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使命和担当

2012-04-29 00:44薛晓雁
上海艺术评论 2012年1期
关键词:俊杰上海文化

薛晓雁

也许,文化艺术不占GDP的主要成分。但是,文化艺术一旦形成影响力,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就一定会极大地影响、提升全体创造GDP的人,它将使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实力真正水涨船高,那时,中国的GDP,就真正有了大国的意义、强国的意义!

滕俊杰,国家一级导演。从《飞跃太平洋》、《杨澜视线》等一连串电视综艺栏目,到《解读廖昌永》等电视纪录片;从长城八达岭全球直播到凡尔赛宫中法文化年开幕;从上海-台北、上海-悉尼、上海-巴黎卫星双向传送大型文艺晚会,到APEC首脑会议大型晚会、十国首脑峰会大型晚会;从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到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从世界夏季特奥会闭幕式、世乒赛开、闭幕式到上海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开、闭幕式……作为数百台大型文艺体育晚会的主创和总导演,20多年来,滕俊杰面对的舞台不断地扩大。2011年,滕俊杰从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履新就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这意味着,他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上海这座城市。

记者:我们知道,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承担了推进上海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职责,作为这一政府管理部门的艺术总监,面对的又是上海这样一个文化的大舞台,您是如何理解文化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的?

滕俊杰:记得在迎接新千年来临之际,有位法国文化界人士对我说:中国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大国,必须要重视文化。因为世界上的大国,无论是英、法、德还是美国,都经历了国家对文化重点投入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概莫例外。估计10年以后你们经济强大起来了,也一定会想到发展文化。

现在算来,正好10年,事实也确实如此。

就世界而言,真正看你是不是大国,决不仅仅是因为你人多地广,也不是GDP多少,衡量的标准是看你的文化对世界是否产生重大影响。显然,目前的中国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文化在当今中国的作为远远不够,在世界上,发出的声音更小。由于文化的缺失,潜在的问题、潜在的危险显而易见,被文革“解构”的文化,重新建构力度不足。

上海,是一座依赖文化艺术支撑起来的东方大都市。上海这座城市,如果抽去文化艺术,它将是一个毫无生气,灵魂“空心化”的沙漠城市。

我一直坚信,文化艺术也许不构占GDP的主要成分,但是,文化艺术一旦形成影响力,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就一定会极大地影响、提升全体创造GDP的人,它将使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实力真正水涨船高。那时,中国的GDP,就真正有了大国意义、强国意义!

我还有一个理解:如果把其他部门比作人的四肢、身体等等,文化则是一个人的脊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顽强地支持着人的身躯。文化对于上海,犹如脊梁对于人一样的重要——这一认知应该成为我们的信仰!

作为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我们既要激情洋溢,也要有脚踏实地进行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我们要有放眼天下的文化视野,全力以赴去拓展、去传播、去壮大自己的文化,使之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这是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必然要走的一段路。中国绕不过去,上海也绕不过去。尽管在漫漫征途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我们会到达真正的远方。

记者:中央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发布之后,上海市文广局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有哪些重要的举措?艺术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作为艺术总监,对此有什么观点和想法?

滕俊杰:中央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是继70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关于文化的一份最全面、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直接面对开始富裕起来的当下中国社会,论得很细,说得很透,既有时间表,又有线路图,对于强化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上海文化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直接面对着广播、电视、电影、美术、戏剧、音乐以及各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等重要文化组织和机构,如何有智慧、有机会?如何有作为、有地位?如何抓大放小?如何抓实抓巧?责任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总体而言,我认为要充分认清文化艺术的属性和发展、提升的着力点。文化是传承,艺术是创造,创造就要冒风险,我本人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这样的冒风险,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太需要这样的“冒风险”了。

就影响力来说,广播电视是目前难以替代的文化展示平台和创作平台,它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理应首当其冲地起到排头兵作用。广播电视的受众覆盖面广,也正因为如此,责任很大,要求很高。要赢得更多的观众,难度和挑战显而易见,而我们必须在政策配套、支持改革、规范操作等方面给予全力推动。如今,上海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上海广播电视这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自己文化的品牌和经验,也培养了一支有能力、多层次的梯形队伍,相信会大有作为!

