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名言、歌词、谚语等文学作品设置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内容生动,形式活泼,既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使试卷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这类选择题在每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都会出现,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留心生活,掌握思想品德学科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加强语文知识学习。本文以2012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为例,对其中体现的思想性及趣味性加以常析。
一、名言类
例1
(2012年广东广州卷)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对人不讲礼,很难与人友好相处
B 是否文明礼貌,不是个人的私事和小事
C 传统的礼仪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D 外交礼仪周全,各国就能相互尊重与文明交往
赏析: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精华,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本题以荀子的话为载体,考查了礼貌与礼仪方面的内容。C项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选A、B。
二、歌词类
例2
(2012年湖南株洲卷)“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首《天路》唱出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心声。
(1)“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民族关系画面?
(2)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赏析:歌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感强,生活气息浓,作为命题材料,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本题考查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内容。
参考答案:(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修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地重点中学设“西藏班”、“新疆班”,在喀什设经济特区等。
三、谚(俗)语类
例3(2012年广东梅州卷)“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谚语说明(
)
A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无关
C 集体必须充分保护个人利益
D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例4(2012年湖北鄂州卷)“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但美国的经济学专家罗森对此却不以为然。“这只猫最好是绿色的,否则还没捉到老鼠它就死了。”他以此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警示我们(
)
A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环境保护这个中心工作
B 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必须谨慎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C 自然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人类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D 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赏析:谚(俗)语是人民群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既通俗易懂,又道理深刻,作为命题材料,淡化了学科内容,风趣诙谐,使试题充满生活气息。例3考查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答案选D;例4考查了保护环境的有关内容,正确答案选D。
四、标语类
例5(2012年江苏南京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一宣传标语直接体现了我国——基本国策的要求(
)
A 计划生育
B 人才强国
C 节约资源
D 保护环境
赏析:标语具有针对性、时效性、鼓动性、简洁性等特点,它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形式活泼,简洁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命题材料,标语能使学科知识通俗化、形象化。本题考查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正确答案选A。
五、对联类
例6(2012年河北卷)2012年春节,小龙写了一副对联反映一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回答1、2两题。
1 这幅对联的上联是“蛟龙入海探海底”。你认为下联应该是(
)
A 和风拂花催花开
B 神舟飞天会天宫
C 梅花报春迎春来
D 生活美满福满门
2 最适合这副对联的横批是
(
)
A 五谷丰登
B 创新兴业
C 月照千秋
D 和气生财
赏析:对联具有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练、节奏鲜明等特点。以对联作为命题材料,形式独特,内涵丰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本例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为背景,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第1题时,只要了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新闻,不难选出B项。此外,也可以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分析选出B项。在解答第2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强调的“科技成就”这一关键词,分析过后可知应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