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你感觉不适、发热、恶心、右腹阵阵剌痛?呵呵,你得动手术喽!因为,这多半是突出于结肠外的阑尾发炎了。如果不及时手术,它可能导致肠道穿孔甚至一命呜呼。但是,不要害怕,这只是极为普通的外科手术,外科大夫个个驾轻就熟。手术刀稍稍比画两下,再缝上刀口,你就能与阑尾说拜拜了!闻听此言,你不乐意了:哪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摘除一个器官呢?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是有用的呀!可是,切除阑尾的手术并未给你带来任何明显的变化,你依旧很健康啊!
你也许要问了,除了把我们送上手术台,阑尾究竟有何用处呢?
很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激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好奇心。20世纪初,科研人员发现阑尾有许多淋巴组织(制造杀死病菌的白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识别细菌和病菌的蛋白)。人们由此推断,阑尾在免疫防御中起着某种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如今,人们早已知道,阑尾在抗感染方面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助手。与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这些“防御性导弹”相比,阑尾只是微不足道的弹弓。因此,它被如此随意抛弃也不足为怪。可是,为什么人类的进化没有将其一劳永逸地清除呢?“进化论之父”达尔文认为,人类尚在进化过程中,阑尾只是盲肠的残留物;从前的盲肠体积大得多,看上去像只大口袋,位于大肠的前端,贮存着分解植物纤维素的细菌,对食草动物的消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达尔文猜测,人类的远祖只进食树叶等植物,因而当时盲肠颇为有用;由于几千年中人类的食物发生了改变,便使其逐渐退化,食物中肉类、鱼肉、奶制品的比例越来越高,硕大的盲肠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便萎缩成了现今小得可怜的阑尾。
然而,美国科学家威廉·派克领导的研究小组却指出,达尔文此言差矣。他们发现,鼯鼠、狐猴和几种啮齿动物,其体积颇大的盲肠末端都有阑尾。如此看来,很难将其判定为正在走向消失的古老盲肠的皱缩部分。如果盲肠和阑尾是两个不同的器官,后者的用处究竟何在呢?“这是某些肠内益生菌的舒适庇护所。”研究小组的工作人员如此答复。他们在其中找到了大量的细菌菌群,这些细菌能在肠胃患病时安然无恙。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吃了不洁的食物,或者肚子着凉,马上就会腹泻,肠道被排清。幸亏有了它,肠道内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素、软骨或某些脂肪酸的大部分细菌才得以生存。而如果没有阑尾,肠道内的微生物就会因此荡然无存,而且数周后才会重新恢复。躲在这个小囊里,细菌得以避开阵阵清肠水流。暴风骤雨后,它们又重新在肠道内生长,使人的消化恢复正常。
如果这个推测无误,那么阑尾就是非常有用的器官了。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物种必然拥有阑尾。然而核查下来,他们发现大多数哺乳动物居然都没有阑尾!乍一看,这似乎与最初的推测背道而驰。不过,70%的啮齿动物、灵长目动物以及几种有袋类动物都有阑尾,但这几类动物并没有近亲关系。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阑尾在进化过程中应当出现过几次,在有袋类动物始祖体内至少出现过一次,而第二次则出现在啮齿动物、灵长目动物的共同祖先身上。由于与这两类动物有姻亲关系的大多数动物都还有阑尾,我们就要相信它曾经是有用的。否则,在猴子与啮齿动物从其共同祖先分离出来的8 000万年中,阑尾早就应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当然,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有待解答。十足的啮齿动物毛丝鼠和松鼠,为什么没有阑尾呢?研究人员解释:“肯定是它的用处不大。动物的消化系统要适应环境,只须改变食谱或生理内环境。这样一来,动物进食水分高的植物,不喝污水,就不需要阑尾,便使其最终消失。当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像西方人那样,拥有饮用水和几乎无菌的食物,这种情形也可能在人类身上出现。不过,现实情况远非如此。贫穷国家的人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常常腹泻,阑尾还大有用武之地。”但令人奇怪的是,贫穷国家的阑尾炎发病率却比欧洲低几乎40倍。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是因为西方人的阑尾极少受到严重的感染,因此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发炎。如果这个说法正确,那么人类在今后几千年的进化中,阑尾将面临两种可能:不是引起肠绞痛,就是被摘除!
编辑/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