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公开课

2012-04-29 10:16本刊编辑部
父母必读 2012年11期
关键词:杨澜幸福感婚姻

本刊编辑部

谁能更幸福?

谁能永远幸福?

幸福的婚姻如何练就?

孩子的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是天赐还是一种能力?

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幸福话题。

支持专家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方晓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赵昱鲲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创建人、副主席

杨澜

著名媒体人

马丁·塞利格曼:谁能更幸福?

马丁博士在美国心理学界地位尊崇,曾以历史上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也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幸福导师”泰勒·本-沙哈尔的导师。让我们首先跟随他的指引,找到幸福的真谛。

也许你更关心孩子的幸福,但是,别急,我们想说,幸福的父母和幸福的家庭才更有可能培育出幸福的孩子。

1个正确的理解

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穿名牌、住豪宅、开跑车……那不是幸福的生活,只是愉悦的生活。因此,幸福的定义并不重要,幸福的成分才更有意义:拥有积极的情绪及发挥自己的美德和优势。

即使你是个悲观者,积极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自我、发挥潜能及成长的过程。

走出2个误区

误区1.没有钱就不幸福

许多研究表明,钱与幸福只有一点关系或几乎没有关系。跻身《福布斯》(Forbes)富豪榜的100位名人,只比普通的美国人幸福一点点。而且,物质主义似乎有反作用:在所有的阶层中,越看重金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就是说,物质并不能带来幸福。

误区2.童年是一生的诅咒

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童年事件会影响成人的人格,也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过去能决定未来。

一些热衷于支持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时,忘记了控制基因变量,因此他们主张的童年事件决定成年后人格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童年的不幸不会完全决定人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暴怒等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3步走向幸福

等等,在我们准备走向幸福、更幸福之前,先来看看为什么要幸福。除了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外,幸福还有什么意义?

幸福感让人更聪明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情绪的体验,人在有情绪积极时,心智、视野会更加开阔,包容性和创造力会更高,更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经验。

有趣的小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们面前有一盒大头钉、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任务是把蜡烛挂在墙上,而蜡油不能滴到地板上。这项任务需要创意才能解决。实验前得到了一小袋糖果、看到了好笑的卡通或者是朗读了积极情绪词汇的人,比其他人更快、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幸福感让人更健康

有很多证据显示,积极情绪可以预测健康状态和是否长寿。目前最大规模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有幸福感的人的死亡率和残障率都比没有幸福感的人低一半,还不易衰老。

幸福感让人更有判断力

2000年,以比诺贝尔奖奖金更高而著称的坦普尔顿奖的第二名颁给了犹他州立大学的阿斯平沃尔教授,因为她收集的证据显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没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地做出重要决策。

幸福感让人有更多的朋友

幸福感会让人把注意力不过度地集中到自己身上,而是会更喜欢别人,甚至愿意与陌生人分享好运,因此有幸福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更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Step1

学会感恩和宽恕

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不能得到平静和幸福感的罪魁祸首。

感恩练习

一封长信

选一个对你生命造成重要影响的人,一个你从来没有机会好好向他道谢的人,写一封感恩的信,一定要写够几页纸,因此你可能需要很多时间来措辞。写好后,当面慢慢地念给他听,给对方足够的反应时间,还要眼睛看着对方、有表情。

5分钟睡前必修课

每天睡前用5分钟的时间,回想过去的24个小时里值得感恩的5件事。比如“听到了喜欢的歌曲”、“孩子一天很平安”等等。14天过去,你会发现你要感谢的人和事已太多太多,你的心情越来越平静,幸福感会不断得到提升。

宽恕练习

感恩能增加幸福感,就是因为它将好的记忆放大了,积极的情绪越来越多。相反,消极情绪也会无限放大。所以,学会宽恕很重要。宽恕可以将痛苦、仇恨转换成中性甚至积极情绪,从而使生活的满意度提高。你越能宽恕,就越乐观、越健康,幸福也就离你越近。

你也许认为这样做很肉麻、很虚伪,但是目前有8个研究已对REACH模式的效果进行了测量,能证明它是最好的宽恕练习。

Step2

增加生活中的愉悦感

好的味道、动听的声音、舒适的感受……身体的愉悦确实会让我们有幸福感,但是随着外在刺激的消失,这种幸福感也会销声匿迹。这也是我们经常抱怨幸福太短暂的原因。

下面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愉悦感,它可能更是一种认知的结果。

制造惊喜

重复刺激不能给人带来同样的愉悦感,因为人总是习惯注意到新奇的事物,忽略已经熟悉的事物。所以要经常给自己惊喜,更好的是和周围的人一起互相制造惊喜。这个惊喜不一定要是一打玫瑰,一份突如其来的问候也许就可以达到效果。

