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到不可复制——但我做着与大家相同的事情,怎么能与众不同呢?
困惑关键词:与众不同 人生规划
提问者:刘毅晨
西南财经大学
史航老师您好!
我叫刘毅晨,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从来都名列前茅,也已经习惯了“好学生”的身份。但读了大学之后,我发现真正优秀的人不只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我也不想在上学、上班、买房、结婚的轨道中度过。我想做一名记者,可以到处采访,去了解别人的生活,去感受各地的差异;我想周游世界,并愿意为这个理想付出百倍的努力;我想为这个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对公益事业也充满了热情。在我眼里,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为了我这些大大的梦想,我要在大学期间就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在走向理想的道路上我困惑了。回顾一年的大学生活,我发现自己虽然没有无所事事,但天天的忙碌却让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但一年下来,真正留在我脑海里的知识却没剩下多少。我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我发现加入社团后干的事情,包括策划、外联以及其他琐事,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与成就。
我自己的人生规划还鞭笞着我走出学校,打算自己去做一个公益项目,但如果我用心去做项目,害怕自己的学业被耽误;但如果不去做,又把自己锁定在了平庸的路上。我不确定自己未来到底会走怎样的路,所以我只能把学习当成我的退路。这二者到底可不可以兼得呢?我想做到与众不同,但想与行之间真的很难。亲爱的史老师,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毅晨你好!
我上中学的时候,也是焦虑得不行。文具盒里写的座右铭是:“即使我不比别人好,起码要跟别人不一样。”后来还嫌不够劲,又换成了范仲淹的名句:“燕然未勒归无计。”现在想起来,可能因为那时我刚开始早恋,恋得又极不顺利,就天天冲着文具盒励志。
看你的来信,好像你对两件事情都很关心,那就是不平庸和成功。但你相不相信呢,有很多成功,就很平庸。所以你早早就要有个心理准备——也许你成功了,但你就是特别平庸。当然,也许你从来没成功,但你一辈子过得还算不平庸。怎么选择呢?生活咋这么折磨人呢?其实不太需要选择。人都不想二选一,都想两全其美,如同走钢丝。如果不能,就是从钢丝上掉下去了。那时候,你还会计较从钢丝的哪边掉下去吗?
我能帮你的,只是减轻你的焦虑。就是说,无论哪种结局,你如果预先料到,那一切将不太难熬。
特别想推荐你读读王朔的《致女儿书》,在世的华语作家,他是我最喜欢的。他在书里谈到自己的女儿:“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别人知道吗?”
其实,你想问的是个人生规划的问题,但我的人生没怎么规划,我又如何能教你规划呢?我是个路痴,而你,问道于盲了。但我还是很珍惜这个机会,想跟你聊两句。
我十七岁上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编剧,原因是我高中数学成绩太差,而考艺术类院校,那时候是不看数学分的。那年,北京电影学院没有招生,上海戏剧学院没有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发了通知书,我当然来了。
四年后毕业,我家没有门路,我准备回老家长春去当个报社记者什么的。结果,中戏图书馆的馆长知道我爱看书,主动喊我去上班,我很情愿。此间,没有人找我写剧本,人人都以为我是书呆子。我就当过一次枪手,挣了六百块钱,还都丢了。后来,有个同学出国,人家找他写本子,他就推荐了我。我开始写剧本挣钱,一集一千块钱,我写了十八集,挣了一万八,买了电脑,那是1994年。
后来,我写了自己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明镜高悬》,有点像《武林外传》风格的古装情景喜剧,但是很多观众反对这个电视剧,有老干部还打电话要求停播,那是1997年。但我因为这个戏认识了张国立,他喊我写《财神到》,写《铁齿铜牙纪晓岚》,慢慢地,我的活多了一些。这已经是十年光阴过去,从我离开故乡长春算起。我没有选择,我基本都是被选择。我只是遇上特别不喜欢的境遇,会努力摆脱一下。剩下的,有书可读,我都能忍过去。
所以,还要推荐两个性情女子的书给你看。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桑格格的《小时候》。她们还写过别的好书,等你有兴致看完这两本,自然会去搜索她们还有什么书,乃至她们在新浪的微博。我帮你结缘,在第一步。往后,看你自己的兴趣。我也是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帮着,跟很多事物结了缘。要不然,我肯定是个凡事想拿第一名,然后就高处不胜寒的呆子。
对了,以前有本50年代的杂志,叫《漫画》,编排了一首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名字叫《哈佛大学校歌》:“有人失业在街头流浪,有人糊里糊涂结了婚,有人蹲在大狱里。低头祝福吧,大家都是哈佛的人。”哈,我也想加入祝福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