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帝国背后的精神象征

2012-04-29 00:44方鹿敏
百科知识 2012年14期
关键词:英联邦王权二世

方鹿敏

2012年6月2日~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钻石庆典”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为庆祝女王登基60周年,英国定于2日起连续放假4天,并举行各项隆重的庆祝活动。庆典期间,英国各地超过600万的民众走上街头狂欢,各大媒体与网站以大篇幅报道各项庆祝活动,首相卡梅伦亦公开发表讲话,赞扬并感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长期以来为英国所奉献的力量。

传奇一生的王国君主

1926年4月21日,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生于伦敦西区布鲁顿街17号的外祖父家中,其父为1936年继位的国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于1952年2月6日登基,其全称是“蒙上帝的恩惠,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她的其他领土和领地的女王、英联邦的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截至目前她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她不仅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样也是15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以她为元首的国家中生活着大约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足以被贴上“传奇”的标签。青少年时期的她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英国带来的创伤。1945年,未满20周岁的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希望直接参与协助打赢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获得了独立的成员编号,积极投身于救国运动之中。在登基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她又见证了二战后“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的衰落,亦目睹了英国与整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战争的创伤与“日不落帝国”的兴衰为女王带来的是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坚定果敢的性格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她积极参与外事活动,为维系英国与英联邦国家以及前殖民地国家日益松散的关系四处奔走,并访问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外国家,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君主。女王曾公开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保持统一,她在为9.11死难者举行的悼念会上落泪,在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全国性讲话中向所有曾经捍卫了国家的老兵们致以敬意,并呼吁年轻一代勿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60年的在位生涯,伊丽莎白二世迎来送去了12位英国首相,目睹着英联邦与海外殖民地版图的不断变迁,俯瞰欧洲与世界的交相辉映,这一切足以书写女王的传奇一生。

君主立宪下的国家符号

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设立现代政治制度的国家,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在此后几百年里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如今成熟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整个政治制度的设立、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王权也经历了逐渐从“实位”向“虚位”的弱化过程。如今的英国国王(或女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作为英国议会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参加立法机关的活动,并兼任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作为“统而不治”的名义元首,英国国王(或女王)更多地是作为国家形象的符号参与礼仪性活动,并以相当节制的态度在党派政治中充当平衡者与调节者的角色。

英国真正意义上的王权制度形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并以17世纪末18世纪初为基本分界线。在前后两个阶段中,王权制度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前一阶段是以王权的强化为特征的,而后一阶段则是以国王权力的不断弱化和虚化为特点的。谈到王权的演变,不可不提的是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这部全称为《自由大宪章》的文件,实际上成为了英国宪法最为古老的成文法,它以社会契约的形式确立了“王权有限”的思想,将王室一度过度膨胀的绝对权力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王权与贵族间的矛盾。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以专制君主制为表现形式的王权制度开始逐渐向以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的王权制度发展,王权开始弱化,并逐渐走向虚化。在二元君主制的体制下,原本专属于专制王权的行政与司法权开始流向议会、内阁和法院,此时的君主仍掌握着相当大的政治行政实权。19世纪开始,随着选举改革法、国会法等一系列代表了资产阶级普遍利益的法律颁布,最终使英国以二元君主制为核心的王权制度向议会君主立宪制的王权制度发展,原属君主的政治行政实权几乎全部转入议会和内阁,君主成为“虚位的国家元首”。由于国王(或女王)需要代表英国参与多数礼仪性活动,因此在现代英国的政治中,国王(或女王)更多地成为一种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性人物。

优雅的王室贵族气质与严肃的国家责任感是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带给英国与世界的整体形象。与其他英国王室成员因婚姻家庭等问题引起的非议相比,女王本人除了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时与其他王室成员均未参与公众的悼念活动而受到“冷漠”的指责外,其他时候则较少引起争议,并受到了英国人民的爱戴以及许多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的尊敬。民众赞赏女王多年以来一直恪守登基时为英国国民服务的诺言,在他们心目中,女王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英国,她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统一团结的英国,更是一种对英国传统贵族精神的延续,即节制的权力欲望、对国家社会的担当与独立的人格。对于英国民众而言,这位高贵的女王是亲民而与时俱进的,她并非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君主,而是以高贵的姿态代表了英国传统精神与信仰的国家符号。优雅与勤政是大家给予她的一贯评价,女王更是成为了他国民众了解英国历史与气质的一个形象窗口。伊丽莎白二世常年远离喧嚣的大众媒体,这使得女王在公开的形象背后亦透露着一丝独立与神秘,她以独特的魅力复活了君主日渐衰弱的形象,为王室的存续奠定了民众的社会心理基础。

昔日帝国的精神支撑

尽管现代君主立宪制度限制了王权的实施,使国王(或女王)这一国家元首作为象征性标识而存在,然而,英国国民心中依然普遍存在浓重的“王室情节”或“女王情节”,除了对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个人的尊崇外,英国民众更渴望通过女王这一符号维系自身的大国精神寄托。

一直以来,英国君主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帝国繁荣的象征,君主的登基、加冕、婚丧、寿辰等均被视为全国性的节日,君主代表国家进行重要的对外礼仪交往,《天佑女王》被定为英国的国歌,统一和团结的联合王国曾有辉煌的历史。然而,如今的英国面临着苏格兰地区企图分裂的现实困境,这无疑为英国政府与国民蒙上了现实的心理阴影。民众记忆中盛极几个世纪的大英帝国是团结统一的,出于对英国重新强盛的期盼,国民需要一个象征性人物肩负起这样一种社会期待,这便是女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公开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继续保持统一,女王的公开表态对民众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精神鼓舞。昔日繁华铸就了大英帝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荣地位,作为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即使在国力日渐衰落时目睹了世界上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传统的贵族精神与强国心理仍使英国社会弥漫着一种难以割断的帝国情怀。

作为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女王是联系英国与英联邦各个成员国不可缺少的纽带,这些一度代表了“日不落帝国”全球霸权的国家同样是英国民众帝国情怀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一些英联邦国家的共和主义运动日渐高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保持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传统关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登基后的女王成为了第一位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英国君主,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女王的这些行为无疑增强了英国民众的国家信心,使英国社会对国家影响力的重塑充满了期待。在传统精神与历史辉煌的共同作用下,在今天的英国,女王的精神象征意义已不可取代,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象征意义在英国仍将长久延续。然而,这种精神力量究竟能否重新开启英国的大国之路,能否使昔日的帝国重现辉煌,仍然需要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责任编辑】林京

猜你喜欢
英联邦王权二世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萨尔贡二世时期信件文书初探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查尔斯王子,下任英联邦国家元首
英联邦秘密研究女王继位人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