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志明
“响沙湾”是个什么地方,我还真说不清,看了这几组照片之后,我算弄明白了,那是个正在大搞旅游产业的地界儿。据说,响沙湾在蒙语中被称为“布热芒哈”,意思是“带喇叭的沙丘”。这个坐落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只要天气晴朗,从沙顶下滑便会产生似直升机的“嗡嗡”轰鸣声,你若用双手刨沙,还会发出如同青蛙的“呱呱”叫声,独特奇妙。可惜,这些声音我们无法从照片中听到。虽然,这里呈现的六位摄影师都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视觉传播能力更是训练有素!
我看三位玛格南摄影师的照片
布鲁诺·巴贝(法)的风格明显倾向于纪实,人物毫无例外都是照片中的核心,而且照片注意尽可能地呈现更多的信息和看点。特别要说的是,这组照片编辑的挑选功不可没,精准的选择使一些无谓的枝蔓被剪除,作者最有特色的潜质被放大,因为到位的编辑选择,使布鲁诺·巴贝(法)的6张照片成为这里呈现的两组6人的拍摄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纪录性专题。
格奥尔基·平卡索夫(俄)的照片风格不统一,打破常规的构图和视点是他的个性,也是他作品的生命力所在。纱巾飞扬那张和美女的特写是这组专题的看点,可是一撮头发飘扬那张或许过于前卫。
米沙·厄伟特(美)较为在意形式和趣味,纪录感在削弱,艺术感在增强。
我看三位中国内地摄影师的照片
李建惠的这组照片简洁干净,而且风格较为统一,他把原本较为闹腾的“活动味”刻意屏蔽掉了,将“响沙湾”最适合表现的美固化呈现,我个人较为欣赏那两张金黄色背景下的剪影照。
刘宽新的这组照片时尚而有活力,色彩运用到位,摄影手段丰富,“响沙湾”三个大字的那幅作品特别简单,又特别耐人咀嚼,画面中只有两种颜色黄和蓝,可是天空的蓝色又很有看头,色彩的运用也的确有不小的名堂。
王福春是中国纪录类专题摄影领域的一流好手,他的照片人文性强,可读可品。这组6张照片同样不俗,四张沙漠,一张蓝天,细品读,还真有味道。我个人喜欢这张环卫工在工作的照片,不仅秀美,主要是有歌颂的意味,这种对普通劳动者的颂扬让人心生温暖。
他们有什么异同
我注意到,玛格南的三位摄影师来自三个国家,从业时间长者近50年,短者也近20年。中国内地的三位摄影师有的是具有丰富活动经验的组织者,有的精于数码影像和数字技术,有的则长期活跃在中国纪实摄影的一线,获奖无数。组织到如此的阵营不可谓不强大,这些摄影师的实力和经验毋庸置疑。
玛格南的摄影师共同的特点是比较关注人,他们画面中人的主体作用明显比中国摄影师突出且放大。而中国摄影师的场景感以及风光摄影的意味非常明显。两相比较,我感觉,中国摄影师整体显得刻意严谨,而玛格南摄影师则显得轻松自在。
但我要说的是,这两队也好,六名选手也好,没有摄影品质上的明显差异,作品也没有体现出可决高下的差别,他们的差距是同一级别的差异,同样他们的问题也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观看几乎是如同一个人的观看,只不过是偶尔转了一下头而已,角度和视点的差异仅仅是微弱的,所以图像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
专业摄影师应该随时随地追求卓越
美国麻省的学者和艺术策展人威廉·亚当斯曾经说过:“艺术难以说成是一种方法和步骤,它应该当作是气质、品味和感情。在一个艺术家的手里,有效地扩展摄影作品的精神内涵有赖于摄影者个人的意愿、不懈的探寻以至长年的累积与实践。”
有人说知名摄影师的每一张有视觉穿透力的照片都是一把刀子,是用来割开和整形一个时代的社会容颜和共同记忆的基因编码。当然能上升到这个层面的照片其实并不多,如果一个专业棋手一生也下不出几盘举世公认的好棋,那么更多的都只能是被时间粉饰成回忆时的尘土飞扬和五色氤氲。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需要的反省。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果我们的影像没有跳出和超越人们既定的想象和已经适应的观赏模式,那将是我们作为摄影师的悲哀!如果我们的影像和同类题材的影像没有拉开差距,无法显示出让受众铭记的特质,那也是我们注定无法走远,也谈不上走向卓越的根源!
作为专业摄影师,应该随时随地追求卓越的影像,虽然这个追求注定不是每次都有结果,都一定有所得,但是这种“随时随地追求卓越”的态度应该是专业底线,这也是每个摄影师不断超越自己日常的平庸走向不凡的起点。
其实,没有任何人敢说,响沙湾肯定出不了可以传世的影像,如同谁也没有想到一次领导人的会见会拍出《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一样,可是贺延光做到了!为什么?
专业棋手只有每次临场都既全力以赴又勇于打破常规,才可能先超越自己,之后再超越别人!
应该体现视觉的丰富性
如何才能让不同的摄影师用不同的眼光看相同的地方,从而使这种“活动类型”的摄影专题体现视觉的丰富性以及传播的多样性呢?
大家都知道,这类摄影活动的游戏规则往往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像这次PK 就规定了拍摄范围必须是在“响沙湾景区范围内”,拍摄时间是60个小时。这样的规则是导致影像结果往往雷同的根本原因。因为摄影是最大程度依附于拍摄客体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相同的时间和空间要件,注定将铸造出几近相同的视觉产品。
为了避免最终产品的雷同性,在活动设计之初,编辑就应该提前介入,为不同风格和特质的摄影师设计不同的拍摄线路和思路,以及不同的视觉呈现,不同的几组专题作品互补又相互支撑,成为一个大的专题矩阵。这种活动在策划时应该以编辑为主导,让策划人和编辑提前介入,并且在活动的拍摄过程中随时掌控和调整,以保证整体视觉专题的平衡和可控,而不仅仅是后期挑挑照片而已。
另外,专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取决于时间的投入量以及对拍摄客体的熟悉程度,只有混得较熟才可能沟通到位,才有可能互动,从而产生不同一般的奇思妙想,捕捉到难能可贵的瞬间。这取决于什么?就是时间和精力的不断投入。专业拍摄者与一般的观光客一定是有本质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观光客是休闲放松来了,你是工作来了!
胡适曾说过:“人要有二亩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作者为《华商报》首席编辑,著名摄影评论家)
责任编辑/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