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012-04-29 00:00:00董文利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2年10期

【考点梳理】

1 如何对待文化差异?

(1)对待文化差异,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2)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我们在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2 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1)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2)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惜自身的精神家园。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不排斥外来文化,以开放的胸怀,加强沟通,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 网络有何作用?

(1)网络的正面作用: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以健康心态上网,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增长知识和才干、结交新友等。

(2)网络的负面作用: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诱惑较多,青少年沉迷网络会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污染了网络交往环境。

5 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2)网络交往对象具有间接性、虚拟性、隐蔽性,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6 网络交往两大规则。

(1)遵守道德。在网络聊天室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

(2)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依法行事。

7 青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

(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4)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

(5)上网时遵守网络道德,遵守法律。

【真题解析】

例1:(201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答1、2题。

1 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于其他文化③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

④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 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的文化交流(

①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②增强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③增进了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④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上例中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在解答此题时可用排除法,世界各国文化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别;世界各国文化只有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因此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选A。上例中第2题,主要考查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在解答此题时可用选正法,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故①、②、③正确,应入选;中华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④错误,应排除。

参考答案:1 A 2 C

例2:(2012年桂林市中考试题)中国网民已超过五亿,网上可上传信息,查询资料,学习求教;可淘宝购物,工作娱乐,结交新友;也可了解政府的施政纲领、利民措施。如今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时代。据此回答1、2题。

1 这一现实反映了(

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③网络世界有自身独特优势,我们可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④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享受文化权利和自由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2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就要(

A 放松警惕,广交朋友

B 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C 摆脱约束,任意言论

D 依赖网络并随意消费

解析:上例中第1题考查了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在解答此题时,可用选正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四个题肢:①中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材料中没有提及网络交往的消极作用,和题意不符;②、③、④说的都是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故选A。第2题考查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在解答此题时,也可用选正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 A 2 B

【高效演练】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 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晒客”族的观点(

A 正确,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 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

c 正确,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

D 错误,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2 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柬埔寨赛区决赛于2012年7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柬埔寨王家研究院举行。比赛内容包括自主命题演讲和中华才艺展示两部分。学生们以流利的汉语表达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才艺展示环节,参赛选手表演了精彩的含有中国元素的节目,包括京剧、流行音乐、历史题材小品、中国武术等。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利于(

A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和谐发展

B 稳定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C 以本民族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外来文化的优劣

D 世界文化朝着单一化方向发展

3 河南省2012年高考采用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考场进行实时监控。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所有考场、试卷保密(保管)室、试卷分发(回收)场所和专用通道等重要场所,确保监控系统正常使用、全程覆盖和人员无死角盯防。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善于利用网络技术(

①可以有效解决考试中的作弊问题②有利于维护考场公平正义③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了科技的价值④可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孔子学院正在各国落地生根。它不仅是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中心,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平台,是中国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谋求与不同文化交流而非同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截至2012年3月,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58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表明(

A 中国不需要吸收外国优秀文化

B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思想

C 世界各国文化应该朝着单一化方向发展

D 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5 2012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九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会议强调,要把专项行动纳入当前工作重点,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开展这一专项行动,有利于(

A 净化网络环境

B 青少年健康成长

C 倡导健康文明的上网方式

D 让人们远离网络生活

6 2012年4月3日,为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友好交流年活动在韩国首都首尔开幕。在开幕式上,运用中国评弹、越剧和韩国传统曲艺板索里,重新演绎了韩国传统戏剧《春香传》。据悉,主题为“美好友谊幸福同行”的中韩友好交流年安排了40余项活动,包括中韩友好周、中韩媒体高层论坛、电影周、歌咏大赛、知识产权研讨会等。开展中韩友好交流年活动,有利于(

A 全球统一价值观念的形成 B 中韩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C 构建和谐社会

D 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介绍全国各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美食,从选材、加工和制A Bite of China作等角度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进而形成文化认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这部纪录片(

A 反映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B 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了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C 展现了饮食习惯的不同,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D 表明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8 2012年7月15日,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发行,引起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其中收录了众多网络用语,如“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紧跟时代潮流,彰显人文关怀。不过,“剩男”、“剩女”等词汇却被拒之门外,负责主持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的江蓝生表示,含有不尊重意味或不被提倡的词语不会被收录。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有(

A 网络语完全可取代规范汉语

B 网络语现实应用需严加筛选

C 网络语言进词典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D 网络语言太不严肃,不应该进入词典,

二、请你辨析

9 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活态传承、重在落实”。6月9日,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郑州市举办,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围绕“天地之中”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两大主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充分展现厚重璀璨的中原历史文明,激发广大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0 材料一:正确利用网络,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不良信息泛滥,网络给青少年的成长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孩子们深受其害,家长老师头痛不已……

材料二:2012年“扫黄打非”工作以加强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治理为主要抓手,坚决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坚决遏制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坚决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着力保护知识产权,着力规范文化传播秩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家打击“网络黄毒”有何意义?

(3)为了让同学们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请你就安全上网提两点建议。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1 据悉,某校九(1)班开展了“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探讨以下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高度,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等,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绘制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吹响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强省迈进的号角,文化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2)河南省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工程。近年来,先后创作推出了《风中少林》、《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村官李天成》、《苏武牧羊》、《常香玉》、《红旗渠》、《水月洛神》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在全国屡获大奖,并远赴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巡回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原文化的魅力。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哪些魅力?

(3)2012年5月,文化部外联局文化外交官红色游考察团一行,分别到安阳、焦作、开封、郑州四地考察,参观了殷墟、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将对推动河南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河南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参考答案:

一、1 B 2 A 3 C 4 D 5 ABC 6 BD 7 AC 8 BC

二、9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十分珍贵。②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根。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③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10 (1)①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②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③使人不思进取,荒废学业。④使人无视法律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⑤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⑥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2)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②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①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②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抗诱惑能力。③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

四、11 (1)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学习优秀世界文化,创新发展民族文化。(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②先进的中华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