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
“古有卧龙三顾堂,今有黄酒汉庐坊”。
“中国黄酒,源远流长,始于上古,兴于周商,跨越千年匠心独酿,沐风浴雨,历久弥香。因季而动,天然纯粮,踩曲端午,投料重阳,沁水如血,火锻衷肠,酵曲入魂,泥封神扬。四谷菁华,五味清芳,尚珍于窖,誉已八方。未品先香,荡气回肠;细斟其色,流转神光。”循着这四字天成的黄酒赋和广告语,瓜香李白时节,我和散文大家周同宾先生、廖华歌女士和小说家马本德先生一行,走进汉庐坊飘香的酒窖和生产基地。
看着一座座高大挺立的发酵罐和一坛坛尘封的原浆酒基,我们惊诧了。从南北方搜集收购的各种陶坛瓷瓮,简直就是排排古老的风景,一下子让我们回到飘着果香和麦香的农耕文明时代;古朴、肃穆,不,简直是庄严!整齐有序摞起的酒窖内,泥封的麦草泥上,蜘蛛们绣织了密密的蛛网,蛛网上粘连了闻香而聚的小虫们,甚至还有采花的蜜蜂。我们为这美的编织和酿造者感到惊叹。莫言的《红高粱》不过如此,喜欢庞大壮观场面的老谋子也不过如此吧。
而更让我们惊叹的不是这酒和酒坊、酒窖,而是这汉庐坊黄酒的缔造者熊飞先生。他是个成功人士,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当时最时髦和最惠利的外贸进出口单位,这使他的视野大为开放,当打破“铁饭碗”还处在鼓动宣传阶段时,他就毅然下海,成为挑战自我,敢于吃螃蟹的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按熊飞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什么也不干,也够两、三代人过安稳的日子。而自己回来再创业,完全是热爱家乡深厚文化的少年梦。“南阳的先人们多么勤劳智慧,孕育出了南阳灿烂的文化和优秀儿女,以“四圣”为代表的先辈们曾让古宛熠熠生辉,就是现在仍闪耀在世界的文明遗产上。文脉赓续、薪火相传到今天,我们不能辜负了先辈们的嘱托和厚望啊。”熊飞说。正基于此,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他没让他按部就班地读研读博,也没让他马上工作,而是让他去了少林寺,一方面习武健身,一方面参佛问道,修身养性,打磨好人生起步时的沉静和底气。就这点,我就服了。
汉庐坊黄酒,是熊飞先生继承和发扬南阳文化的第一步。为了挖掘推出这一品牌,他遍寻民间高手,追根溯源,从配料、蒸煮、发酵、配方、过滤、净化等等几十道工序传统而不泥古。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几千年的祖宗留下的黄酒余香,他南下江南,北上东北,与中科院结合,到名酒厂学习,准备多年后才厚积薄发,一鸣惊天。白酒稍一过量就会伤人,误事甚至影响健康。黄酒,既可养生,又不失中国人饭桌上的传统礼仪,更对文化文明的传承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喝口大碗茶,冲饮一碗酒,历来是一种风度和悠闲,城市如是,乡间更如是。而悠哉悠哉的清淡生活,古来犹是。
孔子对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文化的魅力,是洗去铅华的美丽。
汉庐坊刚刚起步,没有喧嚣和浮躁,没有奢华和排场,他们只在追寻着一种事业,一份使命。我为他们的这种文化弘扬和担当感佩。
情人说,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事业人说,有创业的地方,就是天堂。汉庐坊,你们就是黄酒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