历史上上海的电影曾经占中国的半壁江山,这些年上升势头良好。2012年市文广局对上海电影战略层面的推动和战术层面的支持,都将加大力度,而且还会有重要的举措和想法:重点资金扶植重点电影;奖掖年轻、新锐导演,另外积极扶持民营制作公司和有资质的派出机构,把他们培育成既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能力,又能代表上海、代表今天中国电影的一支新的力量。

舞台创作、舞台表演也是上海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望去,上海的舞台创作和表演从来没有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关头缺席过!新一轮创作高潮和新一轮人才培养与挖掘,造就对上海、全国乃至世界舞台的占领是我们这代人全力要去做的。在这一进程中会有起伏、会有瓶颈,但我很清楚,上海必须要发力,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的前辈曾经创造过辉煌,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基础上拓宽眼界,敞开胸襟,续写好篇章:于无声处听惊雷,闯出一片新天地。

上海的美术之重要,我认为几乎等同于上海这座城市之本身!绘画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源头之一!中国近现代的绘画起源于上海,辐射到境外、海外,我们要接这个强大的地气,有所作为。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从文化的视野和上海转型驱动发展的格局出发,正式决定将世博会最热门、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馆改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世博城市足迹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原南市发电厂)改建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美丽的黄浦江畔,隔江相望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出现,在观念上是重大突破,是上海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前瞻思考、智慧思考、品格思考。

作为都市经济的惯性思维,常常以商业为先。经世博会炒热的这些场馆全是黄金地段,不少人理所当然地想到了大规模、新一轮的商业开发。获取重大的经济效果无可厚非,但是,对一个城市、一个民族而言,将这些著名场馆用作文化之途,更彰显出决策的伟岸、决策的深邃、决策的隽永。目前,我们正和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今年10月1日的正式开馆迎客而努力工作着,这是2012年的重中之重!

记者:一提到“滕俊杰”,人们联想到的大多是上海、国家或国际上一些重大项目的总导演.如今,您担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艺术总监——从大型活动的总导演到一座城市的文化行政领导和管理者,曾经的导演生涯,对您如今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滕俊杰:帮助当然非常多。我做电视工作25年,执导了上海和国家的数百台大型文艺活动,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些经历使我具备了职业生涯的一些被认可的履历。尤其是电视大型晚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历练,我比较善于深耕主题,热衷创意,还特别的仔细、甚至会花许多心思在预案的设置上(2011年7月31日晚的世游赛闭幕式还真派上了用场,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真要具体总结的话,可以用这样四句话来概括:“完成靠自己、完善靠朋友、完美靠‘敌人、完胜靠团队。”我更概括地把它们简述为:魂、神、针、根。

记者: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这四句箴言的内涵?

滕俊杰:第一:“完成靠自己”——《国际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作为一个统领团队、统领项目的总导演,自己必须要有思想,必须尽可能地去突破,尽可能地去挑战方方面面的难点;尽可能地充分挖掘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潜力,俗称“灵魂植进”。总之,做导演要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调动自己的艺术积累,咬紧牙关地往前走。

为此,充满激情是做好导演工作的首要元素:有了激情,往往就成功了一半。这些年,在“完成靠自己”的理念下,自己不断学习,敢于担当,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导演风格,即在一个项目从头至尾的过程中,比较有主见,比较有现场指挥和把控的能力。

值得说明的是:完成靠自己,绝不是骄傲自大,而是自觉绞尽脑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完成一个导演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一味靠别人来维持,做个“甩手掌柜”。另外,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导演要——“怀疑”一切。构成节目的各种主要元素,只是听到,没有亲眼目睹的传说,决不轻易相信、轻易拍板。譬如有副导演对我讲,哪里哪里有个节目很好,但我往往不轻信,必须要自己去看过,决不会盲目认定,人云亦云。也许,那个节目是不错,但是,由于起点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呈现的环境不一样,结果会大相迳庭;节目在某个小范围里可能真的不错,但放大到国家的平台上,就有可能很薄弱.因此不能想当然,必须要“怀疑”一切,必须要自己亲眼看到,这就是“完成靠自己”。

第二:“完善靠朋友”——我们承担的都是重大项目,仅仅完成还不是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做得完善是方向。因此,积极主动地结交一批志同道合、有理想、有文化情怀、有创新力、见多识广的各路“神仙”,包括方方面面的主管、名师大家。我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智慧,我们时常开“神仙”会,进行脑袋激荡,由此深化或细化了一个个亮点,克服了一个个拐点,赢得了一个个节点!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挖掘,但一个人的能力一定是有限的,所以要做到完善就必须靠朋友。

我的履历里有很多国家级的、国际级的项目,它们有创意的标准,有艺术呈现的要求,还要有“零差错”的一次次保证,因此,做到完善还不是终极目标,还要求完美,因此有了:

