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承包的诊室

2012-04-29 00:00:00陈浩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7期

72岁的抚顺市民葛凤英没有想到,10个月前,身高1米78、体重近200斤的她,会在一次简单的脚气治疗后,失去丁六根脚趾。

此次治疗,彻底改变了葛凤英一家的命运。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曾经那么信任的大夫,居然是一名没有任何医疗背景的假医生。

作为一个二级公立医院,抚顺县中医院曾经是抚顺地区效益最好的医院之一,如今却只能靠“合作”科室来维持。

脚气引发的截肢

9月24日,辽宁省抚顺市葛布街道的一栋略显破旧的居民楼下,儿子刘大海吃力扶着72岁母亲葛凤英的胳膊,正向家中缓慢走去。葛凤英推开儿子的手,想要独自上楼,可身体摇摆一下,险些跌倒,刘大海只好上前将她扶稳。

2011年11月,患有小腿丹毒(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的葛凤英,经一名三轮车夫介绍,来到了抚顺县中医院治疗,医院门诊部一名叫做丁立吉的女“大大”接待了葛凤英,并且承诺会药到病除。

3天后,葛凤英因为双脚脚气严重,又联系到丁立吉。这位“全能大夫”开始为其治疗脚气。

2011年11月24日上午,丁立吉带着一瓶“冰醋酸”来到葛凤英家中。丁立吉用医用棉条蘸满冰醋酸,夹在葛凤英10个脚趾中间,叮嘱她躺床静卧,等棉条干爽可取下。丁立吉走后,葛凤英感觉双脚火辣辣地疼,可老人一直咬牙坚持。

当日下午,葛凤英的儿子刘大海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的脚趾已经被烧得布满水泡,立即将棉条扯下,用清水冲洗。钻心的疼痛,让葛凤英好不容易忍到第二天。丁立吉再次来到葛凤英家,为其双脚抹上烧伤药物,每天给她输一瓶“抗炎止疼”的点滴,持续一周后,葛凤英将纱布打开,眼前的一幕,让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葛凤英的10个脚趾变成黑色,几根脚趾还粘在一起。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葛凤英双脚被诊断为药物烧伤。此后,她的双脚6根脚趾出现创面,肌肉坏死,不断流出恶臭难闻的脓水,经专家会诊,葛凤英必须立即截去坏死脚趾,才能保住两个脚掌。

绝望的葛凤英在抚顺当地医院进行了脚趾截肢手术,两只脚除拇指和小指外剩余的6根脚趾齐根截去。

“被承包”的科室

截肢后,刘大海去找抚顺县中医院皮肤科为母亲讨说法,却发现皮肤科诊室大门紧锁,丁“大夫”已下落不明。

“院方当时的说法是,丁立吉并非抚顺县中医院在职医生,而是承包厂皮肤诊室,接揽业务。”刘大海说。

抚顺县卫生局局长刘恩靖亦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丁立吉并非医生,也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由于找不到丁立吉,刘大海只能找院方赔偿,经过数轮艰难的谈判,院方将赔偿金从10万元涨到20万元,双方最终签订赔偿协议。

“县中医院一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去年我刚接任卫生局长的时候,医院职工平均一周得来县政府门前闹两次。”9月10日上午,抚顺县卫生局局长刘恩靖向《中国新闻周刊》坦承。

刘恩靖说,2012年7月,抚顺县中医院全体员工集体反映原县中医院院长胡大伟贪占、违规承包、出租诊室的问题,县卫生局核查后发现,抚顺县中医院确实存在着管理混乱,胡大伟在任期间管理方式粗放、不民主,个别合作经营的协议不规范,最终给予胡大伟党内警告处分,免去抚顺县中医院院长职务,任抚顺县医院院长助理。

刘恩靖介绍,对于以前一些不合理的协议,县卫生局已经找法律顾问进行修改,县中医院已经走上了正轨,医院的职工如今每月能拿到60%的工资,而在此之前每月最低只能拿到20%。“员工已经很满足了。”刘恩靖说。

中医院的老员工倪风霞说,在20世纪90年代,个体私人诊所没有放开,县中医院曾一枝独秀,承载着当地以及抚顺市部分区级直属单位的公费医疗、指定就诊的职能。

1990年倪凤霞大学毕业后,进入抚顺县中医院工作,当时县中医院的医疗水平过硬,很多附近居民都愿意来此就医,单位效益好,职工收入高,是学医毕业生的首选单位。

在倪凤霞的记忆中,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医院由于效益变差,开始学习其他地方“出租”科室,第一间被承包出去的是当时最赚钱的妇科,承包者是该院的一名妇科医生。

随后,皮肤科等科室也相继被出租,承包科室的人最多时甚至将抚顺县中医院近一半的面积租了下来,自己经营。

在倪凤霞看来,为了生存将科室外包,对于医院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此举也让医院陷入窘境:外包诊室越多,诊疗越不负责任,败坏医院名声,医院的患者人数也剧减。

倪凤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到了2001年,抚顺县中医院由于经营不善,每月工资只发50%,没过多久又缩减到20%。合作经营?

