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川
最近,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再度因言论引发舆论争议。一篇题为《王石:中国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的文章经纸媒发表、网媒转载后,引起网友强烈反响。王石这篇文章的意思其实是说,中国人口众多,可用来建造住宅的土地越来越少,因而城市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不可避免出现高房价,所以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要做好晚买房、买小房的思想准备。
网友对王石此文给予猛烈抨击,不仅是文章标题让他们感觉受到了歧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与王石的职业身份结合起来,再加上部分媒体转载此文时的暗示,似乎還传递出一个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信号:房地产商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却要求无房的年轻人来承担土地越来越少的后果。
有关媒体在“成功”诱发出网民对王石的不满后,在后续报道中又称,王石的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根据一本书中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一个标题来批评王石,有断章取义之嫌。那么,王石这番备受质疑的话,究竟说得对不对,是不是被断章取义呢?
王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他本人口述的登山、参与环保组织和相关活动等经历及心得,附带提到了他个人对一些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看法。换言之,这本书并没有梳理出某个主题,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主旨的话,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规律、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王石在登山和环保等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国内外不少地方生态恶化和气候退化的事实,从中国、中国企业、中国人资源和能源消耗现状及趋势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警示性和自省性的看法。
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再来看《王石:中国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这篇文章,我们可能会对后者形成更全面客观的看法。王石在书中一些文章中,反复提及中国房地产业、中国住宅的消费者占用了世界很多资源,影响了印尼、巴西许多热带雨林地区的环境,与如今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变暖也很难撇清关系。而在另一些文章中,他从个人人生的体悟出发,希望告诉年轻人,生活要有理性、要有节制,要学会“放下”,要看到科学、欲望对世界的破坏力。他甚至推论认为,中国人历来个头小、分量轻、吃饭也少(食物结构更趋向于素食),因而本来就应该是“小巧而环保的人类”。他的言外之意是,中国人需要为遏止资源、能源、环境危机承担更多责任。
上段所述的两方面,显然就是《王石:中国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一文的思想基础。应该说,这篇文章说对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人均国土面积、可开发土地面积并不大,为保证粮食安全需要维持土地红线,城市化不仅要注重平面扩张還应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大学生毕业后过早买房并不理性,等等。由此,当然也可以说“中国人需要住小一点的房子”“希望中国年轻人尽量不要选择大房子”,王石原话如果改成这个样子,肯定不会引发如潮的争议。
但这篇文章還用中国内地与香港、日本东京的GDP对比,作为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的理由。这个推断显然是不成立的。虽然我国人均国土面积基数不大,可开发的土地也不宽裕,但并没有紧张到拿不出地来盖房的地步,王石举出的深圳市土地库存稀缺的例子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普遍情况。
王石的文章中没有提到的是,香港之所以房价稳固亚洲前列,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土地稀少或短缺,而是几十年来稳定执行的土地规划,即将新界和九龙绝大部分区域纳入禁止开发之列,每年解禁出一部分用来开发商业和居民住宅。由于每年解禁的土地少之又少,从而极为有效地保护了香港的环境,当然,也衍生出房价畸高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