第三:完美靠“敌人”。当然这个“敌人”是打上引号的,它们像“针”一样的时时刺着我,让我不敢懈怠——首先,这个“敌人”是指“假想敌”,即:如果另外的高手团队也做同样的节目,他们会如何锲而不舍地创意?我们会在哪几个点上输给他们?我必须要有这样的设想,从而时时激将自己;其次这个“敌人”是指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困难,小困难没有关系,坚持一下克服了,但总会有一、两个重大的困难绕不过去,这就是“敌人”,就是时常说的“头顶上的天花板”。为了完美,必须锲而不舍地坚持攻关,最好的创意,往往处在边缘性、交叉点上,只等待你捅破最后一层窗纸,就像毛主席说的: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形,有利的因素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坚持一下,这个重大困难就可能被你克服了。还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内心的惰性。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在艰难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惰性产生了。想要做到完美,必须克服惰性,绝不放弃。

记者:呵呵,您是完美主义者。现在社会,理想主义者少了,完美主义者少了,但我们都还是有理想主义色彩,有完美主义的追求。您给我们举个例子吧。

滕俊杰:没有修炼到您说的那样。谈谈去年7月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式吧。

作为世界体坛三大单项赛事之一的世游赛开幕式全球直播倍受关注。一些歌唱家想唱那首世界泳联的新会歌《泳动》。但我有三个条件:有现场唱的实力、要会游泳,还要会跳水,总之,要紧紧地和“运动·水上”的主题结合起来。游泳仅仅会游还不行,还要有潇洒的泳姿,像运动员,更重要的还要会跳水,从两米高的悬桥上跳入平均三米深的泳池中,并且还要求从泳池中精神抖擞的上岸,继续现场真唱,决不能对口型,上气不接下气也不行,当然,稍有喘息状是一种真实的运动感。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创意,结果只有廖昌永可以胜任。为了尽可能的完美,我们请了专职的教练进一步辅导,小廖也苦练了一个月。也许有人觉得这样高速转换运动,对对口型演唱也能理解,毕竟歌唱家不是运动员,毕竟在全球电视直播,万一出错如何收场?但我坚决不松口,如果运动和艺术做不到完美结合,那就是天大的瑕疵。最终,这一系列完美的动作打动了中外来宾、观众和无数的媒体,也打动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开幕式结束后,罗格接见了我们,罗格主席说:开幕式中歌唱家与跳水、游泳的完美结合,令我非常的感动,至今记忆清晰。如今国际上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幕演出越来越人海战术,越来越耗资巨大,但似乎和体育缺少关联度,你们的做法给了我启示。

记者:的确,这类超大型的活动由于兼具事件性、仪式性和现场性,对总导演来说,其压力、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样也难以想象,稍有闪失,前功尽弃,要做到克服惰性、超越自我,确实不容易。

滕俊杰:电视晚会、大型活动,少则几十人、几百人,多则几万人参与,一个人的作用非常有限,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点:“完胜靠团队”——大型演艺活动的导演要有主张,要斩钉截铁,要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让大家在你的指挥下完成一部庞大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其中大到重要部件,小到每个齿轮和螺丝帽都非常重要。有种说法:世界上缺了谁地球都照转。但我时常对团队说:我们缺谁都不行,如果缺一个人,地球是会转,但一定会转得慢了,而这个慢是不能承受的,我们每位有志参与的人,都十分重要,都十分金贵,我们是大兵团作战,“分工虽不同,都是主人翁”,所以说完胜靠团队。

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承载和支持下,我多年的导演生涯带出了一个团队。当我离开电视台,一些记者朋友问我什么是最欣慰的,是不是得了一大堆的奖?或者是我经历了所有导演都梦想的各种重大的国家项目?

我说最欣慰的是享受了这样一个个过程,同时,也在风风雨雨中带出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执行力,富有抗压能力的大型节目制作团队,大家和我一起在高标准中历练,在艰难的突破中咬紧牙关,交出了一份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这四个“靠”在当今的文化发展、文化推动中也是一样需要的。文化要做好,没有捷径可走。我会把我的风格和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带过来。尽管工作的面更广了,但是,作为工作准则,这四条也同样是有指导意义的。

记者:您个性中的认真仔细我们都有耳闻,知道您时常说这句话:“问我大型晚会爱你有多深,预案代表我的心”。充分的预案让您避免了一次次风险,和我们谈谈您最得意的预案吧。

滕俊杰:没有最得意的预案,只是真的碰到过化险为夷的案例。

你我知道,许多电视晚会的特点是高朋满座、现场直播。由于瞬间同步,任何一个差错都会被放大,任何一个节目的纰漏都将难以挽回,所以需要你的现场掌控力、执行力,还要做深、做透、做细预案。譬如,晚会现场有高清的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变化,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屏幕有时候会突然出现“死机”等异常,碰到此类问题,我不可能对观众说:对不起,大屏幕“死机”了,我们再来一次。因此,要避免差错,除了预案还是预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闭幕式,我们在超宽的大屏幕上方都备有一块接近同样尺寸的投影幕,上下自如,有这个备案我的内心就踏实多了。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

