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损伤的分析和处理

2012-04-29 10:59王国屯
科技资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发生率

王国屯

摘 要:运动损伤的产生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尽管体育运动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但运动损伤的产生是有原因可查找的,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样也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运动损伤产生原因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O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215-02

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轻者给肌体带来伤害,重者会造成身体残疾以及心里障碍。体育运动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但运动损伤的产生是有原因可查找的,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样也可以预防的。

2011年5月份,我们从本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个组别,每组抽样50名,被调查学生均为本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的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种类、原因、临时急救措施等,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50份,全部为有效卷。

1结果与分析

1.1 总体分析

见表1,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为22%,一年级中单人损伤发生次数最高达6次,3组别损伤发生率比较: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说明损伤年发生率随年级的生高而降低,年级两两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分析其原因:一年级新生,他们刚刚经过中学的拼搏进入技校,在努力适应技工体育活动中,因缺乏保护而经常发生运动损伤,又因技工体育多为基础课,学习锻炼的项目多,不同的项目用力部位、方法、技巧不同,容易发生损伤。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提高了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对易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和身体部位和也较为清楚,防范措施也随之加强,因而损伤发生率较一年纪要低,对三年级学生,学生一般不开体育课,因忙于实习,体育活动时间趋向于“0”,除早操,学生基本不出“窝”,即使出来活动,人数也少,也较为小心谨慎,因此,三年级学生损伤发生率最低。

1.2 运动损伤最易发生的部位和类型

根据调查我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部位排序是:踝关节(24%)、膝关节(19%)、手指(17%)、腿(16%)、手腕(13%)、头颈(6%)、手臂(4%)、腰(1%)、肩(1%)。这说明损伤主要在下肢(59%)和上肢(34%),这是因为四肢是人体为运动器官,在运动中一旦发生意外,首当其冲应是四肢,出于保护牺牲的也是四肢。这也与我校开展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和球类有关,损伤类型排序是:关节韧带拉伤(49%)、擦伤(23%)、肌肉拉伤(17%)、中暑(6%)、骨折(2%)、挫伤(1%)。表明损伤的类型主要是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值得注意的是中暑休克发生率也有5%,较中学4.7%有所提高其发生多在100m、800m、1500m的测试中说明学生的体制下降是全方位的,应引起高度重视。

1.3 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和运动项目

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排序是:课外体育锻炼(40%)、体育课(30%),体育比赛(20%),课余训练(10%)。课外锻炼时间是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时间,主要是学生缺乏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练习方法不当。体育课中发生较多运动损伤则是在教学比赛和体育测试中,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也常发生运动损伤,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学生为了争取好的成绩和名次,大多是保持兴奋有余,保护不足或力不从心或造成犯规,因而发生运动损伤。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排序是:田径(39%)、篮球(33%)、足球(15%)、体操(13%)、羽毛球(2%)、乒乓球(1%)。显示常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首推田径项目(39%),第二、第三为篮球和足球两项发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48%,这于我校在体育教学中篮球、足球是重点教材有关,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的损伤的发生率也有16%,其损伤多为用力不当而引起的。其它项目开课教较少损伤率也不高。

1.4 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见表2,我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较为理智,把自身能力水平等主观因素为主要原因,把自身技术水平差列为多数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在运动损伤的原因中,基本显示了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因为身体差异而力所不能及,违反运动常规,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活动量过大等因素。

2结语

(1)当前我校学生在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多于20%,损伤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四肢,损伤的类型主要是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90%的损伤为轻伤。

(2)发生损伤的时间是: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发生损伤最多的运动项目是:田径、篮球和足球。损伤发生后错误的急救方法比率高于正确的急救方法。

(3)学生发生损伤原因是:技术水平差、准备活动欠缺、思想麻痹、运动量过大和身体素质差。

3预防

(1)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以降低因技术水平差异而产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

(2)教师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教师要认真组织。科学合理、因人而宜的安排好练习方法和运动量。意观察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的不良情绪(如急躁、盲目、疲惫、过于兴奋等)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3)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要严格遵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个体运动规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在易发生损伤的运动项目活动时,要针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适宜有趣的运动项目和技术难度。

(4)加强体育安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的思想,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5)开展运动意外应急办法的教学以及损伤急救手段的试验教学。让学生掌握意外应急办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尽量降低损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伤情。

(6)加强运动损伤急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一方面是急救理论的教学,更主要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损伤急救的正确动手能力,避免加重损伤者致使损伤延缓康复。

(7)在身体疲劳或已经带有伤病(如:轻微的肌肉拉伤)的情况下,应该停止运动。等身体状况恢复后在进行运动。运动完,要养成进行放松活动的习惯。有助于加快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8)运动时应选择好的场地,特别是打球要注意场地上有没有球或别的物体,避免运动中不注意而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4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1)轻度的扭伤和挫伤一般不需要急救处理。应停止锻炼,一般一周后就可痊愈。重度的扭伤,应先止痛、止血,同时冷敷和抬高肢体,然后包扎,24h后进行热敷,同时可进行药物治疗。

(2)擦伤后要清理伤口、止血、包扎。如果出血不止,应抬高肢体,同时手指压住流血部位的动脉血管。

(3)脱臼后在处理时,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4)骨折时应固定肢体、止痛、保暖。如果流血应先止血,然后送往医院治疗。

(5)发生中暑时,应先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仰卧、垫高头部或半坐姿势,解开衣扣、煽风、额部冷敷。用淡酒精或烧酒擦洗,重者可服十滴水,神志清醒时,可给以清凉饮料。

(6)发生休克时,要立即使运动员平卧位休息;口服盐水和适量输液;同时要注意保暖,室温以25℃为宜;药物治疗以镇静止痛为主;也可采取针灸内关、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课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