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洲
如果要谈起国内的行道树建设,那南京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代表。
据说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始,南京城内就开始了成规模的绿化。历史上,民国以前南京文化中不含有梧桐树,最多的是种植柳树。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就此开创了南京市行道树大规模栽种梧桐的历史。
大规模种植梧桐由来已久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将安葬南京钟山(紫金山)。此后开始筹建中山陵,并在城内进行了一些临时性的规划。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抵南京,国民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以下关码头为起点,经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到中山门道路的统称)和陵园路,并在两旁栽种了2万棵法国梧桐。
1949年后,南京市政府在新修的长江路、山西路、太平南路、中华路等次干道,又陆续栽种不少法国梧桐树。到上世纪60年代,南京城内的法国梧桐树有20万棵。南京市老城区20条主要街道,其中16条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树木已长成参天大树,气势磅礴,相邻的两排梧桐顶端连接起来,形成拱廊,密不透风。到下小雨时,雨水甚至也不会滴到行人身上。虽然南京有“火炉”之称,但夏季人们走在这几条街上时总能感到几分凉意。
到了2008年12月,结合市民讨论,南京市园林科研所经过三年的研究,提出新的规划方案,确定31个行道树建议树种,结束了南京行道树梧桐树一家独大的局面,包括银杏、香樟、玉兰等十种树将成街道主打树种。
不过即便如此,法国梧桐在外地人以及南京人的心目中,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行道树,更是有一种感情上的依恋。每年春天植物扬花授粉时节,这些梧桐树还会四处飘絮,这些毛绒绒的絮进入人鼻孔、眼睛会使人有些不适。但大多数南京人对梧桐想到更多的,是它给城市带来的益处,因此总愿意原谅、理解和宽容它们。
风波之中见真情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张,曾被认为是国内行道树建设典范的南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而这些争议却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南京人对于梧桐树的感情。
2011年春天,南京地铁3号线、10号线建设计划移植行道树,其中约有200棵树龄较大的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树将要为地铁让道的消息,牵动着南京市民的心,一些南京市民开始自发地在树干上系上绿丝带,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和建议,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最终,在市民的反对声中,南京市政府决定停止地铁三号线的移树工作。当时分管市政的副市长立刻着手建立“行道树去留”新制度,由市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同组团从生态和文化损害方面参与城建项目对城市绿化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副市长做出了“我们每动一棵树我觉得都要非常慎重来做”的承诺。目前,南京市政府通过优化建设方案,让不少大树免遭移植。南京正在寻找既尊重城市文化,又顾及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
对于已经大面积种植法国梧桐超过百年的南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不仅仅是在平日里为南京人遮荫避雨,也在这百年间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曾经的沧桑、苦难,以及发展,并始终顽强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