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元 吴宏佳
1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1.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湖南省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在全省14个市州建立了12396服务中心,72个县(市、区)设立了服务工作站,实现了全地域、全网络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光纤宽带互联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村村通宽带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湖南省已与中国联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投入等5个方面开展合作:与中国电信签署了包括农村信息化在内的“十大信息化工程”战略合作协议:长株潭作为唯一获批的城市群被纳入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湖南也是首家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这些都为加快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大契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努力,纵贯省市县乡四级的农村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湖南启动了星火科技12396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科技信息研究所前期在系统开发、资金投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为契机。湖南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科技等专业信息化服务为特色,整合共享信息资源,着力打造以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3农村信息化政策法规逐步健全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意见》、《湖南省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等文件分别对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给出了明确要求。《湖南省信息化条例》、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条例也为规范湖南省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相关规定。《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对于联结“城市一农村”信息化对接通道,加快信息的交流,知识的推广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
1.4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蓬勃发展
目前,湖南省以“湖南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形成了省、市、县及农产品市场、涉农企业的多层次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截至2011年3月,湖南省已建成省本级和14个市级、101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18个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12个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当前湖南省已开始构建一个集“12396、远教网、科特派”三大工作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红星农网依托红星大市场及相关市场群。和国际农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农产品网上展示、在线洽谈、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了湖南省农副产品市场与外部市场的沟通与交流。湖南网上供销社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采用“实体+网络”的创新模式。打破了农村电子商务瓶颈。
1.5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
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省、市、县、乡镇以及农业企业5级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技信息机构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的馆藏数据库:省科技信息所与农业现代化所都开设了多年的农业信息资源计算机检索服务,湖南农业大学还引进了一批中外文农业信息数据库;湖南省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开发了集短信、电话、网络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建立了实用技术、农信万问、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打工信息等10个资源数据库。2湖南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虽然各级部门都逐步增加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由于资金缺乏,许多地方的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州市和县级信息中心的设备非常缺乏、条件极其简陋,不能适应当前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2工作管理体制不顺
多年来,农村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有力的工作统筹机制。涉农信息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现有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及时交流和充分共享。同时,因信息源的采集上不一致,所发布的信息参差不齐,相互矛盾,使得缺乏训练的农民很难查找、鉴别和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3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农村信息传播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播渠道不畅,使信息到达不了农民手中。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缺乏有效的持续运行机制,传播方法上也主要体现为信息的单向传播。缺乏互动渠道,不能有效的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2.4信息资源建设不足
湖南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在农业数据库建设方面更是薄弱。信息缺乏横向整合,互通互联程度低,数据库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尚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尚不具备全面系统的农业信息资源机检数据,不能快速、准确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2.5专业人才队伍不强
与逐步完善的农业信息硬件设施相比,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量和质”显得尤为薄弱,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全省农村信息化队伍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州市以下尤其是县级以下多为兼职,且一人兼多职,人员经常变动。
2.6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民未受过信息技术培训。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传统的社交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多方法、多途径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而且,缺少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农村信息化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突破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瓶颈的对策
3.1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农村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信息化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发挥支农财政资金的作用,由政府主导建设。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财政支持的同时,可寻求多种渠道解决。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实力企业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和创建一套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良胜运作机制。
3.2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农村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湖南农村信息化全面推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各部门规划不系统,顶层设计缺乏,重复建设严重,部分行业之间相互脱节、相互制约。导致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要加强政府的领导与协调,建立多层次、多形态的合作和协调机制,从制度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有关部门必须着眼于农村信息化大局,强化顶层设计意识,树立分工协作观念,集约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3深入拓展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渠道,创新农村信息化的服务模式
3.3.1发挥基层组织的传输媒介作用
村委会作为村级村民自治组织,起着上传下达作用,直接与农民接触,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末端媒介。可以通过村委会建立的信息室、图书室和培训教室,发布和接收信息,引导农民上网查询信息等,以发挥其信息集散地和传播中心的作用。同时,专业协会、各级妇联组织、共青团、邮政服务体系等也可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各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服务。
