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以工 张建学 杨润德
摘要:为了研究冬油菜在天津地区的种植,2010年开始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从抗寒性、适应性及生产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栽培的抗寒、早熟和丰产的优良品种,增加该地区越冬作物种类,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适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S636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1.035
Studyon the Adaptability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in Tianjin
GENG Yi-gong1, ZHANG Jian-xue2, YANG Run-de3
(1.Tianjin Station for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Tianjin300061,China; 2.TianshuiInstitute ofAgriculture Science, Tianshui,Gansu741001,China; 3.Xiqing Center for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Tianjin30038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of winter rape planted in Tianjin area in 2010,studied the adaptability ofwinter rape, analyzed cold resistance, adaptability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11 kinds of cabbage type winter rape, selected good varieties which adapted to plant in Tianjin, increased kinds of crop species for Tianjin, improved the multiple crop indexand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bbage type; winter rape; adaptability; research
20世纪末,甘肃农业大学、天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选育出能在北方旱寒区(甘肃天水、酒泉、张掖等地)种植的陇油系列和天油系列冬油菜品种。为了扩大冬油菜种植范围,甘肃农业大学从2001年开始了冬油菜北移试验,目前已将冬油菜从北纬35°的甘肃天水北移到了北纬39°的酒泉。天津市西青区处于北纬38°51′~39°11′,与酒泉处于同纬度上,但气候条件与酒泉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异。酒泉地区平均海拔1 477.2 m,最冷月平均气温-9.7 ℃,极端最低气温-31.6 ℃,年均气温7.3 ℃,无霜期162 d,年降雨量92.0 mm,年平均蒸发量2 148.8 mm。天津市西青区海拔高度3.4 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湿季节分明,寒暑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12.2 ℃,极端最低气温-22.1℃,年日照总量2 810.4 h,无霜期平均211 d,1月平均气温-5.1 ℃,年降水量586.1 mm。从气候条件分析天津市优于酒泉地区,适宜冬油菜种植,为了研究冬油菜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开展了冬油菜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参试品种(系)
本试验参试材料共11个,即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5号、天油7号、天油8号、宁油2号和200119,均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以天油2号为对照。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引自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其余品种(系)引自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西青区辛口镇王家村进行。地块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南部,土壤属中壤质潮土,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1.5%,pH值在7.6~7.8之间,全氮含量0.17%~0.23%,水解氮50~80 mg·kg;速效磷7.5~12.6 mg·kg;全钾1.3%~1.46%,速效钾107.9~180.5 mg·kg。
1.3试验方法
采用完全区组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行距20 cm,株距10~15 cm。留苗密度45万株·hm-2左右。出苗后及时间苗,4~5叶期定苗。试验地前茬为玉米,播前灌水,施农家肥2.25 万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出苗后9月30日打药1次,10月11日浇水1次,12月3日浇冬水,3月29日浇返青水,未施肥。5月24日收获,收后单打计产。
1.4测定、记载项目与方法
越冬率:调查各处理冬前苗数、冬后苗数并计算每处理每平方米苗数。
生育期记载:分别于冬前和春季返青后测定并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枯叶期、返青期、抽薹期、现蕾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
室内考种项目及产量的测定: 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随机取10株,测定株高(cm)、分枝部位(cm)、一次分枝数(个)、二次分枝数(个)、主花序有效长度(cm)、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个)、全株有效角果数(个)、结角密度(个/cm)、角果长度(cm)、角粒数(粒)、千粒质量(g)、单株产量(g·株-1)。
