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深覆牙合前后根尖吸收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2-04-29 16:06王宝红周洪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5期

王宝红 周洪

[摘要]目的:评价片段弓、高位J钩在矫治重度深覆牙合过程中对根尖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1例经过标准方丝弓技术治疗的成人女性高角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覆牙合>II°),其中25例在咬合打开阶段应用高位J钩配合治疗,16例用片段弓配合治疗,并在根尖定位片上对咬合打开前后的根尖吸收情况进行观察,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上颌4个上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用Ridit检验分析各组治疗前后根尖吸收等级,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正畸治疗后均可见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等级比较,片段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位J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牙根吸收等级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组还出现了极重度吸收。结论: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在正畸治疗中较单纯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更易产生严重的牙根吸收。标准方丝弓配合片段弓矫治深覆牙合时,在合适的力、力点及力作用时间内,对根吸收的影响是较小的;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在正畸治疗中较易产生严重的牙根吸收。

[关键词]片段弓;高位J钩;深覆牙合;根尖吸收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70-03

随着人们美容意识的日益提高,前牙矫正不再停留在只是解除拥挤或纠正前突,而对牙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控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开唇露齿的患者。标准方丝弓配合片段弓或高位J钩在实现前牙垂直向移动方面取得了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但在正畸治疗中根尖吸收是临床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前牙压低时易发生,Harry等[1]的研究认为,几乎所有的正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本文对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41例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的研究进行研究。通过治疗前后根尖X线观察,探讨片段弓、高位J钩在矫治深覆牙合过程中对根尖吸收的影响,为深覆牙合的矫治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随机选择41例经过标准方丝弓技术治疗的成年女性高角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覆牙合>II°),患者年龄18~32岁,平均22.3岁,其中25例在咬合打开阶段应用高位J钩配合治疗,16例用片段弓配合治疗,所有选择病例均符合以下要求:①深覆牙合≥Ⅱ°;②上颌均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拔牙依诊断情况而定;③下颌平面角GoGn-SN≥34°,上切牙唇下暴露>5mm;④作为研究对象的上颌中切牙无牙根弯曲,无牙髓病治疗史及牙周病史,无外伤史及正畸治疗史。

1.2实验过程:所有患者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行固定矫治,采用0.56mm×0.71mm (0.022"×0.028")的标准方丝弓托槽,上颌第一磨牙颊面管采用杭州新亚口腔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三管颊面管(包括一个0.022"×0.028"的主弓管,一个0.017"×0.025"的压低辅弓管和0.045"的圆形口外弓管以及一朝向远中的牵引钩)。矫治之初先排齐牙齿,牵尖牙到位,并适度调整前牙轴倾度使其基本正常后即可进入压低前牙阶段。

2结果

3讨论

3.1关于根吸收的评估方法:大多数关于牙根吸收的研究是通过X线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根尖片完成的,但Levander[4]发现虽然头颅定位侧位片是定位摄片,但前牙区重叠,难于对根尖精确定点,而正畸后的根吸收一般以毫米计,若以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根吸收量,可能误差较大;X线曲面断层片优点在于包含全部牙齿的信息,且摄片质量没有特殊要求,不足之处在于为非定位摄片,且牙齿有形变,不同牙位形变率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摄根尖片时,球管以60°的夹角拍上切牙,这会影响唇舌侧根吸收情况的判断,采用牙冠平行透照技术在精确性上较好,但夹角过小又会影响切牙全貌的显示,信息量较少。出于上述考虑,本实验中笔者选用以45°的夹角拍上切牙根尖片,在精确性上优于X线曲面断层片与头颅定位侧位片,出现的误差要小,通过它能较好地分析上切牙压低时根尖吸收情况。

评价根吸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根吸收的数值,二是按根吸收程度分级,但笔者认为,X线片上均有一定的放大率与形变率,测量根吸收的具体数值缺乏意义,故本实验以根尖吸收等级评价片段弓治疗深覆牙合前后影响根尖吸收的情况。

3.2正畸矫治力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因正畸治疗引起的根尖吸收最易发生在上颌切牙,可能是因为上颌切牙单根,且在正畸治疗中比别的牙齿要移动更多的距离[1,3,5-7]。压低牙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吸收,这与力的大小、矫治器的类型、力量作用的时间及力的作用形式等有关[5]。

