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失传的“总督茶”,被他复活了

2012-04-29 00:44高婷婷
大武汉 2012年11期
关键词:名茶总督恩施

高婷婷

初夏夜,坐在中山公园后门的“敬和国茗”二楼,我对眼前这一捧不起眼的干绿茶,充满好奇。

它,就是在武汉茶界传闻颇广的“总督茶”,一款120年前曾作为国礼相赠、此后失传的湖北名茶。

【绿茶中的“奢侈品”】

仔细观察,这茶颇为“其貌不扬”:和普通高档绿茶相比,条索不那么整齐,色泽也无那般翠绿,单芽个头也不算肥大。

茶主人解释说,因为它产自恩施高山,芽虽纤嫩却实壮,纯手工古法制作,品相不如机器生产的规整——属于低调的奢侈品。

耗费多年心血复活它的茶主人,正是“敬和国茗”老板彭小松,亲自用瓶装“黥山秀水”冲泡宝贝茶。

很奇怪,茶汤并不清透,微显淡鹅黄,仔细一看,原来汤中白毫丰富。

抿一口,好鲜爽的茶!入口如喝一碗清鲜的汤,回甘明显。饮完后,连喝一口白开水都是甜的!

总督茶另有“神奇之处”:一是不论你喝多少,胃不难受,通体舒畅;二是不必像普通绿茶必须存在冰箱,它常温下阴凉避光就可,多日后,饮来鲜爽依然。

这就是古法工艺的神秘之处。

【茶人彭小松】

彭小松虽然是福建人,来武汉做茶生意已经近10年,谈起湖北的茶文化如数家珍。

和许多只做“倒手”、“代理”生意的茶商不同,他本身是骨灰级的茶叶痴迷者,他的茶店,只卖自己茶园做出的茶。

彭小松在福建、云南、恩施打理有三片顶级优质茶园,“只挑当地最好的”。比如他在云南勐海那边的普洱茶园,1000多亩地只有3000棵树,最年轻的茶树也有300年以上,山脚下有一条溪水,常年不断。

此次他发掘的“总督茶”茶园,也是恩施一小片绝好的茶山,云蒸霞蔚。当地出具的土壤分析报告显示,这片茶园的肥沃度、含硒度,都比别处要好得多。

他喜欢做高山茶,不需打农药,只用农家肥。

【湖北缺名茶】

彭小松不明白的是,茶历史悠久的湖北,怎么没有一款像龙井、大红袍那样代表一个地域的名茶呢?在武汉流行的毛尖,追源其实是河南信阳。

他埋头查阅古籍研究湖北茶的历史,从陆羽《茶经》、俄国茶商在洋楼洞建砖茶厂……终于,一段记载,令彭小松激动不已:

光绪17年,张之洞在晴川阁宴请俄国皇太子,赠送的国礼,即是湖北产的一种武陵高山绿茶,这茶后人便称它为“总督茶”。那一年,即公元1891年。

可惜,后来总督茶的工艺一度失传,所以今人鲜有知者。

就是它了!

【五年心血】

彭小松立志,要让120年前的一代湖北名茶“总督茶”重新复活!

此后,他一边埋头查阅古籍甚至拓印残碑研究,一边到房陵、宜昌、恩施等产茶地考察,寻访当地的古稀老茶人,捕捉失传名茶的蛛丝马迹……

想复活一种失传的工艺是困难的,幸好在恩施当地,彭小松成功寻访到多位逾80岁高龄的老茶农,他们中多人还在当学徒时,曾有幸品尝过“总督茶”,那记忆中的高雅香气和口感,近乎苛刻的工艺要求,至今难忘。

按古法要求,采摘必须全单芽,一年只采一季;且高山气温低,茶叶生长缓慢,清明节前刚刚萌芽,需在清明后一周内采摘最佳;采摘时间控制在早晨露水刚过的9点半到11点;且逐根手工挑芽,10万颗大小一致的芽头才能制作一斤干茶。

而古法工艺的微妙,能让茶汤不伤胃,且耐常温存放。

经过5年的辛苦,彭小松终于在恩施那片茶山上,做出了梦寐以求的顶级武陵高山绿茶。

是否它就是总督茶呢?经老者们的反复品尝,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彭小松顿时浑身释然,取名“总督茶1891”。

失传名茶,重新现世。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2011年荣获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2011年荣获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

猜你喜欢
名茶总督恩施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