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启程的,走的是“双轨制”。三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以及香港和内地金融合作的推进,使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金融产品迅速增加,在市场需求驱动和政策推进下,香港成为世界最庞大的人民币离岸资金池,担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任。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的目光,新加坡、伦敦、纽约相继开展了人民币离岸业务。2012年以来中国内地多项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惠港政策,香港获得的“大礼物” 进一步激起了与中国有密切往来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对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兴趣。
新加坡和伦敦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后起之秀,各有相对优势。新加坡得益于其在东南亚的地缘和经济优势,及其经营货币离岸业务的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伦敦与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的聚集能力和信任度有关,400年的历史足以让投资者在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西方中心”实现梦想。
澳大利亚和中国是经济上的近邻,有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市场需求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复苏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中澳政治关系稳定,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双方已经发展成为经济上的近邻。
中澳经济相互依赖,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成为澳大利亚10年间增速最快的出口目标市场。
中国和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建交,2011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外资来源国;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第七大进口来源地。
中澳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资源领域,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铁矿石、铝土的重要来源地,澳大利亚对中国矿产品出口额占其对华出口总值的70%以上;中国也是澳大利亚进口钢材、铝材的最大来源国;制造业也具有互补性,澳大利亚具备技术优势,中国具有加工生产优势,中澳两国在汽车等制造业方面有较多合作;中国的机电和家电产品,在澳大利亚备受青睐;服务贸易方面,中澳旅游贸易发展迅速,每年有55万中国游客到澳大利亚,有66万澳大利亚游客到中国;澳大利亚还是一个教育出口大国,目前有十几万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
不过,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投资比较冷淡,而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则充满热情。
澳大利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很冷淡,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与澳大利亚贸易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市场结构、法律体系、文化氛围与其相似的国家。
但是,澳大利亚却是中国首选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从中澳两国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对中国资源供给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对中国矿产品的出口是其近两年对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11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该项进口量的43%。为实现资源供给的稳定与安全,在“走出去”政策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的鼓励下,中国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加大了对海外权益矿的投资力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澳大利亚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3亿美元。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比重高达81.6%。但是自2008年以来,由于澳大利亚新出台的法律和税收制度的制约,中资企业面临更高的投资成本,投资申请屡屡受挫。
中澳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热情,客观上需要更便利的金融服务,这为两国的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且,澳大利亚企业也表现出对人民币业务的兴趣,积极地参与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人民币业务。
澳大利亚企业认为不能错过“中国机会”,积极开展人民币业务,更好地服务于中澳经济。
2010年2月澳新银行在香港发行2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012年3月澳新银行欣然获得了在中国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许可。2011年8月,澳新银行(香港)已经为全球客户开了1200多个人民币账户用于人民币贸易结算。澳新银行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太平洋地区、欧洲和北美等32个市场的客户探讨了人民币离岸业务带来的机会,对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
香港的实验为澳大利亚从事人民币业务带来很多便利。香港金管局已经明确表态愿意与全球的其他金融中心一道促进和扩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与东京、纽约、伦敦等金融中心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那么,澳大利亚可以利用香港的人民币综合一站式平台扩大其客源,并可透过其亚洲网络,在香港为客户提供人民币结算支援,以及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投资及财富管理产品。
人民币离岸中心落户澳大利亚,需要双方政府顺势而为,通过更紧密的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关系推动双边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离岸金融中心已非地理概念,是包括特殊的监管体制、优惠的税收制度、为非居民服务在内的一种制度安排。澳大利亚和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投资联系和人员往来,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坚实基础。但是离岸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仍然需要两国政府顺应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在贸易合作层面,双方应该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澳大利亚是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中澳双方政府应该在长期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双边经贸联系。虽然澳大利亚加入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旨在与美国等其谈判成员通过签订协定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但是美国并没有邀请中国参加该谈判。对澳大利亚商界、企业界而言,中国市场的价值无比重要,中澳双方的企业都期待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后扩大出口,中澳双方可以尝试以本币作为双边贸易和计价货币。
在金融合作层面,双方应增加了解,建立金融领域的伙伴关系。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澳金融合作几乎空白,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印象就是铁矿石和羊毛。金融危机后,中澳双方都表示了推进中澳金融领域合作的意向。澳大利亚四大银行正在中国市场积极探索发展道路,而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也都在澳大利亚建立起业务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办事处。2010年“澳中金融高峰论坛” 在上海举行,主题是如何将澳大利亚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论坛上澳大利亚财政部长介绍了本国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要进一步削减公司税率,吸引全球投资,并表示要学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当前,澳大利亚在全力推进旅游“2020中国战略”,2012年7月2日中国银联与澳大利亚多家机构合作加快拓展银联卡业务,为中国游客旅游和消费提供更好的服务。
澳大利亚商界、政界的表现都说明,人民币离岸业务是“中国机会”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对人民币业务的落户做各项准备。对中国而言,人民币离岸中心落户澳大利亚,将给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大的便利,有助于中国资源性企业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包括人民币直接投资),这和中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目标是相容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向澳大利亚学习汇率管理和本币可兑换的经验,促进澳元和人民币的可兑换。因此,从经济外交的角度,中国应该支持澳大利亚开拓人民币离岸业务,推进中澳金融领域伙伴关系的发展。
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拓展相当于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香港的经验表明,中国需要逐步放松资本管制,但金融管理风险将增加。香港和悉尼受外围市场的影响较大,外围市场的波动会传染到在岸市场。因此,在澳大利亚开办人民币业务的重点仍然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监管机构必须要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