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业转型

2012-04-29 00:44郭莉
投资北京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中间业务银行业市场化

郭莉

利率市场化大门开启,使得中国银行业转变盈利模式、业务结构的动力真真切切地来临

金融体制改革将再突破。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并基本建立存款保险制。根据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期末金融总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增长动力趋缓,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增长,预计利润同比增速下降至17%-20%的温和增长区间。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将面临息差逐步收窄、存款增长乏力、贷款审慎投放、资产质量压力和中间业务发展受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盈利增速将进一步显著减缓。

尤其是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明显加快,利率市场化大门开启,使得中国银行业转变盈利模式、业务结构的动力真真切切地来临。

利润增速放慢,业务开始分化

从刚结束的“中季报”可见,银行业超高利润时代正渐行渐远。

今年16家上市银行18.2%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34.27%)下降了16个百分点。对此,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这是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正常现象,这个正常现象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在发生模式上的转变。

从数据可见,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8.8%和23%,随着二季度一系列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出,上半年利润增幅回落,同事各项业务的发展状况也出现了分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存款业务压力持续加大。受到我国经济稳步下行、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年末冲减存款扩大基数和一般存款分流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上半年存款增长乏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其中1?5月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927亿元,仅靠6月份2.68万亿元的爆发性增长才实现同比略有多增的目标。

贷款增长前低后高。上半年贷款增长一改往年首月投放较多的情况,前两个月贷款发放同比大幅减少近2000亿元,3月份起才快速回升,至6月末同比增长6833亿元。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和年初存款回落后中小银行存贷比受压而减少投放有关。

同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受到存款增长缓慢和贷存比指标的制约,商业银行常规的资产规模扩张方式受限,为保持业务增长和流动性指标稳定,各行均加大了同业业务发展的力度,同业资产规模的增速普遍高于总资产的增速。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占比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至18.09%和21.36%的历史最高水平。

手续费收入增速大幅放缓。随着贷款需求的下降以及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以融资顾问为主的收费收入增长受到较大的遏制。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7%,与2011年39%的增速相比出现了大幅回落,是近五年来增长水平最低的季度。

净息差环比小幅回落,同比略有扩大。一季度起,商业银行净息差再次出现了季度环比回落的情况,其中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11年四季度下降7个基点,净息差水平持续回落的趋势基本确立。

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增长。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继续回落,但不良贷款余额则延续了2011年四季度小幅增长的态势。一季度,除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略降外,其他类型银行不良余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3亿元?4382亿元。

不同类型机构间发展仍不均衡。虽然受到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资产规模依然实现了20%以上的超行业平均增速。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增速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市场占比由年初的47%下滑至5月末的45.6%。

转型面临挑战

如同中国经济处于痛苦转型期一样,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也正在艰难的转型路上。

尤其显著的是,利率市场化对现有商业银行严重依赖于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价格管理能力等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根据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26.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总负债118.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分别是五年前的2.61倍和2.59倍。

其中,包括华夏银行在内的12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增速明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逐年提升,2007年6月末股份行总资产、总负债全行业占比为13.2%和13.4%,截至2012年7月末,这两个比重增至17.1%和17.2%。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以存贷款规模的增长来维持利润的增加。

2004年至今,利率市场化两次启动的间隔期恰恰也是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的黄金期。不过,目前我国银行仍以存贷款息差收入为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得益于利差收入及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水平持续高企。

数据显示,2011年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在80%以上,其中,华夏、浦发和浙商银行的利息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90%左右,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可见,银行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银行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靠过高地消耗资本、信贷增长来维持发展速度。

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是“定价权”,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反映客户的选择权、对差异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判断。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当前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造成银行利差缩窄。可以预见的是,我国银行业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将高位见顶回落。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信贷某负责人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步伐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利率管制下所形成的银行高息差时代将一去不返,国内银行依靠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

上市的16家银行财报显示,在此前几年中间业务收入迅猛增长之后,今年上半年,大多数银行的这一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与之相对的是,息差收入占比依然高居不下,甚至不降反升。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幕已经拉开的背景下,这一现状无疑进一步凸显商业银行转型的压力。

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各银行纷纷致力于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在中间业上着力颇多。

