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生命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树立了一种精神,他带着春天的温暖、伴着青春的激情,像—株常青的木、棉,年年吐蕊、岁岁勃发,他就是一雷锋。
雷锋是充满热忱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人民的勤务员,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雷锋是大公无私的,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愿意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平凡而伟大,平凡得人人都可以学,伟大得人人都得努力学:雷锋精神,简单而又丰富,简单到“做个好人”的朴素观念,丰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大厦。因其平凡而简单,雷锋精神才不会远离我们,我们总能从普通人身上找到雷锋的力量:因其伟大而丰富,雷锋精神才永远需要我们传承践行,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1世纪新的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更丰富的内涵,”雷锋精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离去而渐渐遥远,而是与我们永远同行。
一、雷锋档案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当过自卫队长,后遭国民党和日寇毒打致死。母亲张元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幼年雷锋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时,被地主婆用刀在左手背上连砍三刀。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他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雷锋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被破例批准入伍。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
二、雷锋“特批”入伍
雷锋短暂的6年“职业生涯”里,做过农民、工人、战士,当过拖拉机手、县委通信员、推土机手、炼钢工人、军人。4次“跳槽”,5个工作,样样出彩。
1959年12月3日,焦化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会上,党总支书记动员大家当兵。讲话刚结束,雷锋当场第一个登台表决心。
12月22日体检开始了,体检站设在安平公社小屯的一所小学内。体检的队伍很长,雷锋一到体检站就不闲着,扫院子,向各屋送开水……很快,雷锋就同各科医生混熟了。
轮到雷锋体检时,量身高,他踮起后脚跟。医生拍拍肩膀,让他站稳,一量154米。量体重,才49公斤。
体检不合格,这没动摇雷锋当兵的决心,湖南人的犟劲来了。他多次直接找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余新元,以各种理由,强烈要求参军。
几十天时间里,雷锋白天到市兵役局“上班”,晚上住在余新元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往,见雷锋参军报国的决心大、动机纯,又是工厂的先进人物、优秀共青团员……“是一个好苗子”,余新元被打动了,“怎么也得想法把他送到部队去。”
余新元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兼兵役局党委书记、第一政委的曹琦汇报征兵情况时,专门说了雷锋的事。曹琦立即表态:“政治上合格比身体条件更重要,送他入伍。”
1950年1月8日早晨,雷锋戴着大红花,无限喜悦地离开了辽阳弓长岭,开始了新生活。
三、追寻雷锋的女友
雷锋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还有许多感人的事不为人所知,其中他的两个女友更是无人知晓。
女友“健姐”为湖南省劳模,当年曾是雷锋学习的榜样
冯健是望城县人,今年已经74岁了,但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雷锋当年在日记里写道:“向冯健姐姐学习,争取见到毛主席。”
冯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湖南省劳动模范,17岁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两次进京见到毛主席。1956年,雷锋到望城县委工作时认识了冯健,她成为雷锋最敬慕的先进人物之一。由于雷锋比冯健小3岁,叫她“健姐”。1957年5月,冯健出席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进京见到了毛主席,雷锋对此十分羡慕,说冯健是“最幸福的人”。
雷锋很会安排生活,也挺爱美。他穿的衣服总洗得干干净净,露出雪白的衣领。他住的房间虽然狭小,用具也十分简单,但每件物品都摆放有序。冯健当年和雷锋经常通信,可1962年下半年里再也没有来信。她心里觉得有些蹊跷,便向县里一些熟悉雷锋的人打听,也都一无所知。1963年年初,《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陈广生同志采写的介绍雷锋事迹的长篇通讯《永生的战士》,她这才知道,雷锋已在四个月前以身殉职!噩耗被证实后,她像失去亲人一样悲哀、痛惜。