3.3.2借助农村中小学校建造信息循环体
学校连着千家万户,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信息服务站。学校作为信息的中转站,中小学生作为信息二传手。由学生将农民的信息需求通过服务站进行发布,并将所需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民如有什么意见和需求,再由学校用电子邮件反馈给信息服务站,形成信息循环。这对在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推广的初期具有普遍的意义。
3.3.3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中介服务
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中介服务,向广大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科学院,就拥有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湖南农村信息化的有力支撑和保障。湖南农业大学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依托农大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队伍,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产生了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
3.4切实加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农业信息平台服务效果
农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管理与应用开发,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全省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针对目前信息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充分整合各级政府、科研院所、IT企业、涉农企业、农民组织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提高资源共享水平。以湖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起反应快速、服务高效和优质的综合服务平台。
3.5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撑
3.5.1突出重点对象展开信息技术培训
将农村具备一定市场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经营大户、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基层干部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农民信息化普及工程。使他们掌握信息收集、传播方法、经营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知识。通过其对信息的成功运用和示范,再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民,最终实现信息服务的大众化。
3.5.2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的信息教育
发展农村信息教育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希望在于农村青少年一代。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和普及农村信息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信息教育水平,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使他们享有和城市青少年一样的信息资源,对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意义深远。
3.5.3进一步实施农村信息员培训工程
实施农村信息员培训工程。出台相关的鼓励信息服务人员开展服务的措施。通过对各村的基层行政人员和农村带头人的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了解农村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网上农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信息服务队伍,推进农村的信息服务工作。
3.6研究和掌握农村信息化的工作规律,建立农村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要注重理论研究,对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问题、运作模式和机制等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使之成为指导湖南省农村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行动指南。突出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研究,根据农业信息的类型,将农业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确定不同级别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
3.7加快成立湖南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推动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化工程,必须在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成立湖南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部门、通信公司、网络公司、涉农企业等都吸纳到联盟中来,发挥联盟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为农村信息化开发、生产适应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湖南星火计划促进会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咨询、研讨等活动,在加强会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依托湖南星火计划促进会,充分扩大湖南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范围。
3.8加快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为农村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3.8.1开发实用的信息搜索平台
开发面向农业信息领域的实用、高效、智能的农业信息搜索软件,全面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保证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3.8.2为农民量身定做实用软件
高质量的软件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所在,农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与否,与软件开发水平有很大关系。在湖南省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农民为获取信息的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农村电脑首先要有满足农民需求的应用系统。而不是终端机的简单化和低能化。可为农民量身定制各类应用系统,开发如农业技术宝典、
(下转第21页)(上接第5页)农业专家系统、农民技能培训系统、农民家庭数字图书馆和流行游戏等实用软件。当农民发现用通过电脑可以获知农业知识。可以不出家门得到农业专家指导,农村电脑就真正有了市场基础。
3.8.3建立农村可视远程咨询中心
以中国电信等企业的科研开发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作用,建立省、市、县、乡各级可视远程咨询中心。通过农村可视远程咨询系统实现远程教育、远程专家系统及远咨专家库、影像远程共享、在线业务交流、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等功能,为农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日常管理上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3.8.4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管理体系
湖南农业农村电子政务水平还比较低,制约了农业农村工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努力创造条件,推广农业电子政务,提高农业系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建成延伸到乡镇、通达到建制村的高效便捷管理通道。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信技术,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拓宽社会监督的范围,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3.9依托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注入动力
湖南各地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上,必须客观分析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现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推进农村信息化结合起来。依托湖南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合作,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信息化良性发展模式,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3.10以用为本,加强农民信息需求评估,实现农村信息化的良性互动
如果要帮助农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其能力和素质,则仅仅加强信息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肯定远远不够。它有赖于传播主体之间长期频繁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要把农民当作信息化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农民的需要为核心,还需要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把农民吸引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建设者与最终的决策者,提高信息化的社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