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是民生新闻的重要支撑

2012-04-29 06:14林保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2期
关键词:商丘时政民生

林保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越来越精细化,社会群体分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受此影响,紧随时代潮流的媒体受众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化,他们要求媒体的报道更加细致、更为专业、更合口味。反映社会现实、引导社会舆论是媒体的功能,在社会分化和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以满足观众收视需求为职责的电视台则顺应这一实际变化,对惯常的新闻报道不断进行改革。大多数电视台的做法是将新闻分割为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并作出相应的定位:时政新闻是办给各级领导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看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报道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要活动以及重要决策,也就是关注“国计”;民生新闻则是反映百姓生活和百姓呼声,报道的多是老百姓身边的“细微小事”。那么,这看似明确的分工能否经得住时间和观众的考验呢?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改革之初,各家电视台的台长面露笑容,节目收视率较从前确实大有提升。然而,新鲜过后,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现象很快出现:“时政新闻只讲国计不关注民生,民生新闻只关注民生不讲国计。”受此影响,观众的流失率也开始抬头。分析其原因,大家发现这种把新闻简单地分为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做法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改革,改动的是形式和表现,忽视了新闻的真正内涵和整体功能。

其实,作为电视观众,偏好时政新闻的观众并非对民生新闻漠不关心,而喜爱民生新闻的观众亦对时政新闻心存期盼。更何况,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电视台的任务应是,在两者之间找准结合点,在保持各自新闻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使时政新闻融入民生的元素,民生新闻散发出时政的大气。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很多电视台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拓宽思路,找寻对策,付诸实践,将两者进行有机融通。在众多电视传媒里,商丘电视台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和大多数电视台一样,商丘电视台曾经通过分众化传播的努力,使时政报道《商丘新闻联播》与民生新闻《新闻播报》各自培养了相对固定的观众群。该台于2000年创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新闻播报》以主持人亲切平和的讲故事方式报道老百姓的衣食冷暖、酸甜苦辣,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时间一长,就有观众不乐意了,他们感到节目缺失了大政方针的引领和指向,疑惑对时政大事怎么不做报道。更主要的是,该台民生新闻栏目与其他城市电视台一样,在运行初期的红火风光后,便很快显露出整体性的平俗和凝滞——内容表面化、单调化、雷同化、市井化,节目看起来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报道内容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初始似有新意但时间一长便似曾相识……这成了《新闻播报》这类民生新闻栏目的表征。同时,该栏目对于“国计”关注的缺失,也造成新闻节目信息量的明显不足,新闻内容趋于边缘化。渐渐地《新闻播报》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观众意见很大,收视率在一天天地降低。

面对这种状况,台领导敏锐地认识到,两种新闻样式本身所传播的内容其实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如果一味地将两者分开搞“独立”,必然会导致“国计”与“民生”失去交会点,彼此互不联通,媒体传播上的“以小见大”、“大事化小”难以充分展现,媒体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也难以得到充分实现,由此,商丘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又一次优化提升迫在眉睫。在认真分析总结过往的新闻改革得失后,勇于进取创新的商丘电视台又一次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2010年,《新闻播报》再次改版。这次改革的原则是重新理解民生的内涵,把民生新闻的外延扩大,做“大民生”,尽可能把“国计”融入民生新闻,让观众在关注身边事的过程中了解国家正在推行或将要推行的一些政策法规,从而增强民生新闻的实用性和可视性,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指导性。

首先增加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解读,密切关注“国计”。电视台首先对编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大家了解国家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彻底搞清何谓“国计”、何谓“民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求编辑和记者除在内容上相互弥补与融合外,还要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闻采访中借助新闻事件体现大政方针,努力做到“以小见大”。

改版后的《新闻播报》既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停水停电、看病上学等,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举措等通过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比如房地产、金融、汽车等方面政策调整或者新法规出台时,栏目及时选题,采访政府部门、律师、专家和百姓,用“民生”的视角和群众的语言去解读这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从“民生”的角度解读和诠释“国计”,更利于促进“国计”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扩大“国计”的影响力,利于“国计”深入民心,使“国计”与“民生”得到有机融合,这样的民生新闻也更能体现新闻媒体的“三贴近”原则,同时也会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注“国计”,尝试将公共新闻的理念融入民生新闻的实践之中,更有利于“国家大事”与“生活小事”的融合。何谓公共新闻?“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这是“公共新闻”的基本内涵。在民生新闻中,尝试以“公共新闻”的理念设置议题,将政府和百姓连接起来,并引导群众参与。

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新闻播报》曾播出过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农民购买了一款冰箱,当时商家告诉他这款冰箱享受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可以拿到国家13%的冰箱款补贴。农民购买冰箱后才发现买的冰箱型号不是国家规定的型号,不能得到补贴,和商家发生了争执。《新闻播报》记者如果把报道的角度停留在当事人谁是谁非上,这充其量就是一条双方发生纠纷的民生新闻。《新闻播报》记者做了另外一种努力。节目里,他们由这件事细细解读了国家有关家电下乡的政策,哪些家电享受家电下乡补贴,哪些不享受,如何申请补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到哪些部门去办理,需要多长时间能办成,都一一进行了解答,让观众真正能从《新闻播报》里得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以国计体现民生,以民生解读国计。国计与民生,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但长久以来,人们的头脑里总是把它们用大与小、上与下的概念割裂开来,觉得国计是国家层面的发展大事,民生是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两者基本不搭边。作为新闻媒体,应当树立正确的国计民生观,恰当运用新闻手段,以国计体现民生的视角,以民生解读国计的内涵,让人们接受与了解国计民生。在处理那些公众关心、政府关注、有待解决的事情时,《新闻播报》常常设置一些议题,在这些议题中百姓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从参与的角度与社会公共事务一起构成新闻互动,形成舆论声势,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进行解读与分析,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

《新闻播报》曾设置过《公园门票该不该收?》这样一个议题,对于公园收门票这样一个现象让社会公众参与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节目编导再进行相关的政策解读,这样,百姓由关心自己事、身边事,继而到关注大家事、周围事、社会事、国家事,这是公民意识的最基本体现。公民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参与的热情以及收看的热情也有了极大提升。通过公共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商丘电视台不仅重构了媒体、政府、受众的关系,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更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新闻播报》按照以上几点改版后,让“国计”的元素注入了民生新闻,让民生新闻更多地反映了“国计”。在具体实践中,商丘电视台还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现实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栏目的宣传思路,拓宽栏目的报道领域,充实栏目宣传的内容。在大量报道民生新闻的同时,有意识地宣传报道一些新出台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对群众的思想和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受到群众的真诚欢迎。运行一年来,商丘电视台收视率重新大幅回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媒体真正成为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窗口,搭起了党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作者单位:商丘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商丘时政民生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