每天花5分钟来计划做使配偶、孩子或同事惊喜的事是值得的。当先生回家时,放他最喜欢听的音乐;当太太做家务时,给她按摩几下肩膀;在同事的桌上放一盆小花或一张感谢的条子,这类行为通常都会引发更多善意的回馈。

感知愉悦

忙碌和浮躁会使我们变得麻木,而感知愉悦正是让我们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改变视角,放松心情

我们常机械地做事和与人交往,不太动脑子。所以,学会观察,对事情留心很重要,这样可以改变视角,以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另外,心情放松时也比较容易改变视角,缓解焦虑,从而滋生出应对生活、提高幸福感的更多智慧。

但是,愉悦的生活并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意感。迈出下一步,你会更幸福!

Step3

增加满意感

满意感和愉悦度,这两个词听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等级的幸福。我们常说的喜欢吃什么,喜欢听雨滴的声音,这些都是愉悦;而当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帮助了他人时,获得的就是满意感。

帮助他人

做好事会产生满意感,这不同于一般的感官愉悦,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于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自然产生。

不断挑战

当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去应对一项挑战并圆满完成时,人会有真实的满意感。不过,放弃容易得到的愉悦,而去追求比较费力的满意,刚开始时很难,也需要技能和努力,需要面对挑战,还要承受失败和挫折。但是,由此而获得的幸福感,远比愉悦带来的幸福感层次更高、时间更持久。

蜥蜴的幸福

杰恩斯教授在他的实验室里养了一只稀有的亚马逊蜥蜴做宠物,但是在头几个星期,不论杰恩斯如何费心地买回各种食物,蜥蜴都不肯吃。蜥蜴一天天瘦下去,眼看就要死了。有天中午,杰恩斯教授带了一个火腿三明治做午餐,他分了一些给蜥蜴,蜥蜴仍然不感兴趣。接着教授拿起报纸看,看完头版后顺手把报纸盖在了三明治上。蜥蜴看到此情景后,立刻在地板上匍匐前进,跳上报纸把它扯碎,然后才一口把三明治吞了下去。

原来,蜥蜴需要攻击才会进食。没有挑战,它的食欲就不会苏醒。通过挑战获取食物,才是蜥蜴的幸福。

登山者常面临冻死或掉落山谷的危险,常会精疲力竭,但他们乐在其中。在蔚蓝的海边,躺在棕榈树下喝鸡尾酒当然很好,但是这与冰天雪地的山脊上的狂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挑战,才幸福。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才会被激发出更多的潜能,更好地认知自我,体验到真实的幸福。

施展个人的优势和美德

人的优势和美德是幸福的源泉,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能将这些美德和优势发挥出来的人,无疑就是能更幸福的人!

要构建好的生活,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改正自己的弱点,只要展现自己的优势,将它们运用到工作、生活或养育孩子当中去,就能得到最多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方晓义:幸福婚姻的7项修炼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都需要一个温暖的支撑。在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联合进行的“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中,高达81.9%的人选择了“夫妻和谐家庭是幸福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一项。而夫妻关系和睦的受访者的幸福感自评分也较高,平均分达到了7.6分(0~10分选项)。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家庭的稳定、和睦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但是每一个家庭都会有矛盾和争吵。我们需要的,不是避谈问题和矛盾,而是加强以下的7项修炼,让争吵越来越少;让矛盾出现时,解决问题的智慧越来越多。

寻找合适的时机

很多夫妻刚开始的矛盾都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最后竟吵成了大问题,甚至吵到了离婚,这就是冲突升级,是婚姻的致命伤。解决问题是需要有合适的时机的,很多时候,不是说有了问题一定要马上解决。也许你想解决问题的时候,对方还没有作好准备,或者是正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那么这可能就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如果非要在不合适的时机解决问题,结果很有可能原来想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还引发了新的矛盾。比如丈夫晚归,妻子坚决不让丈夫睡觉也要和丈夫谈晚归的原因,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争吵、争执,甚至动手。其实,在两个人都很疲惫的状态下,不如将事情放一放,睡上一觉,第二天早晨也许几句话就可以把这个矛盾解决了。

站在同一个视角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发现,丈夫对婚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这种情况的造成往往是因为妻子觉得婚姻有问题了,而丈夫还浑然不知。因为角度不同,使大家看见的家庭问题不一样。

