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现代化建设路径分析

2012-04-29 16:49:21赵炜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7期
关键词:城市群现代化生态

赵炜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关键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建设 “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株潭生态现代化现状,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生态现代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长株潭生态现代化建设路径

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利耦合,是现代生态和环境意识引发的传统现代化的一种生产转型。在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和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从生态现代化的视角来解读“两型社会”的建设,将有利于从生态现代化的角度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生态现代化”的概念

生态现代化理论理论根源于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压力与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困境,是指现代化社会不仅有发达的经济水平、高素质的人群和合理高效的社会架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即: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生态理念的贯彻、生态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进程。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经济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变就是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关注的是现代工业社会对现有和未来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付能力,就是通过综合的方法,在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同时带来利益,形成一种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二、长株潭“生态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

1.长株潭“经济生态现代化”现状分析

长株潭作为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经济总量现代化指数上看,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2009年~2011年长株潭经济总量生态现代化指数分别为0.98、1、1。2011年三市GDP总量8357亿元,增长12.8%,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和武汉城市圈水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三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0.2%、36.8%和38.3%,经济效率生态现代化达到0.893、0.818和0.851。(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两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列入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株潭城市群的工程机械、电力机车、风电设备、太阳能光复等“两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1月~6月,长株潭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分别为2485亿元、760亿元、2435亿元和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7%、41.1%、45.7%和82.6%,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60%、62%、59.8%和53%,初步形成了信息、生物、民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五大低碳产业增加值占到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的50%左右。3、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733元和8115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89元和154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9.2%,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3个和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武汉城市圈多3000元以上,增幅比武汉城市圈高约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率为71.5%,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比武汉城市圈的高5.2个百分点。

2.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生态现代化”现状分析

(1)三市城市和住房建设快速发展。首先,城乡统筹建设成效显著。长沙推进“642”工程,实现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體质六个一体化,重点抓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城乡人口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4项创新,打造一批“两型”示范村镇;湘潭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入股经营;株洲开展土地使用权权能改革,在攸县北坪镇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出“合作社+公司”改革模式,积极开展土地征转分离试点。此外,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四年多来,长株潭城市群以民生为目标,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通信一体化、广电一体化、户籍一体化,打造金融同城,创新就业安置机制,成效明显。

(2)长株潭医疗和科技水平需增加投入。2009年~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医疗建设水平指数增长较慢,长株潭城市群每万人口中医院卫生院数和每万人医生数两项指标分别低于0.7和20的标准值,这一方面说明三市作为全省的核心地带,人口非常密集,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大力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这一基本问题。在科技发展水平上,长株潭城市群的科技水平指数三年仅增长0.027,为社会生态现代化方面发展最慢的领域。长株潭最近三年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分别0.24,0.24,0.25,仅为标准值的一半,这与长株潭在全省科技引领方面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未来需要在科技经费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3)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最近三年,长株潭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足2%,远未达到5%的标准值要求,也低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和武汉城市圈。因此,长株潭城市群未来需要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人才建设,构筑长远发展的人才优势,推动长株潭地区教育科技水平的发展。

3.长株潭城市群“环境生态现代化”现状分析

(1)三市能源消耗下降较快。在“两型社会”获批以后,三市能耗下降较快,与武汉城市圈对比来看,低于武汉城市圈的水平。株洲市2011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37%。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了“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进度。从与全省的对比来看,长株潭城市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说明作为全省的工业中心,长株潭的高能耗产业与企业较多。在中央节能减排工作严厉推进的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2)长株潭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07年~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的水环境指数分别为0.533,0.611,0.645,低于0.7的标准值,三市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是长株潭城市群水环境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重化工业具有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特点,长株潭污染排放物主要集中在化工、有色冶金、电力、黑色冶金和非金属行业,这几大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占三市总废水排行量的68%。

(3)长株潭三市大气环境显著改善。2007年~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大气环境指数分别为0.592,0.847,0.936,表明“两型社会”获批以来,三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强度大幅降低,这与2007年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分不开的。此外,长沙市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株洲清水塘发展循环经济,改造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等环境治理措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群内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三、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现代化”建设路径选择

1.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协调能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1)打破行政壁垒,增强区域协调能力。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突破行政体质障碍,均衡照顾三市经济发展利益和项目分配。湖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成立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并先后任命省委常委陈肇雄、张文雄为工委书记,有力地加强了长株潭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协调能力,促进了长株潭三市协调发展,提高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2)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长株潭城市群,特别是株洲市和湘潭市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狠抓产品质量,培育企业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过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来吸引投资,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3)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结构优化能力。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和低碳经济产业,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另外要立足新型工业化,改造传统工业,从源头上降低排放,减少污染,使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约束条件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4)强化科技研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修复技术、减量化技术、循环技术、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两型技术,来实现市场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二是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利用核心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2.以实现全面融城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长株潭区域投资置业洼地

(1)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三市统筹发展。探索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统筹交通、能源、通信、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新交通管理模式,构建高效协调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统筹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黄花航空枢纽、湘江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长株潭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让广大民众切身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改变,提高外界对长株潭城市群形象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2) 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完善税收和优惠补贴政策,实行合理的差别税收制度,对高收入阶层实行征税政策,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补助;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通过完善分配机制,来改善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长株潭城市群需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质,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融合长株潭三市的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资源,使之发展更大效益,从智力上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从精神上满足人民生活效益,从而提高社会进步指数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3. 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探索污染排放交易制度,打造两型示范产业

(1)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促进湘潭下摄司和长沙坪塘等深度污染区循环经济改造,支持各市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构建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等制度,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将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纳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2)建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将湘江流域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规划,加大国家对重大项目支持力度。以控制沿江沿湖地区项目准入和开发强度为重点,加强水系、水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有效保护引用水源地安全,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流域综合整治和保护机制新模式。

(3)建立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在长株潭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改革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征管办法,创新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模式。在湘江流域开展国际生态补偿试点,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重点是建立湘江流域水源保护区、长株潭“绿心”保护区等区域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机制和部分重金属污染河段的治理修复补偿机制。

(4)建立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机制。制定城市群统一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编制实施城市群生态建设规划,按照区域功能实行分类管理,探索一体化的规划环评机制、项目布局协商机制。提高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尝试建立企业环保诚信档案。建立城市群一体化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陈瑜,陈晓红.区域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4)

[2]方世南.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学术研究, 2005(3)

[3]蒋俊明.中国生态现代化与政府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9)

[4]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2007(9)

猜你喜欢
城市群现代化生态
边疆治理现代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建筑科技(2018年1期)2018-02-16 04:05:36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