2结果与分析
2.1越冬和产量情况
从越冬率来看,陇油6号越冬情况最好,越冬率为93%,产量较高,达1 434.05 kg·hm-2,较对照天油2号增产3.88%;陇油9号越冬率表现次之,为88%,但产量最高,为1 817.55 kg·hm-2,较对照天油2号增产21.83%;宁油2号越冬率略高于对照天油2号,越冬率为79%,产量为1 778.70 kg·hm-2,较对照天油2号增产19.22%,产量位居11个品种(系)第2位;天油4号越冬率与对照品种天油2号一样,为73%,产量为1 743.15 kg·hm-2,较对照天油2号增产16.84%,产量位居11个品种(系)第3位;其它品种表现的差异不大,越冬率在70%~79%;陇油7号越冬率最低为69%,产量在1 450.80~984.00 kg·hm-2 (表1)。
2.2生育情况
试验于2010年9月11日播种,平均气温21.9 ℃,9月14—15日出苗,5叶期10月8—9日,平均气温17.7 ℃;枯叶期12月9—10日。越冬前陇油7号和天油5号叶片数为9片叶,其余品种(系)叶片数达到13片;陇油6号和20119两个品种根颈直径达到1.9 cm,高于平均值0.4 cm;陇油6号、天油4号和天油5号冬前积累干物质量分别为8.5,8.0,7.9 g,说明这几个品种冬前生产较旺盛(表2)。
2010年天津地区冬季气温比常年偏高,平均-2.4 ℃,比常年偏高1 ℃;但2011年1月气温偏低,1月份气温平均-5.7 ℃,比常年偏低1 ℃,极端最低气温达到-17.1 ℃,且低于-10 ℃持续时间较长,积温略显不足。2011年3月中旬末开始返青,月平均气温7.2 ℃,比常年偏高2 ℃,但中旬和下旬气温不稳定,出现两次降温过程,最低温度降到1 ℃,返青后陇油6号、陇油8号、天油5号、200119和宁油2号长势较好(表2 )。4月总体平均气温接近常年,中旬出现高温,达到20 ℃以上,开始现蕾抽薹,并于4月17日前开始见花,随后进入盛花期。5月24日收获。从生育期来看,各品种生长状况较为一致,各生长阶段出现时间比较接近,陇油6号和陇油7号生育期254 d,其余品种(系)生育期为253 d(表3)。
2.3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4可以看出,参试11个品种(系)中,株高以天油8号最高,为106.00 cm,较对照品种天油2号高7 cm;宁油2号与对照一样高,都为99.00 cm,其余品种(系)都略低于对照。一次有效分枝数都多于对照,以天油8号最多,为12.7个,陇油6号次之,为12个,天油8号和陇油6号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较对照品种多6个和5.3个。主花序有效长度以天油8号最长,为43.83 cm,比对照长1.16 cm。单株有效总角果数以宁油2号最多,为241个,陇油6号次之,为238个,其次为天油4号,为234个,分别比对照多45,42,38个。平均角果粒数中天油5号、宁油2号和陇油7号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多1.33,1,0.66粒。单株产量以陇油8号、20119和天油5号3个品种单株产量高,分别为5.58,5.42,5.02 g,分别比对照高0.93,0.77,0.37 g。
3小结与讨论
从品种的抗寒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等试验结果上看,陇油9号、宁油2号和天油4号这3个品种的抗寒性强,产量高,它们分别比对照品种天油2号增产21.83%,19.22%,16.84%,增产幅度较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天津地区当前种植品种。陇油6号、天油2号和天油5号虽比对照品种没有产量优势,但在某一农艺性状方面有优势,如陇油6号在抗寒性和单株有效总角果数较突出,天油5号平均角粒数最多等。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在天津及相同生态环境下的周边地区,可进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种植。通过冬油菜适宜品种的引进,可增加本地越冬作物种类,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油料作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万仓,马卫国,雷建民,等.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12):2716-2726.
[2] 李改珍, 巫东堂,王秀英,等. 适宜晋中地区栽培的春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9(4):27-29.
[3] 郭耀东. 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的品比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33-35.
[4] 张德双,徐小谢,徐家炳. 春化天数对大白菜、小白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3(1):75-78.
[5] 刘卫红,路翠玲,崔玉彬. 白菜新品种介绍[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99.
[6] 崔少杰. 秋茬出口型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天津农业科学,2009(2):67-70
[7] 刘艳波,史小强. 秋花椰菜品种比较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2005(11):88-89.
[8] 杨书成,韩美善,崔雪梅. 晋西北高寒区玉米引种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0(1):17-19.
[9] 郭志杰,范建勋,叶建全,等. 无公害秋白菜高产栽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5):52.
[10]. 柳唐镜,王镇,李劲松. 海南省黑美人类型西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102-106.
收稿日期:2011-11-15;修订日期:2012-02-03
作者简介:耿以工(1968-),男,天津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