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利:潜心耕耘 努力创新

2012-04-29 23:09:43郝丽莎李轲
中国科技财富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授学院学科

郝丽莎 李轲

他作为一名教学科研一线人员,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化工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创新在他热爱的科研领域里,服务在他带领的团队里近三十个春秋。

他就是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魏新利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化工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等职。

开拓创新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的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局面,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种种问题困扰着人类,魏新利教授对此十分忧心,多年来,他也一直以自己的能力致力解决这样的问题。魏新利教授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多项新型、高效、节能的装置,尤其在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研发方面更是获得多项专利。比如研发出的新型换热设备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运行可靠,节省钢材高达40%,其传热效率提高35%,壳程阻能力减少了40%,并且有效防止了因流体诱导震动而引起的断裂、泄漏等故障,使设备寿命延长了不止2~4倍,这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魏新利教授还针对我国冷喂料橡胶挤出水平较低,研发出销钉机筒冷喂料橡胶挤出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新颖、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维修方便、运转可靠、噪音小、功耗及制造成本低,被推广到数十家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挤出机和与之配套的温控装置分别获得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二十一世纪,生物油因含硫、氮等有害成分少,被视珍贵的绿色燃料,因此,魏新利教授研发出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该装置由温控加热系统、进料系统、流化床反应系统、旋风分离系统、冷凝收集系统组成。在实验室阶段取得良好试验效果,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曾经有材料指出,我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50%,目前我国的余热利用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针对这个问题,魏新利教授正在研究采用有机郎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研发适用于多种低温热源,并能根据热源形式和应用需求支撑小到0.1kW大到上百MW的机组,可广泛应用于车船余热发电、海洋钻井平台、偏远地区的孤网发电等等,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魏新利教授还尝试将太阳能、土壤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四者综合用于建筑物空调系统、以实现冷、热、电、热水等联供,目前魏新利教授正在进行研究,对于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在这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魏新利教授在科研上坚持创新思维,他抱有很大的自信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魏新利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几年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攻关、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他本人还获得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教书育人直挂云帆济沧海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了魏教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四大修养,八大作风”,用于引导教育教师。“四大修养”即“道德修养、心态修养、境界修养、胸怀修养”;“八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学习”的作风;“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作风;“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作风;“心态平衡,脚踏实地”的作风;“顾全大局、登高望远”的作风;“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讲操守,重品行”的作风。在魏教授的带领下,学院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为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使化工类人才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能满足时代对新型化工人才的要求。魏新利教授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化工类专业设置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切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实现服务领域、主要学科背景和业务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转变的改革思路。

一是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必须由化学工业转变到过程工业;二是服务领域的主要学科背景必须由化学工程与技术转变到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三是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必须转变到掌握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业务知识,能在化工、石油等过程工业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如此转变大大拓宽了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和学科领域,使之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他根据过程工业由过程工艺、过程装备、过程控制三大模块组成的特点,提出将化工类专业课程方案配置定位为“一体两翼”。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为以过程工艺为“主体”,以过程装备及过程控制为“两翼”。“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过程工艺及过程控制为“两翼”的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及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整体的素质教育结构框架,为全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其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魏新利教授积极投身教学第一线,他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推进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他主编或参编了9部相关教材,其中《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和《过程设备设计》被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分别获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世纪教材,其它均被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全国通用教学参考书。

另外,为强化新生专业兴趣,使新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内涵、发展和就业状况,魏新利主动为每届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和发展前沿课。同时魏新利十分注意将创新教育融于课程教学当中以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受到学生欢迎与好评。

魏新利教授带领的《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是一支特色鲜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团队。多年来,在魏教授的领导下,团队坚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了十几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该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德才兼备带领学院勇攀高峰

作为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魏新利总结提出了学院内涵建设的三大主要任务,即“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体制规章建设”。文化建设包括人文文化和学术文化,学院的文化氛围集中体现了学院的建设方针、建设理念、建设风格、建设品位、专业特色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它体现了学院的软实力。学科建设包括队伍建设、基地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魏新利教授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一、二、三、四,即一个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两个瞄准(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三个强化(强化学科方向凝练,强化创新队伍汇聚,强化学科基地构筑);四个步骤(构筑基地,组建团队,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学科建设的水平体现了学院的硬实力。学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与业绩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学院实现和保持创新与活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体制规章建设”构成了学院建设的主要内涵,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魏新利教授带领学院班子,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在他的带领下,在2005年国家学位点申报中,一举取得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007年的国家重点学科申报中,“化学工艺”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又获批。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面对取得的骄人成绩,魏新利教授却表现的非常低调。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和谐的立志奋斗的团队才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一个成果丰硕的科研工作者、一个默默无闻的优秀教育者,这些都是魏新利教授的真实写照。魏新利教授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美的融合在科研和教育事业中,他带领着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学院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攀登高峰,为了中国的化工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任重道远,扬帆远航,直济沧海,面对未来科研教育工作,他仍会继续大步迈进,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专家简介:

魏新利,河南辉县人,1956年12月出生,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5年。现任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化工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拨尖人才,国家科技部“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协会安全评价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2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专利7项。

猜你喜欢
教授学院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初等教育学院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刘排教授简介
“超学科”来啦
学院掠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