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初,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实施以来,各省级卫视纷纷改版,积极推出自办栏目。湖北卫视在这轮改版大潮中,也有不俗表现,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推出了全明星互动娱乐节目《我爱我的祖国》(以下简称《祖国》),以综艺手段展示民间绝活,重温荧屏经典,在游戏竞技中唤起人们有关家乡、时代和祖国的珍贵回忆。
趣味解读爱国主题
一直以来,头顶朴素、高尚“光环”的爱国主义很少成为娱乐节目的主题,《祖国》作为一档诞生于荷兰的综艺娱乐真人秀节目,由湖北卫视于2011年10月引进中文版权,经过一系列本土化改造,2012年1月6日晚正式与观众见面。从已播出节目的良好社会反响来看,爱国主义与娱乐形式也并非完全绝缘。
《祖国》以益智问答为主线,由在观众中颇具号召力的明星担任队长,他们各带领3-4位明星与观众一起闯关,中间穿插接歌词、猜歌名和嘉宾表演等内容。“爱国”这一严肃主题在节目中非但没有被娱乐元素“喧宾夺主”,反而真正化作了贯穿始终的点点滴滴:大到家国事件,小到童年玩乐,广到东西南北中,细到吃穿住用行,厚重的“大爱”就这样被浓缩进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环节中。
以首期节目的“快乐速递”环节为例,嘉宾需要在问答中传递一个3分钟“引爆”的礼盒,答题时不同队的嘉宾穿插着围坐成一圈,只有答对问题才能将礼盒传给下一个人,这一环节明显借鉴了传统游戏“击鼓传花”的构思,但正冒烟的礼盒和“引爆”时间的限定,又为节目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虽然有些节目环节的创意并不十分新颖,但由于参赛团队在游戏竞技中彰显出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且所回答的问题皆与祖国、民族有关,这就使节目在娱乐之余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从节目内容来看,选取的都是与祖国相关的“熟悉的陌生点”,即从一些大众所熟悉的题材中发掘出不为人知的看点,如老北京叫卖的商品、空竹的各地称谓、糖画儿歌的来历等,再加上趣味方言、绝活展示、金曲回放等内容,使爱国主义在娱乐节目这一虚拟媒介空间中接了回地气。
复合呈现地方特色
《祖国》作为一档大型的全综艺节目,歌舞、魔术、杂技表演等都可以在节目中得到呈现。如何避免同类元素的雷同,就成为节目成败的关键。节目组在原版节目基础上充分调动多重优质形态,突出地域特色,精心设计出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需求的娱乐环节。比如:让湖北房县的农民唱诗经,让老北京天桥艺人的绝活“赛活驴”登上电视荧屏,让艺人嘉宾参与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制作……
或许你会从“独门绝技”里看见《达人秀》的影子,从“接歌词”里感受到《我爱记歌词》的气氛,还会发现“代际”节目、综艺晚会和歌友会的某些痕迹,但当把这些时下流行的综艺元素与各地的地方特色结合起来,似乎又超出了简单的叠加,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时尚包装视听元素
个性化的制作模式是一个节目的标志,《祖国》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因为要在演播厅中情景再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创造性地将舞台情景和道具利用到最大化就成为重中之重:说起广东带来的流行音乐风潮,就请来唱片收藏家和嘉宾们一起在老唱片里回忆过往;说起少年时代读书时的趣事,就把舞台布置成带有黑板课桌的小学课堂;说起武汉的“过早”,就把“户部巷”里最富盛名的热干面摊点搬上舞台……这些实景布置既能让现场嘉宾迅速进入状态,又会使观众的回忆画面更加具象化。
此外,《祖国》在制作过程中对中国元素的创意运用,也很有特点。有一期节目把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中国风舞蹈和国画创作结合起来,配以周杰伦的《兰亭序》,并在表演中,设计让舞蹈演员去偷走绘画老者的毛笔,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老者的手指画绝技,这个秀,将古典、时尚、舞蹈、绘画、音乐、剧情、绝活融为一体,既具可看性、又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
独家专访:《我爱我的祖国》总制片人毛庆
Q:什么因素促使湖北卫视选择引进这档原创于荷兰的节目?
A:原版节目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热播,我们看了之后,觉得比单纯的“代际”节目内涵更加丰富,在纵向上可以容纳现在较为观众接受的怀旧内容,横向上又能开拓出以地域特色、地方名片为主的新的电视创作模式。
Q:中国版如何将其本土化?
A:本土化的基础是吃透原模版的精髓,原模版中的明星互动、智力竞答,以及
音乐视频经典回顾等形式可以借用到中国版里。但对比荷兰观众,中国观众的综
艺口味更重,对节目的表现形式要求也更高,因此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入观众
喜闻乐见的中国元素。
Q:您如何看待各大卫视争相引进海外版权模式节目的现象?
A:三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海外电视节目观摩会,国外的节目还在想方设法地推销给我们,当时我就预感这一市场会火,从买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到了今天,几乎国外所有顶尖的好节目都能在国内找到相应的引进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家卫视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毕竟创新才是所有栏目生存的基础。
Q:《我爱我的祖国》这个节目名起得并不“综艺”,创办之初是怎么想的?
A:当时在决定栏目名字的时候是有争议的,确实存在觉得这个名字比较正,不太像综艺节目的声音,我坚持使用这个名字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原版节目本名就叫I Love My Country,直译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沿用这个名字和栏目的定位较贴切;另一个原因是,所有周末档的综艺节目都会绞尽脑汁想一个夺人眼球的名字,我们端出这个有点类似专题纪录片的名字,会使观众产生好奇,继而收看,节目推出后,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Q:节目一直注重地域特色,但也有观众反映近期节目较偏重北京、四川、香
港等地,栏目组在内容编排和选题方面会有什么调整吗?
A:之前比较偏重大城市,是考虑这些地方亮点多,在内容编排上有东西可做,
但节目很快就会做出调整。原来是先找适合在舞台上呈现的娱乐内容,然后再串
一条主线,下一阶段,我们会先确定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组合内容,这样会使
主题更加明确。地域概念不会变,但会更偏重风土人情,风俗民情等,找出观众
脑海中“熟悉的陌生点”,这样自然就不会只做京沪等地了,内容也不会再趋同。
Q:《我爱我的祖国》在主持人和嘉宾选择上有什么标准?
A:主持人方面,之前的王一楠非常优秀,但因其档期原因,很遗憾无法继续合作,现在选择“综艺一姐”李艾,是看重其大气的主持风格和丰富的主持经验,二位女主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嘉宾选择上,注重年龄层的合理搭配,以兼顾老中青三代的受众需求,同时也会邀请一些粉丝较多、在年轻观众中较有影响力的明星,尽量贴近时尚潮流。从收视来看,这样的选择效果还是不错的。
Q: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热播,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视节目高投入高产出
的“大制作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湖北卫视周末档的王牌栏目,如何保持自己
的生命力?
A:虽然和别的播放平台相比,我们在制作投入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但《祖国》
的投入在湖北卫视是前所未有的,而且9月起,节目会进一步升级改版,减少综
艺成分,在保证内容精致好看的同时,做有情怀有品质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