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社工们就是要用爱去融化服务对象的心,用社工的特质去创造那一点一滴从而感动别人。
在东莞市首家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一位社工黄奕飞,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飞哥”。“作为社区社工,服务对象是所有的社区居民,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望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最多地覆盖我们的社区居民,给他们传达关怀和爱。”飞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热爱社会工作”
2009年5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人来到广州大学,为准毕业生们开了一场特别的宣讲会。在会上,东莞大众社工机构的创办人面对学生们抛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应。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到大众做社工需要什么条件?”
“没太多要求,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热爱社会工作。”仅仅是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飞哥的脑海里。彼时的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内的理论知识,以及少数街道实习经验,他对自己的专业未来并不是十分明晰。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真正的社会机构,然而就只是这个“第一次”,已经足以改变他接下来的命运。在之后的面试中,飞哥靠自己的实力和对社工工作的真诚打动了机构,最终被录用了。
从冷遇到接受的欣慰
社工在东莞属于新职业、新岗位,了解的人还不是很多。初出茅庐的飞哥把社工想的过于理想化了,虽然自己用专业技巧去帮助人,可效果却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然而,经过一次次的磨练,飞哥渐渐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绝不仅仅如此——社会工作助人的理念需要一点一点地灌注到服务对象的内心。
记得09年他刚上岗的时候,社区居民对社工的概念是一片空白。大众机构要求社工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利用各种渠道去接触居民,譬如进行家庭访问。由于没有具体的家访地址,飞哥和同事们经常会碰壁,时常会出现找错门的尴尬情形。遇到脾气不太好的居民免不了受人白眼甚至被人谩骂。在一次残疾人座谈会后,飞哥帮助一位身患脚疾的老伯伯抬米包却遭到拒绝。飞哥再三坚持之下把伯伯的慰问品送到他家门前,伯伯很腼腆地连说数声谢谢后,还主动握手,这时飞哥骛然发觉这个地方似曾相识,原来是之前家访曾经碰壁,因为找错门而遭谩骂的地方。离开之前,飞哥对伯伯会意地笑了,伯伯的理解,就是是对社工们所付出的努力的最大肯定。
除了开展活动,飞哥在个案方面也找到了成就感。帮助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少年走出“不想读书”的抑郁,花大量的业余时间陪他打球,与他交谈,在少年写下遗书后被家长发现后,他连夜赶到少年家中,及时打消了他轻生的念头。可以说是飞哥陪他读完了初中,现在少年上高一了,他说将来也要成为一名社工。
相比大多数首批大众社工纷纷上调至行政管理,飞哥是少见的能够在同一个岗位上始终坚持做前线的社工,用他的话说,“无论到哪,能把前线做好,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走好。”社工的职业之路任重而道远,虽然飞哥才刚刚起步,虽然遇到过挫折和阻力,但他得到了更多的是认可和肯定。就是这些喜悦和感动让他更加清楚地明白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更加坚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责任编辑: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