家庭里,妻子总是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日常事务的运作过程中去,比如做家务、照料小婴儿,所以她在这个层面也会看见更多的问题。但是丈夫平时参与家庭的日常事务较少,经常会觉得这不是问题。比如当妻子焦虑孩子的挑食时,因为丈夫从来没有喂过孩子吃饭,并不当回事,反而会觉得妻子小题大做。对此,双方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妻子动用一下耐心和智慧,将丈夫拉到养育团队中也是非常不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兼顾家庭成员的需要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妻子的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老公。实际上每个人在婚姻中都是有需求的。当自己的需求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很好的满足时,就会对关系感到满意;当一个人的需求长时间被忽视的时候,可能就会去寻找替代。所以,建议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在一起照顾幼小生命的同时,都要兼顾对方的需求。这种照顾并不一定说要去做多少家务或者帮对方干什么,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超过具体事件层面的情感关注。让对方觉得自己在家庭中、关系中还有位置。比如关心的话、经常聊天、一些让人感觉温馨的举动等,比做了家务事可能更让对方高兴,也是更重要的满足需求的方式。

做经常反思的有心人

现在我们都认同,如果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一定要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同样,如果想要一个幸福的婚姻,也需要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单纯地去学技巧,而是要用心觉察和体会。更多时候它首先需要反思。比如今天某种互动模式引起了矛盾和冲突,那要吸取经验教训,明天再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换一个方式尝试,不要总固执地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

在婚姻中,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体会和对方的互动中哪些方式对处理矛盾是有好处的,哪些方式可能会对婚姻关系或对方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夫妻相处是很微妙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一些相处的方法。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相同,自己用心,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的婚姻治疗师。

扔掉不明智的抱怨

抱怨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本来对方看到你做的很多事,很想形成感激的情绪。这时候,几句抱怨就毁掉了对方的好感,你做的事也就完全没有用了。在家庭里,互动是时时存在的,一个行为肯定会引起对方用一个行为来回应。那么,一个积极的行为,更多的情况下会引起对方一个积极的回应;而一个消极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都引起对方的消极回应。了解了这个基本的互动原则后,我想下次当抱怨的话到嘴边的时候,你有办法把它变成一句关心的话,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改变从自己开始

当我们不停地批评和管教孩子却根本没效果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婚姻也是这样,你如此痛恨的一个问题,说也说了,闹也闹了,对方却根本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改变。那么此时,也许要看看改变是不是该从自己做起。

很多人会觉得,我没有问题,是对方的问题,他改了,我就改!但是,婚姻不是PK,也并非输赢关系。只要能让婚姻关系更好,婚姻满意度提高,谁先做出改变并不重要。改变不是改错,而是改相处的模式、交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家庭的互动模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做出改变的时候,对方就会有一个新的方式来回应,这个时候其实你们就都抛弃了原来不合适的相处模式,关系便有了新的蜕变。

经常回到原点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妨回到你的原点去思考一下:当初为什么结婚,为什么要在一起。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当时都觉得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认为和对方在一起会有幸福。后来所谓的感情不和,性格不合,其实都是借口。经常回到原点,你就一定有信心和办法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婚姻研究者们原来认为,不幸福的婚姻和幸福的婚姻相比,存在更多的问题。而现在的婚姻研究发现:幸福的婚姻和不幸福的婚姻其实都有着同样多的问题,只是婚姻幸福的夫妻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而婚姻不幸福的人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赵昱鲲:孩子的幸福从哪里来?

有个好消息先要告诉你:身为父母,虽然要为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金钱,但同时也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两项最新的研究都表明,当今父母的幸福水平要比膝下无子的人高。这个新结论是来自对全球13万名成人,超过52000对父母的调查结果得出的。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的Mikko Myrskyl 说:“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显示孩子出生后父母的幸福水平有所下降,但却有明显证据显示,从人们开始计划并等待孩子的降临时,幸福感就提升了。”(资料来源:USA Today)

所以,本刊的读者,其实你们都是幸福的父母。通过正确的养育模式,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也不输在幸福感上。

安全型依恋模式,终生幸福的基础

对孩子,尤其是对0~3岁孩子的幸福影响最大的是依恋模式。依恋模式分为4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紊乱型。安全型的依恋模式的建立,不仅关乎婴幼儿时期的幸福,而且是终生幸福的基础。

