊朗进行任何新的制裁。此外,在海湾战云密布之际,伊朗总统内贾德1月份对南美四国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和厄瓜多尔进行了访问。伊朗成为美国后院的座上宾也再次表明,反抗美欧的霸权,伊朗并不孤单。
宗教牌:什叶派“新月地带”
海湾地区的什叶派人口多集中在伊朗、伊拉克两国。此外巴林有70%的人口属于什叶派,虽然占人口多数,却处于逊尼派哈利法家族统治下。再就是沙特阿拉伯,有15%的人口属于什叶派,主要分布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东方省,但什叶派聚居区经济落后,就业受到歧视,宗教生活受到严格限制。
目前所有海湾阿拉伯国家均由逊尼派掌政,当地什叶派处于政治弱势地位,政治变革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一现实为伊朗在海湾发挥影响力、打击亲西方的逊尼派阿拉伯政权提供了契机。一年前的巴林动荡可谓伊朗在海湾什叶派中间发挥影响力的华丽彩排,虽然事件最终以沙特出兵而平息,但不排除一旦巴林这样的海湾国家发生严重动荡,将会像伊拉克一样倒向什叶派掌权的地区大国伊朗,从而增强伊朗对抗和反击西方的能力。不仅如此,伊朗还可能会引领和推动从黎巴嫩到伊拉克的什叶派“新月地带”的扩张,在增强自身影响力的同时,打击亲西方的中东逊尼派政权。近日有媒体报道说,为了帮助叙利亚,伊朗已经“激活了它安插和潜伏在一些海湾国家的势力”,如沙特东部省份近日冲突不断,巴林的什叶派也开始闹事等等。如果叙利亚遭到打击,伊朗还会轰炸海湾国家的石油设施和海水淡化装置,这些国家饮用水的90%来自海水淡化,届时海湾国家的日常生活都将因此陷入混乱和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