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分配”究竟该如何“统一”?
武 洁
卫生部《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日前经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讨论通过,近期印发全国。新规对器官获取组织予以规范,今后器官移植试点医院如获得器官,需要由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来分配。(《广州日报》10月10日)
平心而论,对于任何稀缺品而言,其分配机制当然免不了受人关注,人体器官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放在国内公众人体器官捐献意愿不高,捐献比例更是相当低的背景下,人体器官自然更加稀缺。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各种地下人体器官的黑色交易会如此猖獗,甚至不乏各种“卖肾”、“强行取肾”之类的黑幕曝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于人体器官的管理,保障这一稀缺资源能够更合理、更公正的分配,不仅大有必要,更是提升人们认同感、提高人体器官捐献意愿的必要前提。
不难设想,当移植人体器官的分配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并全部由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来分配,当然可以使得分配的标尺更为统一,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分配机制也有望更加公平。不仅如此,按照专家的说法,“将器官分配给最需要的人”,也正是构建这一系统的目标所在。
不过,假如因此便对人体器官的全国统一分配寄予重托和厚望,恐怕也有些过于乐观。事实上,人体器官全国统一分配固然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保障分配机制的统一,但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中的公平、透明,却同样兹事体大。否则的话,公众对于人体器官统一分配平台是否涉嫌垄断,以及会否青睐权贵的担忧,就绝非杞人忧天。
可见,相比人体器官分配的“统一”本身,如何真正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分配机制,并确保这一人体器官的捐赠与分配平台具备独立于行政体系的第三方中立属性,同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其实才是更需被关注与聚焦。
锻炼是最好的健康储备
张铁鹰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3.8%的18岁以上居民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为73.2%;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能做到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
调查显示,从1993年~2008年,我国患病人次数由43.6亿增加到52.5亿,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缺乏运动和锻炼,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的健康。
许多人总说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锻炼,可是,他们却有时间看电视、网上聊天、参加无意义的应酬等。如果想主动锻炼,时间是有的,走路上班是锻炼,上下楼尽可能走楼梯也是锻炼。
生活中,经常看到老年人坚持锻炼的身影,除时间充裕外,这与老年人已经意识到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有关。这些经常参与锻炼的老年人,有的是“失去健康后,方悔锻炼迟”的。提醒年轻人抽时间运动锻炼,不能等到老了,或者有病了,才进行锻炼。要健康地生活,就必须趁年轻时锻炼,在身体还好的时候,就通过锻炼进行健康储备。
“药驾”风险比“酒驾”
阿明
朋友阿贝国庆长假期间选择自驾游江西庐山,返回时因感冒服用了感冒药在万载县境内出了车祸,车毁人伤。所幸的是他本人并无大碍,小小外伤加轻微脑震荡。去医院看他时谈起这次“药驾”的经历阿贝仍然惊魂未定。“早上起床觉得有些发烧头痛,就吃了一粒‘感康,哪晓得一路开车晕晕乎乎的,还感觉有些心慌。就在要过马路时,隐约觉得前面有几个人,想踩刹车却使不上力气,自己猛地一惊,急打方向盘才没酿成惨剧,只是撞在了路边的石阶上,但车毁严重。”
目前,“酒驾”的危险性已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正在成为驾车者的行为守则。然而,堪比“酒驾”的“马路杀手”——“药驾”却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像阿贝这样服用感冒药后影响了行车安全的例子并不鲜见。
有关专家表示:“有镇定作用的药品很容易产生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症状;而感冒药镇咳药等都有一些镇定和镇痛成分,有导致疲劳嗜睡的药物反应,因此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有些药物会引起眩晕、嗜睡、肌肉无力、视野不清、头痛、耳鸣等症状,即使停药后也会在短时间内残存睡意。因此服药期间应该谨遵医嘱,慎驾或不驾车辆。”
据了解,当前我国的《交通安全法》,只存在有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车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加强立法来引起社会各界对“药驾”的重视。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值得我们学习。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仅2010年,美国就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法国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标识,这种做法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警示效果。而我国目前的药物标识过于简单,如果可以将不同药物分成相应的驾驶等级,并标注在药品的外包装上,便可以使驾驶员在服药时知晓是否可以独立驾驶。呼吁人们提高对“药驾”隐患的认识,加大国家对药驾的监管和宣传,实乃预防“药驾”风险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