这种依恋模式的建立,有赖于父母对孩子做出一贯的积极回应。有些父母认为需要给孩子立规矩,当孩子提出正当要求时也不满足,这就会让孩子困惑:我表达了,你为什么不给我正确的回应?如此下去,就会产生不正确的依恋关系。与之相反,另一个极端就是溺爱型的父母。他们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反应,一方面纵容了孩子,另一方面导致了孩子不懂得分辨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明白什么是需要追求的,也没有意愿接受更高的挑战。所以,婴幼儿时期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这会为以后幸福感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子互动,双方都有幸福感

在“幸福家庭热点问题调查”中,数据证明了亲子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家庭幸福感评分随受访者与子女交流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每天和孩子交流时间超过2小时的群体,幸福感得分为7.6;其次是1~2小时的受访者,平均得分为7.1;再次是半小时交流时间者,得分为6.6;最低的是几乎没有交流的群体,幸福感平均分为5.8。

数据证明,亲子关系以及每天的亲子交流时间是影响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比较好的亲子关系、更多的交流时间能够提高幸福感评分。

另一项数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唐灿研究员提供,她在报告中提到了科尔曼的一项研究。科尔曼(Mark D.Holder.Ben Coleman)以432名9~12岁的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证明了积极的亲子关系与儿童的幸福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亲子关系越好,孩子的幸福感也就越高。

资料来源:《2011·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结果发布会暨专家报告会》

不走捷径的情绪培养,一生受益

从小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很重要。积极心理学总结出最能让人拥有持久幸福感的24种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是3种:乐观、热情和感恩。

夸奖孩子的努力比夸奖他聪明重要。如果从小夸孩子聪明,因为聪明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孩子以后如果失败了,他就会觉得这也是不可改变的。相反,如果从小鼓励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那么就算他以后失败了,他也会更加努力地尝试。夸奖孩子的努力,一方面孩子以后会做出更好的成就,另一方面会有更好的心态。另外,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解释风格也很重要。在孩子想做一件事没做成、比较烦躁时,告诉他这是暂时的,是只发生在特定领域的,不具有普遍性。乐观是幸福中至关重要的品质。乐观的心态一旦形成,长大后即使遇到困难,也无需心理学家的帮助。

最关键的是要发掘孩子的内在动机。家长不要预设太多的立场,而是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尝试,从而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让孩子的内在动机推着他向前。有时,家长需要有预见性,能预见到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时这个社会的变化。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恐惧,20年后的社会肯定会越来越多元,那个时候,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投入,要花时间,要悉心观察。这其实不仅是功利地发现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更是一种纽带。当孩子建立起这种安全模式后,便会有更大的勇气去探索。

人天生会感恩,所以我们无需担心。但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即所谓的言传身教。这不仅指对自己的父母感恩,还包括对配偶、对孩子的感恩,甚至对同事、社会、自然的感恩。总之,父母首先要花时间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

幸福的家庭氛围,成长的沃土

我们都认同,幸福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会更有幸福感。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的必修课。对此,积极心理学有很多种方法,在此我更强调“积极主动地回应好消息”这个因素。一是因为育儿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欢乐的,是有趣的,是美好的。而对美好的事情怎么回应,非常有技巧,也是可以练习的。积极与消极的回应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夫妻间如何交流好事,会对亲密关系造成重大影响。如何交流好事比如何交流坏事更能决定亲密关系的走向。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把热烈奔放的感情外露斥为轻浮、幼稚,甚至虚伪、做作。但是,在家庭里,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请抛开那些约束,热情地赞美对方,也鼓励自己,尽情地说出你们在养育生活中由衷的喜悦吧!

杨澜:幸福是能力

杨澜,这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女性,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呢?无数次的《杨澜访谈录》中,她是睿智的提问者。这次,她成为《父母必读》杂志的座上宾,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幸福的答案。更有趣的是,前面的3位幸福导师都是理智的男性,杨澜的回答无疑让这个话题有了更多的感性。

您觉得幸福是什么?

杨澜:在过去,人们常说“幸福降临”,仿佛幸福是一种来自外界的恩赐。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不同,这种能力有时候是一种发现自己的能力,有时候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有时候是创造的能力,有时候是一种分享和传递的能力。当你有这些能力的时候,内心会放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我想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词汇去形容幸福,我更同意幸福来自于我们基本的人格品质,比如正直,有恻隐之心,能够关怀和分享,追求精神的卓越,包括对于欲望的节制。这些人格特质,才是幸福的关键词。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小时候,幸福是一块巧克力;踏入社会后,幸福是高薪和职位;未婚时,幸福是白马王子……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觉得幸福就是取决于你心里有什么,而不是你手上有什么。手上拥有的东西会破损、会失去,只有内心的那种充实,那些梦想和目标,以及心底发出的爱,才会伴你终生。这也是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幸福感。

您那么忙,除了成就感,还有幸福感吗?您觉得应该怎样给孩子幸福?

