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真情”流露

2012-04-29 00:44:03单超
新闻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真情角度细节

单超

【摘要】标题之真来自自然自在的事实,是新闻事实的再现,事件现场的还原。标题之情,来自新闻当事人或是新闻记者自发的情怀,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抒发。在“真情”流露中,受众不再只是新闻事件之外的看客,而是可以和记者一起去感受新闻过程,通过新闻人物的命运跌宕、情感起伏,见微知著,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标题叙述角度表达方式

新闻战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年时间。中国石化报社的很多记者走进车间班组、偏远一线、大漠深山,与一线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体验基层的酸甜苦辣。对基层的深入体验、感同身受,使我们不再只是新闻事实的客观陈述者,我们的笔下凝聚了更多浓郁深沉的情感,也带来了新闻文风的改变。这种转变不光体现在新闻视角和叙述方式上,在标题制作上也尤为明显。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富有感染力、引人共鸣的标题切合新闻的真谛,凭着新闻本身的“真”和作者真实的“情”,自然生发出一种美感,让读者情动于衷。①

一、标题之“真”

标题之真来自自然自在的事实,是新闻事实的再现,事件现场的还原。读者仿佛可以和新闻中的人物亲历事件的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清新、朴实。反映在表达方式上,就是标题的动态化、细节化。

1、动态化

用动态来还原真实。多采用主谓结构,强调一种进行的状态。这其中,动词的运用很关键。一个动态、写实的标题,能够及时地传递新闻信息,具有“简练、明白、迅速”的特点。很多标题的传神之处有时就在某个动词上。

中国石化报社在开展“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中国石化管道行》专题时,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出发了》的文章,宣告行程6000公里的“中国石化管道行”大型采访活动启动。《我们,出发了》——“我们”后面加了一个逗号,起到强调主体的作用——是新闻记者;“出发”,强调行为,直接带动读者参与事件过程,调起读者胃口,去不自觉关注事件的开展; “了”,增加了标题的动态性。标题很平实,让人一目了然。

2、细节化

细节犹如珍珠,镶嵌到新闻里能产生光泽、动感、形象,有利于克服新闻写作概念化的毛病,使新闻更有说服力、感染力。②标题细节化,是指标题要落到实处和细节上去,巧妙地抓住新闻现场发生的,富情感共鸣点和新闻价值、能启迪思考的细节,进行再现。这些细节多用白描语言,简练单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语)。需要注意的是,在细节捕捉上要体现人文关怀,善于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这些人情味遍布在“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中,带出的是“大背景、大事件、大举措”。

(1)数字细节。对于准确的新闻来讲,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将数字直接放到标题中,也更容易让读者形成直观的印象。

2012年5月4日,《人民日报》5版《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栏目刊发报道《每天20万次提起加油枪》,记述了中国石化天津石油解放南路加油站加油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每天20万次”,用这样一个数字细节去强调一个事实,用“提”去陈述一个动作。从形象出发,化虚为实,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细节演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其效果比直接说其工作辛苦更直观,更具有感染力。

(2)动作细节。细节在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言行中,在每篇稿子最吸引人的内容、最打动人的事实中。

如:《他够竖起两个大拇指》

“一个大拇指不够。再竖一个大拇指。

河北保定市涞源县水堡乡柳沟村村民李双喜因为地方口音很重,加上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当我说明来意时,他先是竖起两个大拇指,然后又紧紧拉着马腾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这双粗糙的老手,充满了感激的力量。”非常生动的细节,这一动作也符合人物身份。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或许说不出什么华丽、煽情的话语,这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3)环境细节。从事件发生的周边环境中寻找细节,找到相似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储油罐顶的月光》(中国石化报2007年1月23日4版)——储油罐顶,说明故事主人公的工作性质和地点。月光,说明她的工作时间。这个开头很有诗意,将读者直接带入主人公的工作场景。之后再介绍这个主人公的情况,也就是交代背景。《72级台阶上的青春》(中国石化报2007年4月10日3版)写的也是储油罐。72级台阶是主人公每天取样要走的路。同一工作地点,从不同角度切入,同样都很精彩。