去年7月31日,世游赛闭幕式在东方体育中心的跳水池,也称“月亮湾”盛况举行,同步全世界直播。那段时间天气一直晴空万里,连着几十天没有下过像样的雨,当在闭幕式即将开始前,老天爷却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足足下了两个多小时的50毫米以上的暴雨,狂风暴雨有时大到了90毫米以上,原先颇有气势和视觉美感的舞台被摧残得一片狼藉,巨大的屏幕也受到了影响——开始隐隐地渗水。我们现场进行了紧急的抢修直到直播开始,第一个节目没问题,第二个节目也没有问题,第三个节目开始屏幕有点变颜色了,到再下一个节目时故障迅速蔓延,这时有关负责人看着我说:今天糟糕了,怎么办?上海的脸丢不得啊。我说:请放心,我们有预案。随即一道道口令下去,大屏幕的背后迅速旋出一个等同于大屏幕的背景图案,一切照样进行。此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又找到我说:不行啊,你把大屏幕挡住了,接下来有三分钟的下一届举办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电视短片,不播放要有外交纠纷的。我说放心,现场右边还有一块大屏幕,它也是我们的备份,照样可以播出。果然,一切顺畅。总之,为了这些重大赛事,我们做足了预案,并且,反复演练,确保万一需要时一步到位。因为我深知,没有演练的预案比没有预案还危险。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得到了市领导的多次称赞。

记者:您执导过一些和体育有关的开、闭幕式,如F1、乒乓球、游泳、特奥会、奥运会上海赛区等等,是不是和您的体育经历有关?

滕俊杰:多少有点关系,我是运动员出生,从8岁开始打乒乓球,小学和中学时光是在少体校度过的,后来到部队也打过球,至今还是上海市乒乓球协会的副主席。曾经的运动生涯磨炼,练就了我处惊不乱和敢于担当的心理素质。只是当运动员时为国争光的理想没实现,但在导演工作上为国球回家挣了光——出任了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的总导演,国际乒联名誉主席徐寅生说我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出身的总导演。2005年4月30日晚的第48届世乒赛开幕式,被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称为是世乒赛79年历史上最成功的开幕式。当然,这里面同样有无数同伴的功劳。

记者:我们知道,在担任文广局的艺术总监前,您大部分的时间是与电视打交道,但同时,您在音乐、戏剧、摄影等领域也有相当造诣,甚至对文学、管理学也很有研究……

滕俊杰:相当的造诣谈不上,只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深知大型活动综合性很强,需要掌握、调动音乐、舞蹈、戏曲、语言、杂技、魔术等各种艺术手段和形式,还要进行创新,这就需要自己在这些方面有尽可能多的文化素养和积淀。

我的爱好首先是文学,尽管我们成长在一个不读书的年代,但我当时读书还是有点灵感的,在部队又从事了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自从加入了电视行业后,对文字工作更加关注。我在自己写的《沧海飞越》一书的“后记”里,开头一段就写了这样两句话:阅读使我丰富,写作让我精确!

作为一个电视导演,每天在表达和付出,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如果不阅读、不练笔、不去充电,就会无法胜任,就会迅速露出破绽。我始终告诫自己:要时常回到课堂,时常回到书房,要勤读、静思、动笔。

从视觉艺术讲,我20多年前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了,还在全国摄影大赛中得过一等奖。1982年至1985年,我借调在当时发行量惊人的《大众电影》杂志社担任摄影记者,构思、拍摄了不少封面、封底的创作照片。

至于音乐,我对古典和现代音乐都十分入迷,门德尔松、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等的作品,以及中国现、当代的音乐家都有关注,我在电视节目创意时,会根据传播的需要,自觉地将古典音乐巧妙地融合在节目里。

记者:而这一切,正可以成为您胜任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的“资本”……

滕俊杰:一切还刚刚开始,绝不能说胜任。我既不是歌唱家,也不是画家,但是20多年的电视生涯让我从大视觉的角度,涉及了各个艺术门类,也交了一些专家朋友、学生朋友和合作者。方方面面的涉猎,使我有了底气。但这还不够,在艺术这个领域里还有缺门,还有短板。这段时间,我在大规模补课,特别是美术方面,油画、雕塑、国画,包括当代艺术的脉络、技法和理念。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多元储备,将难以胜任,徒有激情是不够的。

记者: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一样,文化的积淀既需要深厚,也需要多元,这也许正是上海文化发展与繁荣的目标和使命吧。

猜你喜欢
俊杰上海文化
上海电力大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俊杰印象
表演大师
我的同桌
谁远谁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