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君
马铃薯有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是:
一、选地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秋起垄,保证土壤水分,达到播种状态。
二、播种技术
1、选用良种: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特别要首选脱毒马铃薯。
2、晒种。在播种前晒种2-3天,打破休眠期,提早出苗。
3、适时播种。根据黑龙江的自然条件,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种薯每个以40克左右整薯为佳,以利苗齐苗壮。
4、播种方法。主要以垄作为主,用机械开沟施肥,然后机械点播种子,随后起垄覆土、镇压,防止水分散失。
5、播种密度。亩种植密度保持在3600~4200株,播种量100公斤左右。播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适宜的播种深度,可防止冻伤或晒伤薯块,增加结薯层次,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培土。
在去除田间杂草的同时,可加厚土层,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地下根茎增多,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进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温,促进发芽生长;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块茎膨大。
2、合理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结合早春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春播每亩需种薯120公斤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切块,重量25-30克。种薯切块后用600倍多菌灵悬浮液冲洗切口表面淀粉,晾干后即可播种。
3、打花及疏枝。
马铃薯的分枝性较强,若栽植过密或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和密度过大,会影响地下部分发育,应及时进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时摘除花蕾,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增强产量。
五、防治病虫害
1、主要病虫害种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蛴螬、金针虫等。
2、制定科学植保方案
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以保证生产出优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防治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配合使用的原则。在生长期中进行5次叶面喷药,分别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1次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施用银法利(75-100毫升/亩),间隔10天。
对于蚜虫及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除了在拌种期使用高巧拌种控制苗期的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外,在马铃薯成株期使用艾美乐70%可湿性粒剂5-10克/亩的剂量叶面喷雾。
3、保护叶片,延长功能期
研究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在90%以上。因此,保护叶片,延长其功能期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银法利不仅防病,还能延长马铃薯的后期叶片功能期,对增加马铃薯的产量非常关键。也可以在马铃薯开花初期叶面喷施0.2%硼酸,在薯块膨大期叶面喷施了3次磷酸二氢钾
六、田间杂草防除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杂草防除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三种方式。
1、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
2、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系切断,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温有利于出苗。
3、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公斤加水40公斤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七、收获技术
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一周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
八、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