过去几年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度高歌猛进、令人欣喜,但现在,这一高增长势头呈现明显回落趋势。其中,大型国有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下降最为显著,比如农业银行增幅为4.8%,建行仅增长3.3%,工行增速只有1.9%,中国银行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2.07%。

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几大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农行的增速更是超过60%。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尽管依然维持在两位数,但增速大幅下滑也是事实。比如民生银行增速由上年同期的75.63%回落至26.66%,华夏银行的增速为30%,但比之去年超过90%的增幅,下滑了60%,其他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也均下降。

造成中间业务增速回落的原因在于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监管部门对银行收费和中间业务的专项治理等。作为周期性行业,商业银行的收入增速与经济环境正相关,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等业务主要还是与资产业务相关,当经济进入“困难期”后,商业银行的担保、承保等资产依赖型业务必然同步收缩,比如工行的这两项业务同比下降五成以上。

资本市场的低迷,同样导致各银行与此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下滑。在半年报中,不少银行就表示,由于资本市场不活跃,造成了股票佣金、基金代销手续费等收入大幅下降。上半年银监会开展的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也成为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锐减的重要因素,对此,各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并未回避。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尽快扭转对息差收入的过度依赖,这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努力目标之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银行业的传统盈利模式也确实有了很大转变,中间业务收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还不足10%,最近几年稳步上升,到2011年,上市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平均占比为15%左右,主要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已经达到20%。尽管中间业务实现较快增长,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这一指标依然相差很远。在金融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上,银行业机构的收入更多靠利差以外的服务,非息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大都在四成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七成。与之对比,中国银行业在提高中间收入占比,改善收入结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效推进战略转型

面对周期下行、金融改革和监管加强 “三碰头”大潮的环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以差异化战略引领转型发展,以金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助推转型发展,显著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建设科学、精确的定价管理体系,发挥价格杠杆对转型发展的调节作用。

综合考虑战略需要、竞争态势和成本因素,科学、灵活地进行存贷款业务定价。深化应用管理会计手段,更加准确、多维度地分摊营业成本,为合理定价创造条件。运用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工具(RAROC),精确计量资本成本和客户贡献,为准确定价提供有力的工具。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FTP),有效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引导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策略。

实施差异化业务策略,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商业银行应从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落实适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巩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在转型过程中赢得主动权,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转型”。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差异发展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发挥低成本负债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对于中型银行而言,战略转型的重点在于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突出在局部业务领域的特色;对于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则应立足村镇或者社区,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夯实客户基础、稳定核心负债,提供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积极优化客户结构,夯实转型发展的经营基础。

对企业议价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背景项目区别对待,对其中一些综合效益较差的客户和项目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尽量降低利率下浮贷款的占比,减少为抢规模而放弃收益的现象。在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配套机制,更加重视发展客户忠诚度较高、交叉销售机会多、综合贡献度大的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提高综合收益缓解息差收窄的负面影响。

大力发展新型业务,带动和加快转型发展。

在我国仍可能继续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增长贡献度降低将是一个中长期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一是应深度对接金融市场,提升交易、投资、代理、资产管理和金融衍生品等业务收入的占比;二是在公司机构金融业务领域,加大投入、高效激励、锐意创新、协同经营,重点拓展增长空间巨大、银行有相对优势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新型业务,以此为抓手有效加快公司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步伐;三是在个人金融领域,重点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增值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业务。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经营风险发展变化的新特征、新要求,全面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顺应银行信贷客户结构的新变化,处理好风险、创新和收益的关系,着力优化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技术。研究改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系统。严守流动性底限,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推动转型发展。

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是银行实施非价格竞争、打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银行一是应健全境内外机构之间、各分行之间、银行和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机制,提高对客户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能力;二是应稳妥、深入地加强条线运作管理,探索实施利润中心模式或者事业部制改革,为高效传导转型提供体制保证;三是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提高战略连接度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引导和带动转型发展。例如,更加准确地核算经营单位、条线和员工的经营业绩,及时、高效地开展激励;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以战略为导向、投入产出匹配、激励约束到位的成本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优化引人、选人和用人机制,做好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各类紧缺、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等。

猜你喜欢
中间业务银行业市场化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河北省各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