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
【摘要】 2006年,教育部将《内部控制》规划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讲授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的专业必修课,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强、专业涉及面宽的特点。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该门课程应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丰富的“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并注意相关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关键词】 案例式互动教学; 《内部控制》课程; 应用
一、引言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于课程的教学实施及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内部控制》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性强、专业涉及面广、理论较为抽象的特点。所以,《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其特殊性,而案例式教学方法具有直接、生动、鲜明等特点,如何巧妙地将其引入《内部控制》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是教学研究领域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二、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内部控制中应用的必然性
(一)《内部控制》课程的本质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涉及经济、法律、人文等方面,又受到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并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决策者管理理念变化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变化,所以《内部控制》是多专业交叉、渗透,不断更新的课程。最初是以财务会计课程中的章节存在,现在还与财务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形成传统的认识误区:内部控制是会计活动的从属分支。在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操作技能纯熟的、记账式会计人员,与现代财经管理人才的要求差距甚大。实际上,该课程从其他专业吸收了大量理论,比较典型的就是采纳了大量管理学理论中的知识与成果。目前财务会计中所提及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知识只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涉及结算、核算、资金等),仅相当于树林中的一棵小树。而《审计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对内控理论描述较少,且还侧重于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角度,内容也不全面。
(二)《内部控制》课程的必要性
受安然事件的影响,美国于2003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于2005年开始,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公司必须披露其内部控制情况。同年香港联交所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国也分别于2008年5月、2010年4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就其内部控制情况予以披露。同时为了防止案件发生,许多企业将内部控制提高到治理层面,尤其是上市公司,需要按定期单独披露内部控制状况与自我评价情况,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内部控制部门”专司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评价。而评价内部控制状况也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年报审计的必须程序之一。许多国际人才公司就预言:“内部控制将创造出和会计师一样多的专业人才需求,内部控制的评价师与设计师将很快成为热门的会计职业”。所以学好《内部控制》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三)《内部控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讲授《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往往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尤其是在公司中的经营管理经验。另外,现有的《内部控制》教材,很多是以工业制造的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流程为主要内容,更使学生不易理解、较难接受。另外,有很多授课老师,也是毕业后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务工作经验,这也成为限制《内部控制》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发达国家在内部控制理论领域又不断探索,以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理论为代表,从风险理论、企业治理等方面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扩展,而这些最新成果也没有及时地囊括进教材中。这些原因导致了在《内部控制》教学过程中,出现投入的课时资源不少,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
三、如何实施《内部控制》的案例式互动教学
《内部控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需要活学活用的课程,特别是一些案件可以加深相关理论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切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出发,突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打造丰富多彩的“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
(一)确立案例式互动教学的目标
开展案例式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并以教学方式的调整来带动学生思维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再以简单掌握、背记有关理论与概念为主,而应通过沟通、联系实际更好地学习。
1.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提高与促进。教师在授课开始前,要熟悉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学习的兴趣点,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通过联系实际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从而使课堂学习成为充满活力、互动充分的过程。这样教师就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并在激发学生的同时,吸收来自学生的新颖观点,使自身专业理解力得到提升,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激发进取心和创造力,培养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引导下,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
1.应从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入手并进行模拟练习,从中加深对定义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内部控制》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销售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场景实践模拟,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对话,使学生深入其中,在加深理论理解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将多媒体手段应用于《内部控制》案例式互动教学当中,可以使单调的讲解实现图、文、画并茂的场景再现,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通过多媒体方式的案例演示,可以让学生简单直观了解,并通过相关案例创建的“系列问题”与之互动,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理论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案例库的建设。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案例库的建立与维护中来,就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通过吸引与指导学生开展案例的立项、选题、设计、讨论、编辑、修改及演示讲解等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身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吸收理解、不断探索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最终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
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课堂中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将自己看成讲台的中心,或者只是将学生作为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形成学生被动式单向接受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90后”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是有理想、自主性强的青年人,通过课堂案例式互动教学,可以营造启发、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行为、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通过“案例式互动”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化地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能,在教学方式、手段、目标、质量等方面实现价值最大化,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式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部控制》课程不仅仅涉及专业理论与知识,同时也是一门强调交流沟通能力的开放性课程。案例式互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另外,针对某一问题,可能会因观点不一致,而引起辩论或讨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辩论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提高口才与表达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成为主角,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式互动教学对案例的选择要求更高
原本案例在教学中就必须满足为课程内容服务的原则,只有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的案例,才能相得益彰。但只有内容贴切的案例还远远不够,还要体现互动式呈现,所以系列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这就使得案例式互动教学要选择不仅与所授教学内容匹配,还要能够设计出多组式系列问题的案例,并设计有针对性的“系列问题”,以便学生互动并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对案例产生“心灵震撼”。
(二)注意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平衡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案例式互动教学并不能代替理论教学,讲好案例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所以,案例式互动教学必须植根于专业理论,必须与课程内容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注意与传统理论教学“无缝对接”,切不可顾“此”失“彼”,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地学习内部控制专业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
案例式互动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学习成绩。成绩考核的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考核的成绩要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真实表现,才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参与其中,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内部控制》互动合作-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对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应以平时的分散考核为主,而且形式需要多样化,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笔试。
(四)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深度挖掘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将枯燥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理解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对案例中的鲜活人物与典型事由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开展了社会教育,让学生明白与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与操守,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度,促使其更理性地面对未来的人生,达到锻炼能力、智慧人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
[2] 陈建平.高校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教学模式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9 (1).
[3] 苏敬勤,孙源远.商业案例、教学案例和案例研究的关系[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