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波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中、小型农业机械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注意安全,大力开展广泛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定期检查总结,严格按照机务规章操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纠正。为了确保人身机具安全,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一、作业前,要认真检查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的技术状况,必须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完好。
二、农业机械的农田作业,除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外,还需一些辅助人员协助完成,特别是在秋收作业现场人多、机械多,情况复杂,容易发生事故。因此要有专人现场指挥,维护好作业秩序。
三、驾驶操作人员要与辅助人员协调一致,密切配合。
驾驶要平稳,严格按照作业速度行驶。行驶起步时应鸣喇叭,告知辅助人员有所准备,以免发生事故。
四、注意周围人员。
农机作业现场常常会遇到小孩围绕车辆玩耍的情况,因此驾驶操作人员在起动作业时,要先观察,确认安全后再进行作业。作业中,也要时刻注意田问、地头是否有人休息或劳动。
五、驾驶员操作机械时禁止吸烟和单手控制方向。
驾车吸烟既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还影响其视线。吸烟产生的烟雾严重刺激眼睛和喉咙,导致机手流泪或睁不开眼,咳嗽加剧。人们时常能见到一些驾驶员单手驾车或以脚代手来控制机车方向,自以为自己技术高超,但是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机手就会手忙手乱,出了事故,后悔已晚。
六、超载超速人货混装。
超载越速或多拉快跑是机手挣钱心切的具体表现。拖拉机超载的危害很大,即降低整机制动性能,又加剧了零部件的磨损,一旦因货物捆绑不紧或路面不平产生颠簸,很容易发生翻车事故。而速度过快,安全制动距离相应也要更长一些,那么就要求刹车装置更加灵敏,驾驶员反应更敏捷,以便在紧急关头能迅速停车。人货混装,甚至在交通条件落后的地方,拖拉机成了拉人载客的工具,这种作业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违法行为。
七、过度疲劳驾驶。
一些驾驶人员在长途运输中日夜兼程,打疲劳战,吃不好,睡不足,很是辛苦。殊不知这种作法很不安全。睡觉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得不到充分休息的驾驶员开车时,常因神志模糊、打磕睡而引发交通事故,既害己又害人。
八、饮酒驾车。
一些驾驶员自认为自己的车技高超,喝些小酒不会影响驾车技术。但殊不知饮酒后,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此做法是极为不可取,坚决禁止的。
九、机车下坡空档滑行
一个物体沿坡面下滑时,物体重力会分解出一个沿下坡方向的分力,并给物体以加速度,使其下滑速度越来越快,中间若不给反作用力,物体最后将靠摩擦阻力慢慢减速而停下来。如果中间突然给物体施加一个阻力,物体容易发生滚翻现象。之所以不允许拖拉机下坡时空档滑行,其道理是一样的。
十、排除故障时发动机不熄火
有些机手在作业中发现手扶拖拉机或配套机具有了故障,为图方便,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但冒险去排除故障,结果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得不偿失。
十一、短暂停车脚踩离合器不摘档
机手开车时遇到亲戚朋友免不了要停车交谈几句,然而脚踩离合器、不摘去挡位的作法存在着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同时,这种作法也易使离合器磨损加重,缩短离合器使用寿命。
十二、起步前猛轰油门
拖拉机驾驶员在机车起步前,总喜欢猛轰几下油门,使发动机转速突然加快。这样做有以下害处:
1、发动机转速突然变化,使气门弹簧、喷油泵柱塞回位弹簧因共振而折断。
2、发动机转速剧变,造成各磨擦件表面润滑不良,磨损加剧。
3、发动机的有关运动件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而疲劳损坏。
4、发动机活塞运动速度大于气门回位速度,使气门锁夹脱落,气门掉入气缸中引发事故。
十三、在维修机械时要用结实的钢丝绳。三角架等也必须地脚稳固,用吊车悬吊时,重物下始终不得有人通过或站立。
十四、农用机械维修悬挂机具的错误操作。
维修悬挂机具时,在悬挂机具没有落地和停机后进行;挂接悬挂机具时采用大中油门,挂接速度过快,不注意挂接人员手势,或不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在进行中维护或清除泥土;在悬挂机具下部维修时,不停机熄火不支撑牢固。这些做法都十分危险,应当杜绝。
十五、农用机械支撑车辆的错误做法。
当轮胎损坏或更换时,用砖头、石块、木块或单独用一个千斤顶支撑,农用机械这些做法是不安全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千斤顶和结实的木墩同时垫起车架。而且前后轮还要用三角木或较大石头卡死,防止车辆前后移动,支撑倒下伤人。这种维修最好在坚实的平地上进行,以防倾倒伤人。
十六、农用机械轮胎充气不安全操作。
轮胎经拆装后重新充气,不加防护,农用机械使钢圈弹出击伤人。正确的方法是充气前将轮胎、锁圈、挡圈和轮圈一起用锁链锁住;还可将挡圈一侧朝向地面或墙壁再充气,防止轮圈弹出伤人。
总之,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只用正确操作和使用农业机械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真正达到省时、省力、高效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