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龙
时下,人们都已经听厌了恶性肿瘤(也叫癌症),都期盼远离这个“恶魔”。因为无论谁,一旦挨近和纠缠上了恶性肿瘤,便意味着无休止的苦痛和悲伤。
作为医生,我也一样,巴不得离它远远的。可是,我每天的“活儿”就是与恶性肿瘤打交道,想躲也躲不了。无奈之下,只得把一些听起来可怕、但又有一线希望的恶性肿瘤告知大家,从绝望中踏出一条生路来。尤其对于儿童来说,这就更具意义了。
儿童的恶性肿瘤与大人是不一样的,儿童常见的不是肺癌、胃癌等,而是叫做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的“三姐妹”。其中,可以从恶性“转为”良性的便是肾母细胞瘤。
肾从孕4周开始形成
当宝宝刚在妈妈肚子里第4周时,肾脏就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形象了。
从开始到最后成形,共经历了前肾、中肾、后肾三个阶段,并且是由包括各种基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的团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缜密搭配,才呈现出来的精美作品。
出生后,它被放在人体脊柱与两侧肋骨交角的位置,一边一个,精心保护起来。
由于肾的位置比较深,而人体肚子里的空间相对较大,因此,肾上的瘤子不太容易被发现。
肾脏——全天候的清洁工
这一对形似蚕豆的“双胞胎兄弟”实际上是由很多个管(毛细血管、肾小管)组成的,它们吞进去的是血液,排出来的却是尿液。不过,它们可没有“中饱私囊”,而是无私地把血液中的有用成分还给了身体,把体内多余的水、离子、代谢废物排除体外,是全天候的清洁工,是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员。
另外,它们还兼职生产一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胆钙化醇),起到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的代谢等作用。
肾母细胞瘤的故事还真多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Wilms瘤,是100多年前德国的Wilms医生首先报道的。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1~4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成人罕见。患者90%小于7岁,50%小于3岁。所以,年轻的父母对于幼儿的身体要多多留心一些的。
假使孩子得了肾母细胞瘤,如果早早地被发现,肿瘤还在肾脏内,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大多数是可以完全治愈的。这对于一家人来说,该是多么大的庆幸之事啊。
家长最常遇到的情形是,无意中发现孩子肚子里有个包(平时需要常摸摸孩子的肚子是什么感觉),占95%,常常是家长给孩子洗澡,或换衣服时,偶然摸到的。
另外,也可有血尿、腹痛、腰腿痛等表现。
肿块小时由于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也不痛,因此往往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日牵夜挂的事儿,而如何发现“不善言辞”的孩子的身体有不适,甚至能大致判断其严重程度,是每位家长需要用心学习的。希望家长们在一天忙碌之余,还可以收起自己的疲惫,多看看孩子,摸摸孩子。
可以说,“会摸孩子的肚子”应该成为判断家长合格不合格的指标之一。年轻的父母,现在开始学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