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泉河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同源新闻资源的争夺上。这是因为,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不同新闻媒体的信息网纵横交织,新闻热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新闻资源已不可能为一家媒体独有独享,而为媒体共有共享,新闻报道向同源化甚至同题化蔓延。在这种新的新闻生态环境中,任何一家媒体、任何一名记者,要获得独家信息,靠报道独家新闻取胜都几乎不可能。近些年来,一些媒体和记者审时度势,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在同源新闻报道竞争中转向了以选择报道角度制胜之路。
新闻的报道角度,指的是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发现、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杂的,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记者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既有一眼就能看清楚的正面,也有需要转动一下身子,或近视远眺、或仰视俯瞰才能看清楚的反面、侧面、上面、下面、里面、外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可以得到不同的印象、认识和结论。不管哪个方面,都可以作为报道的角度。但是,在报道时,如果一味从人们都能看得很清楚的正面切入,选用大多数记者惯用的报道角度,那只能写出或内容陈旧、老生常谈、公式化、一般化,或大同小异、趋同雷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报道。从其他各个侧面选择报道角度,由于新闻事实的价值量在各个面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也不一定都能够选出好的报道角度。只有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探求出能够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最佳报道角度,才能写出信息量大、传播力强的报道,在正确反映和引导舆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择最能体现事物本质,能够切中事物要害的角度。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矛盾交织的,而且常常是庞杂的表面现象遮盖着实质的内涵。如果用一般角度进行报道,那只能是就事论事,主次不分,把真正的新闻淹没在非新闻材料之中。受众从中了解不到最想知道的东西,当然也不会有阅读的兴趣。只有对所报道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出矛盾的集中点和主要矛盾,认清事物的实质,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点,以此作为报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写出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问题抓得准,思想性强的报道来。
选择能够体现事物特点的角度。客观事物丰富多彩,不断变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如果仅从普遍性、共性的角度来描述,那就会陷入泛泛而谈,概念化、空洞化。如果能够抓住事件的特殊属性和特殊矛盾,选择最有特点的一面为报道角度,并通过具体的、新鲜的事实表现出来,报道就会别开生面,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比如报道农业丰收,如果只写亩产多少、总产多少、增产了多少、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和几条常规的农业生产措施,那就成了毫无滋味的“白开水”新闻。但如果能从政府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推广了最新的农业科技,促进了农业发展;或是从如何解决农业丰收出现的卖粮难、粮价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新问题等新特点来写,报道就有了新意,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某一事物时,或将此事物同过去的同类事物作纵断面比较,找出其发展中的新特点;或将此事物同其同时期的同类事物作横断面的比较,找出其自身的特点。特点抓准了,报道也就与众不同了。
选择公众最关心的角度。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公众最关心的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因此,在对事物进行报道时选择公众最关心的角度,就可以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如,各地每年夏季都要开展防汛工作,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如果仅从工作的角度去报道,大写做好防汛工作如何重要、领导如何重视、制订了什么预案、准备了哪些物资等内容,这样的报道只有有关领导、媒体编辑和作者本人才会读。如果从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报道角度,写出科学预测气候将会有什么变化,会发生多么大的洪水,一旦洪水出现会淹没多少村庄和工地,会有多少人受灾,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应怎样加强防汛中的薄弱环节,一旦发生洪灾,怎样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内容,公众就会争相阅读,广为传播。
选择最能引起受众兴趣的角度。人人都有好奇心,喜欢阅读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物时,尤其是在采写诸如会议新闻、政务新闻等硬新闻时,要想方设法挖掘和运用那些个性特点突出、富有戏剧性变化、现场感强的事实材料写新闻,满足受众的兴趣需要,提高报道的阅读率。
选择通俗易懂,公众易于接受的角度。比如,在报道工业新产品或科技新成果时,如果仅从专业的角度报道,人们就会因为弄不懂深奥的道理、复杂的科技知识和成串的专业术语而不去阅读。如果能将高深的道理、技术和术语加以“翻译”,用大白话表述出来,并写出这种新产品、新成果将会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报道就会为公众所接受。
在同源新闻报道中,谁能选择出最佳的报道角度,谁就能在新闻竞争中胜出。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要多下点工夫,多动点心思,精心选择能给人以新印象、新感觉、新启示、新教育、新指导,能够叩响人的心弦的角度。这样,才能够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色、香、味俱佳的好新闻,使新闻在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钻井一公司)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