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磊
【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以其传递社会正能量、纯粹寻觅好声音和节目制作专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本文从价值取向、审美定位以及节目制作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价值取向审美定位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源自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2010年,《The Voice of Holland》一经推出就创下了收视奇迹。①同年,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购买了该节目的中国版权,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以下简称《好声音》)。节目播出不到一周时间,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点名表扬《好声音》做到了关照现实和注重品质。《中国好声音》总共播出14期,其平均收视率达到4.002,平均收视份额达12.73%,位居国内娱乐节目首位。《好声音》凭借价值取向做加法、审美定位做减法、节目制作做乘法的独特方式呈现一档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娱乐“大片”。
一、价值取向做加法:传递社会正能量
《好声音》究其本质是声音选秀节目,其独特之处在于节目形式中加入了思考和价值取向。灿星制作总裁田明提出,“我们追求有价值观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娱乐……在精神价值观、人性表达层面坚持表达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观,包括真善美的感情,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正面能量”。②
选手出场前的有段VCR介绍,简短却提炼出了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是编导们对生命个体的情感和情怀的关注并进行二度创作,叙述出的故事是精心设置的真实。如第一期第一位选手黄鹤,短片中只提到关键的两点:一,她是双下岗职工的孩子;二,她喜欢光脚唱歌。节目开始时,她站在舞台中央光脚唱歌,现场有父母为其加油。如此平凡、质朴的人却演绎出天籁之声,观众更容易兴奋,画面也愈加动人。而那英在了解其光脚唱歌原因之后也上台脱鞋演唱,配以庾澄庆的活泼打趣,现场高潮不断。
星空传媒集团项目顾问徐帆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当前中国娱乐节目中,苦情故事已经成为审美疲劳,需要正能量替代”。《好声音》拒绝悲情,挖掘的是真正打动人心的、苦中作乐、苦亦坚持的态度。如节目中的一名选手在发行唱片前出了车祸,牙齿撞掉了却戴着牙套继续唱歌。庾澄庆在谈及录影感受时说:“现在比较流行把励志的、悲苦的放出来,但在我们这里,好像更阳光、更进取、更开心、更明亮一些”。③《好声音》摆出了“正娱乐”的姿态。
《好声音》环节设置要求导师对学员精心培训,学员的音乐梦想能够沿着专业的路径和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这对于生活和事业发展压力较大的“80后”、“90后”来说,满足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人民日报评论,这像一个音乐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④
选手在面对一位以上的转椅评委时有反选的权利。评委们求贤若渴,为争夺学员互相拆台、调侃。如在赢得四位评委均为其转椅的好声音选手吉克隽逸那一场,庾澄庆还没有表达完希望她归入自己队伍,那英便说出“台湾太远了”;而杨坤更是频频拿出自己“三十二场演唱会”的吸引选手等。这些为节目增加不少笑料,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仅仅在于其营造的轻松愉悦的现场氛围,更是以此完成了对权威、声望的消解,通过去神圣化实现对名人的解构,建立一个新的娱乐秩序,达到全民狂欢,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公平的价值观。
二、审美定位做减法:纯粹觅得好声音
2005年,中国选秀节目经历第一波收视狂潮,之后便活跃于荧屏。但各节目之间形式重复,观众对其辨识度不高,观众的新奇感逐渐消退,选秀节目遭遇瓶颈。
面对逐渐成熟的观众、逐渐具备鉴别力的市场,“减少表达冲动的叠加与商业元素的拼凑,用最合适的叙述手段达成清晰的叙事目标,是今天的观众对电影创作的常规要求”,⑤此亦适用于当前的中国选秀节目。《好声音》率先做审美减法,选择用最简单、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寻觅“好声音”。
