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岸
成就社会新闻报道,必须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一.避免流于表面
对于某些媒体,社会新闻似乎成了突发事件的报道,于是,一旦某处发生了失火、撞车、发病、案件等,立刻一拥而来,抢发消息。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各家媒体争相开设新闻热线,争相推出线索有奖,似乎社会新闻全被浓缩为突发事件。对于许多稿件来讲,根本谈不上是新闻稿,充其量也就是述说了一件事情。虽然从稿件的结构来看,新闻所要求的五要素并不缺少,但它不具备读者所需要的“欲知性”,这就会使社会新闻流于表面,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因而使得它出现新闻功能性缺失。
二.避免琐碎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复杂多变,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社会中的组织、家庭、个人有密切的联系。社会新闻的报道,不仅要传递了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育,并通过对信息内容以外更深层意义的过滤、剖析、研究,体现倾向性、思想性,引导受众冷静而理性地思考。
然而,很多报道中,记者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不厌其烦的描写其环节的细节,比如,近几年,医患矛盾、药价过高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报道就会详细的描写医患矛盾的每一次争吵的内容、具体谁对谁错,甚至,参与的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单位、个性,都一一罗列。这些琐碎的内容对于读者没有多大意义,受众更关注的是,引起医患矛盾的具体原因,如何利用改革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这一状况。
三.避免低俗
社会新闻中,有一些以趣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除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外,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这时,社会新闻就在吸引受众上有着比其他新闻更多的优势。窥私欲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基于这种心理的驱使,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他人的非公开的生活和行为。而社会新闻越来越趋向于关注一些“背后的故事”,这使得受众给予社会新闻的关注较给予远离受众基本日常生活的经济、政治新闻的关注要多。尤其在电视社会新闻和网络社会新闻中,受众窥私欲的满足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某知名企业经济问题的曝光;某明星生活隐私的公开;某法律事件具体真相的调查;某种现象背后实质的反思,这些都切切实实地迎合了受众窥私的心理。
而一些报道在写作和拍摄过程中,故意集中视点和镜头与那些容易引起感官刺激和哗众取宠的细节描写中。比如对于某明星生活隐私的揭示,往往描写道女星或男星的性伴侣有几个,某年某月某日,与某某在那个宾馆逗留多长时间。这些低俗的描写,虽然吸引了眼球,却失去了新闻本身的初衷。
四.避免无关痛痒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媒体的一贯原则。媒体具有突出放大某方面内容的作用,即使一个很小的事情,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也能造成相当强烈的反响。社会每天发生的事情是媒体无法完全提供的,因此才有了对新闻取舍的必要。
然而,有些媒体在大量刊发负面新闻和舆论监督稿件的同时,也刊发了很多的无关痛痒的报道,很多稿件中,只是一时一事的平稳展现,既没有对事实的深入分析,也没有对其社会意义的揭示,使媒体的社会教化功能缺失。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