2004年,由于卫生部开始严打医院科室外包等行为,抚顺市中医院将由外包改为“合作经营”。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抚顺县卫生局长刘恩靖始终强调,县中医院目前存在的不是科室外包或者出租,而是合作经营。他解释说,所谓科室外包,是指承包者交了承包费用后,在诊室内的医费用均属于承包者。而合作经营,则是指承包者在诊室给患者看完病后,患者把钱交给医院,医院再根据事先的协议按比例给承包者分成,两者的区别在于,钱是否经过了医院这个环节交给承包者。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目前,抚顺县中医院共有4处挂牌院区,除了总部是一座2层建筑外,其余3处院区均为一层建筑,面积仅数百平方米。

令人蹊跷的是,同一个医院竟然有两个皮肤科。尽管造成葛风英截肢的皮肤科已经停业,然而,在一路之隔的院区北侧,另一个皮肤科仍在营业。承包者孙玉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在此已承包经营3年,每个月向医院交1000元房租,收入靠药品加价和治疗费,之后医院按照药品价格的30%返还给她。

除此之外,该院妇产科也被承包出去。承包者为本院医生金玲和一名王姓个体诊所老板。金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是以每年20万元价格承包的。在10间挂牌诊室里,除了金玲和另一名本院医生以及药局的配药师外,其余均为聘用或外来人员。

而在另一处位于抚顺永安小区附近的院区里,只有2名抚顺县中医院的在职医生。一名叫王敏的下岗职工承包了内科。王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1985年毕业于抚顺一所卫生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当地煤管局医院上班,2000年,从一名护士成为一名下岗职工。

下岗后,王敏东拼西凑10万元钱,盘下了一间社区卫生服务站,雇了医生和护士经营。2010年,王敏开始与抚顺县中医院“合作”经营抚顺县中医院永安小区分诊部。

王敏坦言,当初以每月千元价格租用诊室时,与院方签订了3年合同。支付完房租,王敏就可以在门诊部内雇人行医,患者的费用全部交给王敏,诊疗时开出的药品也全部由王敏自己从外购买。

像丁立吉一样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生”并不鲜见。在抚顺县中医院的一楼大厅内,碎石科的广告极为显眼。该院一名副院长向记者承认,这位杨姓主任并非医生,只是负责维修碎石机的机械工,从来也没有做过碎石手术。然而,令人错愕的是,在诊室内的就诊记录上,这位杨主任签名接诊治疗的患者至少有上百名,

“这台碎石机是一个南方老板买的,对于他们的事我们也不参与管理,都是以前的院长(胡大伟)同意的,他们有没有医师证,我们真的不清楚。”该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涉嫌出借医疗机构经营许可

抚顺县中医院是二级医院,国家每年拨款8万元,购买设备等专项资金另外拨款。当地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区县级公立医院里,科室外包在抚顺并非秘密。这些医院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上,技术人员的配备上远远落后于三甲医院和一些私人医院,为了生存只能将科室外包,或者变相合作。

长期关注医疗纠纷的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雪倩表示,为了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如果是合作经营,那么公立医院作为国有资产,发生了所有权的变化,必须要经过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否则社会经营者没有注册资格,那么医疗机构与其合作就涉嫌出借医疗机构经营许可。“抚顺县中医院就类似这种情况。”郑雪倩说。

而如何解决中医院的经营问题,刘恩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目前正在酝酿将县中医院搬迁至距抚顺市区20公里外的后安镇,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开展特色中医诊疗手段,更好地为县内群众服务。同时与抚顺市内的知名大医院合作,名医坐诊,实行利润分成,帮助大医院分流患者。并且开展对县镇企业,农民的体检业务,增加收入来源。

事实上,由于科室外包,全国各地频出医疗事故。2004年,卫生部就已经开始严打医院科室外包、出租科室的违法违规行为;2005年11月3日,卫生部还颁布《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责任追究的意见》,严打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的行为。

如今,72岁的葛凤英要靠人搀扶才能走路,尽管得到了医院的赔偿,但她仍心有不甘,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只是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