首先是盲选的选拔模式。在选手上台之前,评委背对选手,选手演唱,评委转椅表示认可。四把转椅形式简单,但内涵深刻:《好声音》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即“好”声音,一切以此为核心。相比其他选秀节目的表演和包装,《好声音》以声音作为考题,让考试回归本质。⑥同时,VCR介绍、选手演唱、评委转椅、师生确认几个环节简洁流畅,这种直奔主题的方式规避了观众对个人作秀般的演绎和炒作的审美疲劳,效果集中、强化。
其次,在《好声音》的舞台上,不论形体、不要舞美、不讲排场,一切都还原为生活本色,“好声音”成为评委们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砝码。选手只通过歌声征服评委,评委始终以尊重和鼓励的姿态评点选手的唱作。⑦节目的精彩不靠选手搞噱头、评委博出位,纯粹以声音的好坏论输赢。⑧ 这在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陷入以“宏大场面、炫目舞美甚至费尽心机的绯闻炒作”拼收视率的怪圈中独树一帜,带给观众的是纯粹的品质和内容。
最后,主持人的缺席。节目中,主持人华少只负责广告插播,做此安排,好处有三。第一,不设串场,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内容的环环相扣。选手上台演唱、评委转椅、选手反选评委或失败退场,如此循环,紧张与刺激一直持续并不断积聚。第二,以往的节目,主持人为推动进程而驾驭节目或亲自上阵吸引眼球,这种方式生硬、刻板、惹人生厌。主持人失语使“游戏摆脱了构成生活严肃性的实质性东西,但却获得了它的令人愉悦的轻松和使其区别于纯娱乐的象征性意义。”⑨第三,评委和选手的交流互动直接从零开始。
三、节目制作做乘法:精细打造娱乐“大片”
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曾提出“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大片时代,谁能做出大片,谁就能抢先占领市场,所谓‘大片,即大投入、大制作、大主角”。⑩
《好声音》前期投入4000多万,版权购买费300万,每把转椅消耗80万,音乐设备超1000万,节目的大投入可见一斑。而节目制作的精细化、专业化更是将大制作推向极致。《好声音》由声音主导,专门从英国空运四把红色转椅“盲选”好声音。版权方导演现场督阵节目录制,节目的灯光、现场设置及流程等内容都有详细规定,连节目标志里话筒的倾斜角度,都要准确一致。
为保证收声效果,好声音团队请来了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零点乐队王笑冬担任乐队总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为音响总监。田明介绍节目时说,“用专业的乐队、专业的调音师、专业的评委,树立新的音乐标准,为中国的音乐电视节目正本清源”。
应版权方要求,节目组选择国内顶级音乐人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担任评委,四位互相区别,多功能开发。为追求最佳听觉效果,评委与身边音箱的距离,精确到以厘米为计。录制现场内外设置26个机位捕捉评委在聆听声音时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这些机器录制的近1000分钟素材,剪辑成每集不到80分钟的节目。⑾
确保音乐水准、保证节目质量,节目组有专人从全国各地寻找人气高的音频主角或找合作机构推荐。遇到“好”声音,先录下音频,传回总部编号,由音乐总监及导演组挑选,声音被选中后才进行后续工作。初选的1000个编号音频中,大约仅150个能通过最初的盲选。⑿
《好声音》凭借大投入、大制作、大主角营造大气场、输出大能量,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三位立体,给观众呈现一幕真正的电视娱乐“大片”。□
参考文献
①刘洋、樊美玲、汪娜,《电视大片时代:好声音,好生意》,http://www.rmlt.com.cn/News/201208/201208151009019633.html
②③⑿陈薇,《“中国好声音”的秘密》,《中国新闻周刊》,2012:71
④⑧张颐武,《纯粹觅得好声音》,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
/0807/c1003-18681739-1.html
⑤尹鸿,《从加法到减法——从陈凯歌的影片〈搜索〉谈起》,《当代电影》,2012(8)
⑥李岩,《〈中国好声音〉幕后操盘PE:15秒36万的疯狂文化热》,http://news.
chinaventure.com.cn/2/20120917/983
25.shtml
⑦闻光凯、高燕萍,《〈中国好声音〉:综艺大片时代的先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2):52
⑨殷乐,《电视娱乐:传播形态及社会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17
⑩⑾胡梦莹,《浙江卫视夏陈安:中国电视竞争迈入大片时代下半年将推出一批强势人文节目》,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spage/20120906/F9FC
D87886988080.html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