二、标题之“情”

标题之情,来自自发的情怀,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抒发。这种情,不同于标题党的煽情,而是来自于新闻主体最真实的语言表达、情感流露与抒发。表现在叙述角度上,体现在作为新闻主体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觉醒,直接引语的大量运用。

传统的动态新闻报道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作为一个全能全知的叙述主体在进行讲述,一般是采用顺叙的方式告诉受众“这里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新闻报道对象怎么样了”。而第二人称式的叙述角度,也就是“你看到新闻报道对象怎么样了”,由记者的笔触带领受众来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受众同记者一样,是事件见证者或者现场亲历者。群众在新闻中不再是“他”或“她”,而变成了“你”甚至变成了“我”。③

1、选择受众最关心的角度

那些大凡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总是倍受人们关注。标题制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选好新闻事实与读者生活的联结点,选择受众最关心的角度,来拨响读者的心弦。对于企业报纸来说,把企业的工作重点转化为受众关注的亮点、热点。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增加报道的影响力和社会服务效果,这就是最佳的标题角度。

我们以前在抗灾报道中,经常用到的标题是《旱灾无情、石化有情》、《旗帜、飘扬在抗灾一线》《哪里需要油,就把油送到哪里》《支援灾区,我们尽己所能》,这些类似于喊口号的标题,具有一定的煽动性,不能说不好。但再煽情的口号,也不如老百姓一句实实在在的话更打动人。《“想不到化工企业如此清洁”》(中国石化报2011年10月17日1版)。说的是某企业邀请市民参观厂区,反映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出色。标题运用的是文中参观者的一句感慨。以前我们在做同一类型的稿件时,常用《**石化邀请人大代表参观厂区》这个标题。这样的标题确实准确表达出了新闻事实,但是过于理性客观,传播效果有限。但如果用参观者口中说出的这句话做标题,因为叙述主体本身的第三方角度,本身具有的客观性,使得评价也更加客观,宣传效果显而易见。这条标题也符合新闻要素的贴近性原则。

2、运用好直接引语

直接引语的运用,有助于把新闻视角与受众视角相结合,把新闻话语变成百姓话语;从平民视角切入,以小见大,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些直接引语来自采访中自然产生的语言,甚至是由那些新闻事件主体塑造出的“名言警句”,是自然的情感流露。就好似朋友之间的一句对话,一句感慨,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亲和力,新闻的内涵也更为丰富。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引语要符合人物身份特征。例如:《“平安就好,没事就好”》,“‘请大家放心,野三坡加油站的员工和配送车司机都安然无恙。有了发电机,加油站就能为救援车辆加油了!这是野三坡景区被洪水围困后,53岁的王永强徒步跋涉两公里,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野三坡站后获知的消息。站长何云峰拉着王永强的手,哽咽着说:‘王经理,站上一切都好。我们担心加油站安全,没有离开半步。‘平安就好,没事就好!压在王永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中国石化报》2012年8月8日8版)

这是一篇关于北京“7·21”特大暴雨过后,位于重灾区野三坡的石化加油站员工如何抢险自救的现场特写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文中主人公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救灾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记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过程的曲折,而是给了一个让人安慰的结果。大灾过后,“平安就好,没事就好”是普通人最自然的反应,最自在的情感抒发,具有一种平实感人的力量。

总之,标题文风的转变,反映在表达方式上,不再冷静客观的观察,而是生动别致的展示;反映在叙述角度上,不再只是“全知全能”的旁白,而是钟情于新闻主体的自我觉醒;反映在语言风格上,变主观说教为更多口语化的表达。□

参考文献

①陈力峰、岑赤民、王莹,《新闻标题的情感表现——兼谈〈楚天金报〉当日好标题》,《新闻前哨》,2007(6)

②孙世恺,《在消息中怎么写好细节》,《新闻与写作》,1998(7)

③张芳,《电视民生新闻的美学分析》,《记者摇篮》,2007(8)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报社)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真情角度细节
我用真情守护你
神奇的角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以心换心见真情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真情扶贫见实效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7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