杨澜:我的很重要的幸福感来自于和家人的亲密关系。我们是三代同堂的家庭,这让我同时是幸福的女儿、幸福的妻子和幸福的妈妈。家人间深厚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幸福,但这种幸福需要你有能力承担,也有能力给予。比如父母年纪大了,要让他们有更舒适的生活,要陪他们一起去旅行,要让他们和孙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幸福。

给孩子幸福,我想首先需要陪伴。可能说这话时我自己有种愧疚感,因为我确实不能像很多妈妈那样,有非常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是推掉了很多工作在陪伴他们的,甚至有1年时间基本没有工作。

让孩子感受被爱,孩子就有能力而且有机会成为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对于小婴儿来说,虽然他们还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但是在和母亲的接触中,包括肌肤接触、拥抱,还有一起成长、玩耍的过程,就会感受到被爱。母亲的陪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和情绪控制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跟一些心理学家和培训师的接触,最近我也进一步了解到,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抗挫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给孩子太周到的呵护,可能会让孩子对真实的世界缺少了解。其实,孩子是不断在跌倒中学会走路的,他需要去了解花是有刺的,草丛里可能有蚊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会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老师也会批评他……我觉得当孩子遇到挫折和情绪上有波动的时候,做父母的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而不是过度保护,这才能让他们有更加健康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有很多妈妈觉得现在外在环境不够好,比如说奶粉不安全、带孩子看病难、男人的诱惑太多等等,所以根本谈不上幸福,对此您怎么看?

杨澜: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不安全感弥漫在各个阶层和家庭当中。有些人觉得物质上缺乏安全感,比如没有足够的财力买房;有些人觉得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充满了担心;也有些人觉得社会情绪有很多负面因素,或者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面,怕这些会影响到家庭和孩子。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学会先跟自己说,这种焦虑存在是正常的。因为,只有接受了压力,才能够去面对它,而不是抗拒和否认它的存在。同时,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社会,也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外界总是存在着很多诱惑,与其把你的幸福维系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不如加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富有魅力,富有情趣,这样其实会在和丈夫之间、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丰富的沟通。

如果家庭关系已经恶化,家人间有很多矛盾和伤害,还能获得幸福吗?

杨澜:其实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方面的认知,往往是非常粗浅的,很少通过真正的学习去了解自己,学习如何得到幸福。有时候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会有一个直接的反应,就是去责怪别人,或者责怪外部环境不好。比如有些女性常常抱怨丈夫为什么不能像谁那样功成名就,不能像谁那样对我体贴,或者不能向谁一样多花时间陪孩子等等。我们往往以为这样的抱怨是非常自然的,是可以随意发泄的。但是从关系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发泄不是激励,反而是一种激怒。就像当我们在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像谁那样学习成绩优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加深孩子的挫败感。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刺激自己的话,也要用更正面的方式来鼓励我们的老公,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孩子。当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情绪和压力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可以有改变的,关系是可以被改变的,幸福是可以重新获取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幸福短暂,烦恼更多?

杨澜:我觉得当幸福是建立在占有欲或享乐主义基础上的时候,一定会是短暂的。但是,如果你的幸福来源是自己的内心,是不断丰富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的话,你家的后院可能就是天堂。

另外,我觉得烦恼、沮丧、失落和自责等情绪都是正常的。我记得我的外婆曾经说过:“凡人就是不断地有烦恼。”所以,烦恼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不让它占据整个的心灵,我们完全可以与它和平相处。

幸福确实是可以学习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了解自己,同时用更加智慧的方法来处理自己周边的一些关系。当我们能够更加肯定自己想要什么,当我们和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好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带给自己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也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给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等待者。

资讯链接

阳光媒体集团“天下女人幸福力论坛”将于2012年11月6日正式启动,届时论坛将立足中国以及全球视野,以科学的角度,深入解答当下国人的幸福困惑、解读有关幸福的真谛,帮助每一个中国人学会在挫折中创造幸福、加速成长以及发掘潜能,进而有效地提升幸福感。本次论坛将特邀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林格曼、心理学博士海蓝、著名媒体人杨澜参加,从“关系、事业、品格、信念”4方面展开交流探讨,引导中国女性树立健康的幸福观。

猜你喜欢
杨澜幸福感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樊登:出版是一门反脆弱生意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