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不智能
智能建筑较智能家居而言,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早,其基础功能已经进入普及阶段。然而,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却并不让人满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建筑不智能,一直是智能建筑屡遭诟病的问题。
智能建筑行业曾有这样的说法,“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很多智能建筑徒有虚名。”
早在1995年,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师规范》,成为智能建筑的基础标准。最初的标准体系是根据当时的建筑规模和特点制定的,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建筑。现代智能建筑的智能系统更加庞大和复杂,需要更多各专业产品通过“万能”协议转换网关进行翻译通信,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这种以“子系统+网关+集成”的方案成为过去20多年我国智能建筑的主流。 “多年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多采用这一系统,但真正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监控功能的仅占30%左右。在实际运行当中,很多智能建筑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出现种种问题,都变成了‘人工建筑,很多功能都需要人工操作。”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邵民杰说。
智能建筑标准需与时俱进
现在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多,建筑情况越来越复杂,有些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要求。当技术人员碰到具体的问题时,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性能指标,无法指导后期的工作。因此,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
北京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专家郭锡坤教授曾表示:“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如:定期去搜集常使用标准人群的反馈意见;最好每隔3~4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加大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制定力度,投入合理人力财力。主要编制人中要有熟练运用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要有参与几十个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调试的技术人员;制定标准时要粗细结合,粗中有细,加强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不强调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做法。
“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经过十多年制定、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由于国内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系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有的标准的内容有不断补充的空间。”郭锡坤教授表示。
推荐性标准制约产业发展
中国智能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现在大家看见的工程标准只属于推荐性标准,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标准中“宜”字过多,“应”字过少,缺乏法律强制性,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硬性约束,阻碍各项工程质量的保证,严重影响国内智能建筑发展。“标准漏洞”值得业界深思。
邵民杰介绍,我国目前采用的智能建筑标准技术含量很高,集成了强电、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软件等几乎所有的能源、电力、信息、控制领域技术和产品,是极为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产品。如果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型是很好的,有利于掌握全面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用于工程建设则不一定可取,因为其忽视了大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自身的科学规律,不管是从设计、施工,还是后期的运行维护都较理想化了。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韩飞表示,发展智能建筑最重要的是要推动智能化建筑标准尽快建立,改善我们产品的使用程度。虽然目前的智能建筑产业市场巨大,涉足这一产业的企业也很多,但多数企业涉足的领域很小,进入的层次也很浅,对推动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应尽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不是企业不愿意做,而是问题太多,标准不统一,尽快实现兼容互通,才能推动智能建筑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建立统一标准 破解产业困局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郭维均认为,由于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联网之后,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困扰,其市场认可度很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使得很多企业开发的产品和系统仅仅停留在体验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而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行业也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他建议在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标准体系,打造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技术验证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认为,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出现的时间不长,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行业从炒作到理性、再到部分地区的应用,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只有不断完善服务,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促进产品互联互通,推动行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梁峰指出,智能家居产业以及物联网的标准不完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订健全标准还需要一段时间;标准制订之后,如何落地也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在标准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标准,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一体化设计推动标准化发展
近些年,智能一体化设计逐渐在智能建筑行业兴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邵民杰表示,简单来说,智能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庞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在了一起,做到了标准统一、施工方统一。这样一来,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将大大增加。目前,国际电气巨头也都已开始涉足智能一体化领域。
“传统的智能建筑需要大量的配电柜、控制柜,使得建筑物的竖井内往往拥挤不堪,甚至无处安装。而一体化的设计把强电、弱电、通信等模块全部集成到一起,节省空间;同时,集成化的系统不需要太多的现场施工,节省了安装的人工成本;而鉴于一体化系统所需的电线、配管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资深人士说。
行业规范填补标准漏洞
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Zpryme预计,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今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2015年将扩大至150亿美元。因此,为更好地规范智能家电市场,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了国家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制定的第一个智能家电行业统一标准,其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智能家电发展方向,规范行业秩序。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李一表示,《通则》的出台对于行业发展有引导、规范作用,在产品智能化上促使企业真正按照相关技术通则生产,逐步深化家电智能化发展水平。从行业发展角度讲,《通则》的实施细则需进一步细化,提高适用性。同时,配套的智能家电产品标准急需出台,与《通则》形成系统的智能家电标准,真正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消费。
在智能家居方面,由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编写单位的《家用及建筑物用电子系统(HBES)通用技术要求》,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实施指导性。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明确指出《家用及建筑物用电子系统(HBES)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发布实施具有前瞻性,填补了国内智能家居标准的空白。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已度过了最初的炒作概念阶段,目前行业正通过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基地等多方力量,扫清行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促进智能家居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了以联盟的形式推动国内标准体系的建设及应用,目前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着重撰写《智能家居标准体系》、《智能家居蓝皮书》、《智能家居发展研究报告》等文件。这些文件将于今年底出台,有望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标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