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能算成长得好?

2012-04-29 06:22:44
大学生 2012年19期

我怎么能算成长得好?

我的老师蓝棣之先生经常说,在他的学生当中,姜涛和徐晋如是成长得比较好的。他最早说这话的时候,姜涛师兄刚由清华考到北大读博士,而我则开始闯社会。那个时候,我并不太理解蓝老师的话,我觉得自己没能继续读研,不能从事自己所热爱的高等教育工作,人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又如何能称得上成长得比较好呢?但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蓝老师这句话的意蕴所在,它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看来,受教育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只有做“人上人”才意味着成功。其实,这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受教育,并非仅仅为了学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命成长之道。如果你能从读书当中,从师长的身教那儿,学习到真醇的性情,健全的人格,虽曰不学,也是真正学到了东西,如果只是完成课程的学习,却在生命成长方面毫无寸进,虽曰已学,也是等于什么都没学到。

第二层意思则是,永远不要放纵自己的性情。在这一方面,我有非常惨痛的教训。由于我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做什么工作都不用心,直到后来考上博士,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才重新寻回自己。其实,那6年的时间,我并不是在为考博士作准备,而是就那样无聊地荒废掉了。

第三层意思,无论将来你们工作也好,还是在学校继续读书求学也好,都要记住“不失赤子之心”。这句话是“药方只贩古时丹”,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给某一届毕业生的赠言。社会既不是如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黑暗,也不是如一些人所吹嘘的那么美好,葆有一份赤子之心,真诚待人,真诚待事,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好运。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古龙先生的小说《碧玉刀》,这是他的《七种武器》系列中的一部,小说中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有的人天生机敏,有的人天生聪明,但都不如天生幸运的人。而天生幸运的主人公段玉,又何以那样幸运?无它,惟诚实耳。

第四层意思,我想说,有一颗感恩的心非常重要。我的至友徐小平先生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在武汉见过一个女孩,失意、绝望,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只想出国,于是找小平咨询。这个女孩随身带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上看,可谓绝代佳人,可惜她本人有龅牙,在说话或者笑的时候破坏了她的美。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也变得特别敏感,无法与人相处。小平听了她的叙述,对她的建议是,第一,给所有的同事、所有的亲友打电话,说我爱你们,第二,去医院做矫正。小平没有跟我讲过这个故事的结局,但我相信,只要这位女孩走出心灵的阴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世界,她的人生会越走越精彩。

——深圳大学《深大青年》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做一个丰盈的男子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这里并不是斗娇的场所,生活对任何一个热爱它的人都变得美丽,正如阳光总是打在面向它的脸颊上。去享受属于你的时间、空气和感动,没有人可以剥夺和轻视,没有化妆品可以比得上这些。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要宅在寝室里觉得自己才是国王,趁年轻有多远走多远,不管是在旅途上还是精神上。去分享属于你的天涯、情节和勇气,没有人可以复制和重来,年轻的脸庞不该成为千篇一面的文章。

现在,尝试着从这一切开始。

不管你要做得明媚或是丰盈,学会热爱阳光、热爱温度,不畏惧任何困难,即使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学会热爱文字、热爱思考,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终于你在文字里发现了花丛,别人也会途经你的盛放。

学会热爱朋友、热爱交流,即使久违夜不能寐,你会看到艾米丽·狄金森写的那样:如同亲人相见在一个夜晚,我们隔墙交谈——直到青苔找到我们的唇上,淹没了我们的名字。

那时候,明媚的你,你的长裙和絮语,像一朵雪花莲;丰盈的你,你的身姿和面庞,将如同一团紫罗兰。

——南昌大学昂扬记者团

新青年如是说

做一名新青年,少一些“坐而论道”,多几分“作而行之”。无论你此时如何彷徨迷茫,脚踏实地,你终将步上你想走的道路。

做一名新青年,莫要信奉“60分万岁,70分浪费”的“伟大信条”。要知道,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

做一名新青年,你得怀揣好你的梦想。即使喧嚣的世界告诉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也千万不要放下它。至少拥有一个梦想,你才有勇气在痛苦中奋起,在挫折中挺立,在逆境中突围。

做一名新青年,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除了学会优秀,你还要拥有幸福。所谓的“学分绩牛人”不再是定义优秀的唯一标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熬夜讨论甚至话语争锋,会让你感受幸福;闲时搭火车旅行,读社会无字之大书,会让你感受幸福。作为新青年的你,勿囿于自己的方寸天地,要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去开始你的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人大》

如果我说,没有如果

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在武大的每一分钟都以倒计时进行着。过去3年的时光如同电影片段闪现在我眼前。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愿意重新排序某些阶段、重新做一些更好的选择。比如说,我想将集中稳定的读书时间放在大一,因为我现在知道越到最后,越会有各种不得已的理由离开图书馆;再比如说,我会放弃跟风参加一些没必要的比赛,而将时间用来培养一个爱好,因为我现在知道没有做这件事情将是我毕业时的遗憾。

但是,没有“如果”,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以我当时的阅历来决定的。所以我放弃“好为人师”的方式来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正在读我这段话的你应该知道,你即将展开的故事,远比眼前能看到的更加辽阔与激动人心。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被原谅,但如果你拒绝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不相信个人的意志将可能给自己的个性和命运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戏剧性的改变,那么你很可能会错过一个波澜壮阔的青春。

——武汉大学《珞珈青年》

新闻理想自留地

你为什么选择了新闻系传播系呢?

也许是新闻一直就是你的梦想,也许你只是听说这个学校帅哥美女很多,更或许你是被调剂到了这里,不管怎样,都欢迎你,欢迎你开始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中国有个记者叫王克勤,他做了包括山西疫苗乱象、北京出租车垄断在内的很多揭黑报道,然而他每月也就几千块工资,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使他养成了不接陌生人电话的习惯,他永远成不了世界首富,也很难当上高官,但是谁又能说他所做的事没有意义不重要呢?在外人看来充满挑战的新闻界,做一名记者,每天面对的依然是最日常的工作,但就是这平常,也许你就能为一个公民伸张正义,把一些真相公之于众,“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样一来,新闻工作何尝不是在为生民立命?

新闻记者是最接近现实又最理想化的职业,有人曾形容记者是“用针打井”,这个略显悲观的比喻却蕴含着无限向上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每一步都是更进一步。理想主义者,在现在好像不是一个褒义词,在大学校园里很难再看到读诗写诗的人,电视里充斥的是娱乐至死的节目,甚至新闻也都变成了猎奇和炒作,很多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着,房子、车子、位子,每个人似乎都在努力专注地奋斗着,专注到可以从被车撞倒的孩子身边匆匆走过。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坚持理想?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坚持,我们就可以离理想更近些。一个人,两个人,十几个人就可以做一本杂志,就可以传播一点力量。在《新闻视野》你可以毫无功利地做一件事,我们愿意为你提供这块自留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视野》

责任编辑:刘贞