牙根吸收首先与力的大小有关,不同强度的矫治力对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矫治力过小不足以引起牙齿移动,矫治力过大则可引起牙髓坏死或牙体硬组织吸收,主要发生于牙颈部和根尖区。吸收陷窝的分布与牙根表面所受力的大小直接相关,并且陷窝的增加速度随外力的增加而加快。因此较大的压力能引起更多的牙根吸收[6]。在其他各方面都很好控制的情况下,在力的各种作用形式中,切牙压低再加根舌向转矩是影响根尖外吸收的最强因素,提示在进行牙齿压低时,力量应柔和,避免出现根尖应力高度集中而出现牙根吸收。片段弓通过上下前牙的压低来矫治深覆牙合 [7],本实验中片段弓组使用相对持续的轻力(每侧50g力),并且前牙片段弓弓丝未加转矩,在压低过程中,压低力的作用线尽量接近或通过了前牙段的抗力中心,减小了引起根吸收的可能;而在高位J钩组压低力较大(每侧200g力),并且高位J钩的作用线通过上前牙阻力中心的唇侧,牙体会产生一个冠唇向/根舌向的转矩,如控制不好,牙根尖很容易接触到后方坚硬致密的骨皮质,而骨尖与骨皮质的接触被Horiuchi等[8]的研究认为与牙根吸收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使用时必须控制好J钩牵引力的方向,尽可能使压入的前牙在松质骨内移动,以减少牙根吸收发生的几率。

力的持续时间比例之大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间歇力虽然在间歇期有牙骨质吸收区的修复,但其摆动效应也可引起牙齿移动范围过大时根吸收加重[9]。多数报道认为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缩短疗程,以免牙齿受力时间较长而加重根吸收的程度。片段弓技术对切牙的压低过程中使用的是持续轻力,每月加力一次,使根尖区应力相对较小而且有一段间歇期恢复,而且压低过程中只持续了3~6月(平均4.5月),不会引起较大的牙根吸收。而高位J钩每天戴用10h左右,难以做到持续用力,所以对根尖吸收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压低时用了轻力,但根尖部应力相对较集中,个别患者出现了1级程度的根吸收,国内刘东旭等[10]报道用片段弓压低前牙时,上中切牙也有极少量的根尖吸收。

3.3临床评价:本研究片段弓组中上前牙大多没有出现牙根吸收,出现的牙根吸收也主要表现为轻度,根据临床经验,此类牙根吸收一般不会对牙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会有明显的松动,在正畸治疗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使用高位J钩临床上必须有足够的重视,若出现了前牙区的重度吸收,必将造成患者颜面美观及功能的隐患。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矫治力,选用合适的矫治方法,并定期拍摄X线片,及早发现牙根的变化,防止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

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发生及其预测尚无定论,因个体差异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关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亦无统一看法。X线片的两维检查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精确地观察牙齿唇舌面的分别根吸收情况,而且根面大多数吸收陷窝较小,不一定能由X线检查显示。压低对牙齿根吸收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有理由相信在合适的力、力点及力作用时间内,压低对根吸收的影响可以尽量减小。

[参考文献]

[1]Harry MR,Sims MR.Root resorption inbicuspid intrusion:a scanning electromicroscopic study[J].Angle Orthod ,1982,52:235-258.

[2]王宝红,周 洪.片段弓治疗覆牙合前后根尖吸收的临床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62-964.

[3]Levander E,Malmgren O.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a study of upper incisor[J].Eur J Orthod,1998,10(1):30-38.

[4]Levander E,Bajka R,Malmgren O.Early Ra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a study of maxillary incisors[J].Eur J Orthod,1998,20(1):57-63.

[5]Goerigk B,Diedrich P,Wehrbein H.Intrusion of the anterior teeth with the segmented -arch technic of Burstone-a clinical study [J].Forts chr kieferorthop,1992,53(1):16-25.

[6]Harry MR,Sims MR.Root resorption in bicuspid intrusion:a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e study[J].Angle Orthod,1982,52(3):235-258.

[7]Burstone.C.J.Mechanics of the segment arch technique [J].Angle Orthod,1966,36:99.

[8]Horiuchia,hotokezaka H,Kobayashi K.Correlation between cortical plate proximity and apical root resorption[J].Am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8,114:311-318.

[9]Linge Bo,Linge L.A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upper anterior teeth[J].Eur J orthod,1983,5(3):173-183.

[10]刘东旭,王春玲.片段弓技术矫治angⅡⅠ类深覆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7(2) :167-169.

[收稿日期]2012-03-29[修回日期]2012-05-08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