时至今日,冯健直言不讳称雷锋是好友,她说,如果当年不是雷锋比她小三岁,两人的关系可能就不会这么幼稚、单纯了。
女友“黄丽”的爱情信物,仍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1958年11月,雷锋离开故乡望城到鞍钢工作,临别前,一个叫“黄丽”的女性送给雷锋的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篇赠言。就是这封错字很多、不太通顺的信,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成为雷锋生命历程中久久不能破解的一个谜。
因为这篇不太通顺却蕴涵深情的赠言,多年来,雷锋的研究者们一直试图找到这个神秘的“黄丽”。直到1997年3月4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34周年之际,望城县召开纪念大会,一位年近花甲的妇女走上前台说“我就是30多年来大家一直寻找的雷锋的姐姐黄丽”,之后泪如雨下。她的真名叫王佩玲。
王佩玲和雷锋是1958年2月底相识并成为好朋友的,当年她21岁,雷锋18岁。王佩玲喊雷锋小雷,雷锋叫王佩玲王姐。雷锋当时有一个藏书箱,王佩玲就经常找他借书。有一天,雷锋突然送给王佩玲一本笔记本,扉页写有赠言,笔记本里还夹着一张他的照片。有一次,王佩玲生病了没有出工,雷锋闻讯请假赶来给她喂药喂水,守候了半天,直到她好转才离开。也许雷锋从小失去母爱的缘故,也许是她的落落大方
使青春年少的雷锋感到踏实和温暖,雷锋越来越亲近她,她心里也暗暗喜欢上他。
那段日子,是王佩玲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慢慢地有人在背后开始议论她和雷锋。在她被派到湘潭学习期间,她发现他们之间的信件被人查看过,便中断了两人的信件来往。
1963年3月初的一天,王佩玲从当天的《湖南日报》得知雷锋殉职的消息后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她下定决心为雷锋守孝了三年。1965年,她28岁才与丈夫丰振全结婚。
王佩玲许多年后才知道,雷锋曾跟战友提起过她,也曾多次写信或借出差机会向家乡的熟人打探她的去向,但都没何结果。这些年来,她一直保存着雷锋的照片和他们的合影。这些年里,她把对雷锋的怀念深藏在心里,没对任何人说,包括老伴。直到1996年,雷锋当年入伍的接兵人、《回忆雷锋》的主编戴明章辗转得知王佩玲的消息后,给她写信,委婉地问她是不是当年的“黄丽”。后来,在戴明章情真意切地一再地劝说下,王佩玲终于向社会公开了身份。
四、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为什么雷锋这样一个在当时再普通不过的士兵,做好事的瞬间,身边总有一名摄影师碰巧在场,并拍摄下来呢?这个曾经被淹没在狂热崇砰下的疑问,在那个时代结束后,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
雷锋事迹真实照片为补拍
1960年11月,雷锋被评为沈阳军区学毛著的标兵。1961年2月,解放军备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沈阳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的张峻受命革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以及他本人的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拍摄提纲得到批准后,张峻任组长,抽调工兵十团的电影放映员季增等人参加了拍摄工作。
拍摄雷锋擦拭国产“解放”汽车
1960年冬,《解放军画报》记者来到连队采访典型,季增应画报社要求给雷锋拍几张相片。正巧连队从长春拉来一台新国产“解放”牌汽车。让无限热爱新中国的好战士擦拭国产新车,正好能反映雷锋的心愿。于是季增特意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雷锋擦拭国产新车时抬头的一瞬间,季增按下了照相机快门。
拍摄雷锋苦练双杠长臂力
在画册中,有一张内容是雷锋在练习双杠,他在双杠上使劲荡起来,脚高高地伸向天空,动感十足。新兵训练期间,雷锋在练习投手榴弹时遇到了困难。雷锋身高只有154米,同样的手榴弹到他手里就显得非常沉重,用足了劲儿还扔不出30米。为了增强臂力,雷锋下苦功练习双杠,每次都要练到双手累得再也抓不住双杠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考核中,雷锋终于取得了好成绩。这张照片是在雷锋练习期间抓拍的。
雷锋遗容没拍成
1962年8月15日,季增听到雷锋受伤的消息就急忙赶往医院,但雷锋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是季增最后一次看到雷锋,当时因为医院太平间里光线太黑不能拍照。最后一面没能给战友再留下一张照片令季增抱憾终生。
雷锋的很多照片,都是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事后补照的,或是经过摄者的导演后抓拍出来的。张峻自己的创作灵感也有不少是从雷锋的同记里受到启发而酝酿构图,为雷锋摆拍的。应该说,有史以来,雷锋是中国被摆拍最多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