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宇
[摘 要]本文从历史角度,当前需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任务迫在眉睫。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对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主要从高校、导师、学生、企业及产、学、研等方面的可操作性措施的改革为讨论内容。以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的界定、原因、举措三方面,深刻阐述了进行创新性建设的必要性及深远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创新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154-02
1 前 言
中央十七大以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科教兴国”一直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座右铭,不断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我们取得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硕果,在教育建设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举世瞩目的。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级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技术、以神舟系列飞船为代表的空间技术等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进步的显著标志。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是高级人才的孵化器。从发展眼光来看,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提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2 研究生教育创新性建设的界定及原因
创是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新是标新立异,走的是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旧事物必将走向衰亡,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对旧式传统模式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胆尝试都属于创新性建设的范畴,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所需,改变统一的教育培养模式。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只注重了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的提高,研究生培养模式也相对落后,相应的探索工作也没有做深刻。研究生自身升学理念有了新的转变,实践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就业恐惧心理迫使他们逃避就业而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样的研究生缺乏兴趣、创新能力水平低,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的转变。目前大部分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期待毕业后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平台,抱着读研后“好就业,就好业”的思想观念要改变。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取决于在各领域“云科技”的发展水平,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这场竞争中的输赢。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任重而道远。
3 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的措施
关于培养模式的改革,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专业硕士建设比我国早,经验也相对更加成熟,我们应多借鉴、多学习,找出一条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道路。长期以来因学术型硕士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已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格局。国家根据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增设了专业硕士以区别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也是经过科学论证后的决策,但从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应用等实际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应该为专业硕士正名。目前专业硕士的招生政策,及享受的待遇,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度都和传统研究生教育有差距,有如后娘所生。这样的培养环境不可能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投入到专业硕士的学习实践中去。第二,普及专业硕士的奖学金计划。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术型硕士,原因之一是专业硕士争取不到奖学金计划,变相地影响了应用型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改革培养模式,拓宽专业硕士的培养渠道。首先,在以高校学生为要输入模式的研究生教育同时,积极鼓励已经参加工作的科研及技术等领域的优秀工作者参与专业硕士的再学习过程,形成特别培养渠道,以高校为载体,原先单位为创新基地,培养对口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继续研究生教育,这种回炉式的培养模式,不仅仅开阔了他们知识面的眼界,使他们的科研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他们更清楚单位需要什么,行业在哪些高端领域还未曾涉足。这样的学习培养模式不但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原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将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紧密联系国内高校参与国际高校的合作项目,取长补短,派遣留学生到国外高校内去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的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培养的流程,为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改革研究生教育提供宝贵的参照意见。
产学研模式的再创新对研究生教育创新性建设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是产学研的一个重要方面,产学研弥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需求的断层。高校有责任指引研究生依托政府支持进行创业,创建更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美国硅谷、中关村都是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典范。近年,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产学研模式的发展途径,确实取得了成绩。高校是一个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及人才的聚集地,依靠人才优势大量的高科技在他们的实验室产生,实验室里再高端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也是无用技术。企业有企业的优势,比如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以及可转化成果的市场。两者结合,对产业成果转化、研究生创新力培育、企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在不断学习借鉴的同时,应积极发扬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探索未来产学研的新模式。比如在高校中建立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学院,设置与企业对口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双方优势、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是苏州大学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学院,而学院性质不变,校企合作式的产学研模式,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而且高校所授课程也终于言之有物了。
从现行的招考制度改革来看,研究生招录主要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主要考察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复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然而这两个阶段更主要的都是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创新力度的考察比较薄弱。考虑到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改革考察方法,如在本科大三学期进行一次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选拔测验,对学生创新的能力进行预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而不是都通过研招统考的应试方式来招揽人才,通过者可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使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年轻化,延长科研工作、保证研发精力的同时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鼓励引导偏才、怪才在各自的兴趣领域研究并给予支持,尊重个性,发挥个性特长,差异化培养。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研究生培养年轻化,延长科研生命的周期,提高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怀疑精神,对研究生自身来说是被教育的对象,但应该摒弃这样的传统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配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硕士,联系自己实践,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有区分地提高转化率,学习市场运作能力。加强市场需求可预见性分析,国内一批高校应深化市场研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事实上这样的课程设置比较科学,紧扣市场与研究生教育接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学科建设的具体方向。市场与人才培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市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学的人才培养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如何改革高校导师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招的扩招政策中,对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导师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导师教育资源质量也有下降。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配备导师,加强对导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竞争上岗制,考核淘汰制,逐步完善师资力量的建设。导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亦是研究生教育创新性建设的重要一环。
4 结 论
研究生教育创新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下,要不断总结、记下经验、克服教训,力争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点,产学研合作的再创新为思路,设置灵活的招考制度,加强导师选拔制度与学生升学制度及渠道的共同创新,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生教育创新性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廖湘阳.若干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启迪[J].外国教育研究,2005(1).
[2]李运庆.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6(8).
[3]崔明德.再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4]李安萍,陈若愚,胡秀英.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研究生教育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11(3).
[5]赵婷婷,代寒玲.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
[6]石中英.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J].理工高教研究,2006(8).
[7]王璐.学科建设视角下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
[8]孟红宇,徐志胜,李红英.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6).
[9]王莉.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才智,2011(1).
[10]李彦.当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战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